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狮获得狮群的领导权后,为什么会杀死狮群中所有的小狮子?

如题所述

狮子,作为食肉动物中体型最大的种类,其繁殖过程颇具特色。母狮通常在18个月到26个月之间产下一胎,孕期大约为4个月。每胎可生育1至6只幼崽,通常为3至4只。幼崽出生时还未睁眼,体毛稀少,体重仅有约300克,远低于人类婴儿。幼狮在6至7个月大时断奶,11个月大时开始参与狩猎,而它们在16个月之前无法独立生活,完全依赖母亲。
狮子的生活环境艰苦,捕食时常常与大型动物对抗,还需提防其他狮群的侵犯。为了保护自己和幼崽,狮子通常会结成互帮互助的群体。狮群呈现母系社会特征,成员间的雌性都有亲缘关系,彼此协作养育后代。公狮在狮群中通常是外来者,与母狮无血缘联系,但公狮之间会形成联盟,在狮群内和平共处。
专家指出,加入幼狮养育群体的母狮作出了牺牲。虽然群居可以增加安全,但食物的供应并不可靠,且捕食区域的有限性意味着食物数量有限。无幼崽的雌狮通常吃得更好,且避免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复杂性。雌狮通过制造“生殖偏斜”实现优生优育,但在同一幼崽养育群体中,也会发生激烈的生殖竞争。
研究发现,狮群中存在广泛的“生殖偏斜”现象,大多数幼崽由几个主导的雌狮抚养。雌狮控制着群体的繁殖能力,并可能蓄意破坏雄狮的生育努力。从属的雌狮会停止生育,而支持其他姐妹或母亲抚养幼崽。由于母狮在公共领地生育,食物竞争激烈,有时会杀死潜在的幼崽竞争对手。因此,一些母狮会隐居生育,直到幼崽六个月大后才返回狮群。这种内部斗争导致狮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当狮群过大时,食物短缺引发内斗;而狮群过少时,食物竞争减少,狮群规模缩小影响其防御能力,内斗因此停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