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字和名的关系

如题所述

名,是在古代社会中使用的个人的符号。自己称呼用名,外面称人用字;字常常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互为表里的,所以它又叫“表字”。

(1)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如:东汉张衡字平子、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游”就是同一个意义。

(2)“名”和“字”有意义相互辅助的:唐朝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朝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3)“名”和“字”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他“名”、“字”中的“熹”与“晦”、是反义。

古人认为成年之后,直呼其名就是不礼貌的了,所以取一个字让人称呼自己。

而且,字一般只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礼记 曲礼》记载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论男女,成年才取字,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人称呼他。一般人,尤其是同辈或者下属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称其名。

名字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就是一种称谓,一个代号而已。但对于古代人则大不一样,名和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根据清代训诂学家王引之的《春秋名字解诂》,一般是有5类情况:

一是“并列式”:同义互训,意义相同。即:即表字和名意义相同,相通,是并列关系。例如诸葛亮,字孔明。都是亮的意思;

二是“矛盾式”:反义相对,意义相反。即: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例如朱熹,字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

三是“扩充式”:连类推论,意义相顺。即:表字与名出自一句话中,意思相顺,且字为名作补充解释或修饰。例如赵云,字子龙。《周易》说:“云从龙,风从虎;

四是“延伸式”:据义指实,意义相延。即:表率意为名字意思的延伸。例如杜牧,字牧之,牧之即放牧的意思;

五是“辅助式”:辨物统类,意义相近。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为辅助。例如陈琳,字孔璋。琳、璋都是玉石,互为辅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