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老师的语文课堂——什么是“比喻”修辞手法?

如题所述

比喻又叫“打比方”,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事物(包含人物)形容、描绘成另一个事物(包含人物)的修辞方法。

一、比喻的概念

比喻又叫“打比方”,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事物(包含人物)形容、描绘成另一个事物(包含人物)的修辞方法。

例1:天上的云彩就像连绵的山峰。

例2:此时的小明就是一头发疯的野兽。

例1将“天上的云彩”描绘成了“连绵的山峰”;例2将“小明”形容成了一头“发疯的野兽”。

二、比喻的构成与形式

常见的比喻句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本体是被比方的事物,既可以是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既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某种事件情况。喻体是用来打比方的事物,一般为具体的事物、人物或事件情况。比喻词是用来连接本体和喻体、使二者(本体和喻体)产生联系的词语。

例3:你(本体是人物)长得真好看,像春天的花(喻体是具体事物)一样。

例4:蜜蜂(本体是具体事物)就像一个高明的建筑师(喻体是人物)。

例5:信念(本体是抽象事物)就是一支明亮的火把(喻体是具体事物)。

例6:浪费时间(本体是事件情况)无异于慢性自杀(喻体是事件情况)。

比喻的常见形式是“本体+比喻词+喻体”,如:

例7:仙人球花(本体)像(比喻词)一个长长的喇叭(喻体)。

例8:含羞草(本体)就像(比喻词)一个害羞的姑娘(喻体)。

也有其他一些比喻的形式,如:

例9:绿色宝剑(喻体)似的(比喻词)玉米叶(本体)随风飘摆。

例10:他(本体)风(喻体)一般(比喻词)地跑出去了。

例11:弯弯的小船(本体)像(比喻词)弯月(喻体)一样(比喻词)漂在河里。

三、比喻的作用

作用1:生动形象地体现本体的某种特点。有时本体并非读者熟知的事物,所以读者对本体没有太多了解和认知。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本体,这时比喻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比喻就是把深奥、难懂、死板、抽象的本体比成浅显、易懂、生动、形象喻。读者不理解本体,但一般都了解喻体,在作比喻的时候,读者就会有一个很形象具体的想象和理解,进而就理解了本体的特点。

例12:当两个星系进行融合时的景象会相当混乱,就像一头发了疯的公牛冲进了瓷器店。

例13:外国对我国的技术垄断就像一个人被卡住脖子。

例12中,两个星系融合时的混乱场景是十分宏伟浩大的,渺小的人类是没有办法直接进行观测和理解的,所以把这番景象比喻成“发了疯的公牛冲进了瓷器店”的情况,这样我们可以生动形象地理解本体的混乱特点了。

例13,外国对我国的技术垄断是一个比较深奥的、专业领域的词汇,一般人很少能接触到,就更别提理解被技术垄断时难受的感觉了。将技术垄断比喻成“卡住脖子”,喻体距离读者的生活很近,甚至都可以尝试一下,这样读者就能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本体的感受。

作用2:体现作者对本体的某种情感态度或感受。作者将本体比成什么样的喻体也能体现作者对本体具有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态度。若作者将本体描绘成可爱、美丽的喻体,则大多数体现出作者对本体的喜爱和赞美;若作者将本体描绘成可怜、悲惨的喻体,则多数体现出作者对本体的同情;若作者将本体描绘成可恨、丑陋的喻体,则多数体现作者对本体的厌恶或鄙视等负面情感态度。

例14: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

例15:父爱就像一座无言、厚重的山峰。

例16:挨了打的敌人就像一只只落水狗。

例14将“她”比喻成了“绣在屏风上的鸟”,既体现了“她”的悲惨境况,也表现了作者对“她”的深切同情。例15将“父爱”比作“无言、厚重的山峰”,既体现了父爱的沉默与厚重,更表现作者对父爱的赞美。例16将“挨打的敌人”比成“落水狗”,既体现了敌人的狼狈,也体现了作者对敌人的痛恨。

在一些比喻句中,也可以体现作者对待本体的感受,如:

例17:凛冽的寒风吹在脸上就像刀割过一样。

例17将寒风吹在脸上的感受比喻成被刀割,既体现了寒风的寒冷,也体现了作者此时的寒冷和疼痛的感受。例13也体现被技术垄断以后的感受。

四、比喻需要注意的问题

问题一:本体和喻体必须要存在相似点。因为比喻是将本体比成喻体之后,让读者通过喻体来形象地了解本体。如果本体和喻体之间没有相似点的话,甚至特点截然相反的话,就失去了比喻的意义。

例18: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用性质相似

例19:他的脸红得就像一个猴屁股。——状态特征相似

错例1:小明长得很瘦弱,像一头壮硕的大象。——不存在相似点

问题二: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本体和喻体虽然存在相似点,但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事物。

错例2:小明很像他的爸爸。

错例3:黑绿像驴。

错例4:天安门像门。

五、比喻的类型

比喻按照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的不同,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类型。

类型一:明喻。明喻的形式是本体和喻体都在句子中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似、好似、如、宛如、犹如、如同、有如、一般、一样、像......一样(似的)、如......一般”等等。

例20:夕阳(本体)就像(比喻词)一个火红的大灯笼(喻体)。

例21:原始森林(本体)宛如(比喻词)一个性格粗犷的山野大汉(喻体)。

例22:他(本体)狗(喻体)似的(比喻词)蹲在门口。

类型二:暗喻。暗喻又叫“隐喻”,其形式是本体和喻体都在句子中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就是、变成、组成、成为、成了、构成、形成、等于、无异于”等等。

例23:我(本体)的眼睛就是(比喻词)尺(喻体)。

例24:眼前的景色(本体)组成(比喻词)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喻体)。

例25:浪费时间(本体)无异于(比喻词)慢性自杀(喻体)。

由此来看,明喻和暗喻的区别主要是比喻词不同。明喻的比喻词体现了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暗喻的比喻词指出本体就是喻体。

类型三:借喻。借喻的形式是本体和比喻词不在句子中出现,只用喻体来代替本体出现。本体没有在句子中出现并不代表没有本体,本体是一定存在的,只是不在本句中出现而已。

例26:我们唤醒了一个“沉睡中的巨人”(喻体)。

例27:鲁迅在一篇文章里面,主张痛打“落水狗”(喻体)。

例28:我在北京特意去看了“大裤衩”(喻体)。

例29:我们首要任务的是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布”(喻体)扔进垃圾桶里去。

例26是二战时期,时任日本联合舰队司令的山本五十六在成功偷袭美国的珍珠港之后所说的一句话。他将没有参加二战的强大的美国比喻成了一个沉睡中的巨人,而“美国”这个本体在句子中并没有出现。

例27把挨打的敌人比喻成了“落水狗”。例28将北京形似裤衩的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比作了“大裤衩”。例29将没有什么实质内容但篇幅很长的文章比成了“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布”。这些例子都属于借喻类型,因为本体和比喻词都没有在句子中出现。

六、一些特殊形式的比喻

形式一:没有比喻词的比喻。为了适应某种语境或结构,虽然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了,但是比喻词却可以不出现。如:

例30:泉边的花呀,有了春天才开放!咱们贫苦的牧民啊,有了共产党才得解放!

例31: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可拥君,也可弑君。

例32:我深爱着我们的大地母亲。

例30和31都没有出现比喻词,就是把本体和喻体进行前后排列,读者读完以后自然就会把“牧民”理解成“花”,将“共产党”理解成“春天”,将“民”理解成“水”,将“君”理解成“舟”。例32中的“大地母亲”就是一个比喻,只不过没有出现比喻词,与之类似的比喻还有“愤怒的火焰”“思想感情的潮水”“祖国妈妈”“我的朋友——书籍”等等。

形式二:程度不等的比喻(强喻)。

本体和喻体有相同点,但为了凸显本体的特点,会特别强调喻体的程度不如本体。其中常用“不如”“不及”“比如”“比不上”“比......还......”等作比喻词。如:

例33:严苛的政策比老虎还厉害。

例34:原子弹还不如茶叶蛋管用。

例35:巴基斯坦与中国的友谊比海还深,比蜜还甜。

例36:地震监测局还不如几只蛤蟆好用。

例37:这个国家对人民思想的封锁比罐头还严密。

形式三:否定方式的比喻(反喻)。

本体与喻体没有相似点,而是通过喻体来对本体进行反面衬托和描绘。读者通过联想,从被否定的喻体的反面去体会本体的特征。常用“不是”“不像”等比喻词。如:

例38:困难不是铁,不是钢,困难是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例39:生命不是打游戏,死了还可以重来。

例40:做生意不是小孩子过家家,没有那么容易。

七、比喻需要注意的问题

问题一:本体必须是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事物。如果选择的喻体是晦涩难懂、抽象的事物,读者就无法理解本体的特征,比喻就是失败的。

错例5:群众是汪洋大海,个人只不过是海里的一滴水,一滴水里的一个分子。

错例6:我到这里给你们上课,是因为有人告诉我你们是这所学校里的博士生中最优秀、最聪明的。这就像是说就像氢原子的电子一样。

错例5中把个人比作大海中的一滴水就已经可以了,但又把个人比作水滴中的一个分子就不太合适。因为分子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很专业的领域中的事物,平时很难接触到和很难理解的。

例6本来是要说明博士生的重要性,然后将博士生比成氢原子中的电子。因为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对于氢原子来说,它的电子尤为珍贵。但是日常生活中的人们很难接触到原子与电子,一般人也很难将这样的本体和喻体建立出联系,所以这样的比喻是让人难以捉摸的,也是违反常见、易懂的原则的。

问题二:比喻要贴切。本体和喻体存在相似点是比喻的基本要求,而本体和喻体存在更多的相似点则是对比喻的更高要求。如果我们可以将一个本体比成两个不同的喻体,如果其中一个喻体与本体的相似点多于另个一个喻体,或者说前一个喻体比另个一个喻体更像本体,我们就可以说前者比后者更贴切。

例41:她不是一只笼中之鸟。笼子里的鸟,开了笼,还会飞出来。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

例41是在说明旧社会女性被家庭束缚住而失去自由的特点。如果用笼中之鸟去比喻的话,笼中之鸟确实失去了自由。但是如果笼子开了,那么鸟还有飞出去的一天。如果用屏风上的鸟来比喻,与笼中鸟相比,屏风上的鸟则更加突出了本体的特点,比喻起来也更加贴切。更为贴切的喻体的选择更能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强大笔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