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一般程序

问答题~~
太长了,而且也没有头绪啊,

1.0目的
规定公司内部质量审核的职责和内容,以验证本公司质量体系与ISO9001(2000版本)
标准符合性和实施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的内部质量体系审核。

3.0定义
3.1 内部品质稽核:是一项独立性的稽查活动,目的是验证某一公司或部门所进行的品质
活动及相关结果是否与品质管理体系文件规定一致,并能有效的实施适宜质量目标的
有效达成。内部品质稽核又叫内部质量审核。
3.2 严重不符合项:指体系性不符合(如一种不符合项在各个部门反复出现,整个要素失
效、崩溃、未执行或要素缺失等),以MAJ表示。
3.3 轻微不符合项:指实施性的不符合(如:体系执行不彻底,偶然失误等),以MIN表示。
3.4 观察项:指效果性不强,尚未够成不符合但有可能会造成轻微甚至严重的不符合。(如:
执行方法不科学,还可改进等),以OBS表示。

4.0职责
4.1管理者代表或其指定人负责制订公司年度《内部质量审核实施计划》。
4.2总经理负责批准年度内部质量审核计划。
4.3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内部质量审核小组成员按计划进行内部质量审核。
4.4审核员必须有内部质量审核员资格证书,并与被审核部门无直接责任。
4.5各部门责任人负责配合审核小组的审核工作,并对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采取纠正和
预防措施。
5.0程序内容
5.1审核小组组成及成员资格确定
5.1.1内部体系审核成员由管理者代表任命。
5.1.2内审组长应具备的条件有:
A.经专业机构培训,取得内审员资格证书。
B.有一定的审核经验和组织协调能力。
5.1.3内审员应具备的条件是:经专业机构培训,取得内审员资格证书。
5.1.4为维护审核的独立及公正性,审核小组成员不得审核与其工作有直接责任关系之部门。
5.2审核准备
5.2.1管理者代表或其指定人负责制定的年度《内部质量审核实施计划》,确保对质量体系运行有关的部门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内部质量审核。
5.2.2总经理批准年度内部质量审核实施计划。
5.2.3 管理者代表或其指定人根据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状况和重要性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编制内部质量审核实施计划,并分发给参与审核的审核员及受审核部门。内部质量审核实施计划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审核目的
b、审核范围
c、受审部门
d、审核组成员及分工
e、依据文件
f、审核时间
5.2.4内部质量审核员编写《内部质量审核检查表》,审核组长对其进行统筹作为审核的依
据。
5.3审核的实施
5.3.1召开内部质量审核首次会议,所有审核组成员和被审核部门负责人参加,由审核
组长对审核作出具体安排。
5.3.2审核组根据内部质量审核检查表和现行质量体系文件进行审核,检查现场,
收集证据,查明与质量体系文件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并作好记录。
5.3.3各部门要接受并配合审核组的工作,审核小组的审核结果应与被审核部门、 协商
取得认同。
5.3.4审核结束后,由审核组组长主持召开末次会议,提出所发现的不合格项,并批
准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通知被审核部门采取纠正措施。
5.3.5审核组组长负责编写该次审核的《内部质量审核报告》,包括:
a、审核的目的
b、审核范围
c、审核小组成员
d、审核过程综述
5.3.6《内部质量审核报告》交管理者代表批准,发至总经理、受审部门及相关负责人。
5.3.7《内部质量审核报告》及相关记录由管理者代表归档保存。
5.4审核中不合格项的纠正与验证。
5.4.1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由审核人员编写《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
5.4.2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在收到《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后,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对
不合格项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并落实执行。
5.4.3管理者代表或其受权人负责验证受审部门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并跟踪至
达到规定要求为止,如果《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中的不合格项没有得到纠正
或纠正不充分,应继续跟进,直至完成为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审核准备:
1、成立审核组,明确审核组长。
2、组长拟制审核计划,明确审核范围。
审核开始:
1、首次会议(组长主持)受审部门领导参加,宣读审核计划;
2、收集证据,通过询问、现场观察,查看操作记录等方法,收集客观证据。
3、审核分析:用体系标准比照收集的证据,以确定受审方的操作的符合性。
4、拟制审核报告,确定不符合项和不符合的条款;
5、末次会议,宣读审核结果。
审核就算完成了。之后还要追踪不符合相的纠正、预防措施。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