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人去世,家属手臂上带的那个黑色的叫什么?

如题所述

家里有人去世,家属手臂上带的那个黑色的叫:黑纱

 黑纱,表示致哀。而中国习惯是缠戴白麻布,近年来也采用戴黑纱的习惯。中国,日本是白色;非洲是红色;欧美是黑色。古人穿哀服与今人大不相同,其主要目的在于伪装自己,以避免死神认出来。

许多原始民族中存在一种观念,即只要有人去世,死者的亲属立刻把自己伪装起来:或在身上涂黑色泥巴,穿上干草衣服;或用黑布将全身包裹起来。

他们的用意无非是不让死神认出来。在古代欧洲,如果一个贵族死了,他的仆役都要为他穿黑色丧服致哀。英国仆役在购不起丧服的情况下,首倡用一块黑纱佩戴在左臂上表示致哀。就这样,节俭易行的佩黑纱丧礼在全世界广泛流传开了。

葬礼礼节

丧家开孝的多寡,要以年景和家境而论。长子为主孝,其他儿子、儿媳及女婿次之,家门户族开到侄儿侄女辈。无儿无女的孤老,也要有生前认叫的戴孝,不然就无人抱灵牌或捧遗像。主孝孝布与棺材盖齐长,其余的略短一些。

戴时用麻丝缠捆,即所谓“披麻戴孝”。孝子对来人要搭礼叩头,若有要事到别人家去,要卸下孝布。孝子所执“哭丧棒”,若父死,用竹做;若母死,用泡桐木做。城镇青年多不戴孝,戴扎有“孝”字黑底白字的袖章。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黑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2
  黑纱臂章
  通常来说,人只要一死,追悼会的筹备工作即将开始。从丧家发出讣告之日开始,亡人的亲戚朋友收到讣告之后,就准备参加追悼会,到时每人都要在袖子上戴上一块黑纱,以此来表达对死者的悼念。

   对于死者的亲属来讲,佩戴黑纱又意味着对长辈死者表达的一种孝礼。按说,这种戴黑纱礼节最初来源于英国。在英国古时,凡是贵族死后,其家人包括男仆女佣,全要穿上特制的丧服,以此表示哀悼。但是因为特制的丧服花销比较大,因此贫穷的仆佣置办不起,有人便想用一块黑纱裹在自己的手臂上,用来权当丧服,这样不但可以表达哀悼之情,而且又不妨碍干活做事,一举两得。以后这种简单的治丧礼节便传到了世界各地。在我国近代,披麻戴孝的治丧礼节也已经渐渐被佩戴黑纱来替代。
   建国前,长辈到了暮年,子孙便提前置棺木、做寿衣,以防不测。县内一般实行木棺土葬,贫者以草席卷之入葬,富者还要修建墓室。老人病危,子女轮流守护,断气前先穿上寿衣,停在上房正中的灵床上,待气绝后全家跪倒痛哭。执事人安排通知丧主的亲朋好友,称为报丧。亲友邻里得知后,携带烧纸前往祭奠称为吊丧;停灵时间长短不一,有当天出殡的,有的则停留三日、五日或七日。停尸期间,孝男孝女及近门下辈前往土地庙报庙,往返路上大声痛哭,每天三次(早、午、晚各一次),烧香烧纸,谓送买路钱。入殓时,儿女需用新棉蘸清水为死者净面。葬礼为请礼宾唱礼,请鼓乐吹打,亲友在灵前祭奠,祭毕大摆宴席,孝眷谢客。宴完宾客,就抬出灵柩叫起灵。出殡时,孝子打灵幡在前,把灵柩抬至大街还要举行路祭礼。致祭时,行三拜九叩礼。祭毕由长子(或长孙)摔老盆,随灵柩恸哭至墓前下葬叫作送殡。掩埋时,死者的儿媳抓土竞相回走,意为谁先到家谁发财,此为抓财。事毕,丧家置办酒菜招待帮办丧事的人。孝子要为抬棺、挖坟坑者磕头,以示谢意,(有的则在坟地分散香烟,喝上一盅酒便各自散去)。下葬第二天,尚有圆坟礼。按传统习俗,老人去世后还要为其扎童男童女、纸马(牛)、纸轿、纸楼、金山、银山等物。亲友在出殡日要拿礼钱,带礼品(供品),送帐子、挽联,带烧纸。
  双亲故后,子女、子媳需服孝3年,从老人去世之日起,每7天都要上坟进行祭奠,称为一七、二七、……,直到十七为止。其中五七、(有些地区四七)最隆重,然后十七、百天、周年、至三周年止,待10周年、20周年、30周年再各行祭一次,此后无固定祭日。?
  建国后,丧葬习俗逐渐被改革,提倡丧事简办。1975年始兴火化,城镇开追悼会,戴黑纱、送花圈。农村多在火化后将骨灰置入棺木后再行土葬,80年代,旧丧俗仍在沿袭。
第2个回答  2008-10-06
黑纱。
第3个回答  2008-10-02
孝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