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理解“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3-26
怎么理解“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那句话。“言教不如身教”。而陪伴,这是最好的身教。
作为一个老师。曾经在和学生的无数次交谈中了解到一个现实。当孩子们在埋头做作业的时候。父母亲在干什么?他们在看电视(补充说明一下。我已经退休十几年了。)。而现在,当学生们在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在做什么?玩手机。不少家长是坐在孩子的旁边玩手机的。因为他玩一会手机,还看一下,孩子的作业。甚至还会批评几句。你怎么又做错了?——这是对小学生说的。因为到了中学,不少家长已经看不懂孩子的作业了。
请大家可以想一想。当你在做作业的时候,父母就在你的身边玩手机。你的心里会怎么想呢。所以有不少孩子,拼命的想长大。可是问他为什么要长大的时候。他居然高傲的说。长大了就可以玩手机了。我和我的同事们做过一个小调查。对那些学习努力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在陪他们做作业的时候。是不看电视,只看书的。
陪孩子读书,就是以孩子为主体的学习。所以只父母就不再是父母。而只是伴读。这是父母的自我定位。因为有伴读才能理解孩子会遇到怎么样的困难。一旦搞清这些困难以后,平等的跟孩子进行交流。给孩子一定程度的启发。从而这里加强了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正因为你只是伴读,孩子很愿意接受你平等的态度和他的交流。孩子也就能接受你的教育。这种交流的气氛。就能让孩子感觉到更多的爱。而这种爱,又成了学习的动力。
当然。陪伴不仅仅是陪做作业。更是陪着孩子一起在社会上走走。认识一下社会是个怎么样的组织。
在陪伴中,孩子全身心的在感知父母的优良品质。不仅仅是从父母的言谈举止中,更是从父母的精神面貌中,感受到父母的内在气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到的亲子教育。因为由于血缘关系而形成的人体生物场相互融合度是特别高的。
第2个回答  2022-03-27

觉得这些话确实也很大,因为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也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如果错过孩子最重要的陪伴期,那将是一辈子的遗憾。

《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主要讲述了,再多的物质与金钱,都无法代替父母的陪伴。别再用工作忙当借口,别再用金钱物质搪塞!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就没有机会重来;孩子要的其实不多,最需要的是父母爱的陪伴。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孩子因感觉到家庭冷漠而产生一些社会问题,主要原因是缺乏家庭关爱所引发的,很多父母愿意花钱请佣人,补英文,上最好的才艺班,托管班,却不肯挤出一点时间陪孩子,以为给孩子的是最好的,却失去了孩子的心。《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透过一篇篇真实的故事,触动人心、理清迷思,由孩子出生至成长飞翔,与你分享在有限时间里,如何有效陪伴孩子,做孩子最需要的大玩伴。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

第3个回答  2022-03-26

孩子的教育不能重来。 孩子每一天都在成长,但家长不能在将来才去弥补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空白片段。陪伴,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这不是其他物质能够取代的, 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和孩子之间才能更融洽 的相处,孩子才能更快乐的成长。

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而陪伴孩子,并不是只是陪着玩玩,或者带孩子出去旅游这么简单。如何进行高质量陪伴,有着高深的学问。

可是当代社会,家长繁忙之至,哪有时间陪伴孩子成长呢?于是陪伴教育应运而生。

陪伴教育就是指老师代替家长陪伴孩子的生活、学习、社交,帮孩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帮助孩子全方位健康成长的一种教育体系。

很多爸爸妈妈都是感觉自己太忙,想多挣点钱,没时间陪伴孩子,说到底, 家长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可是家长们问过自己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吗?自己 挣钱是为了什么?不还是孩子么?

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是任何人不能替代的。

教育专家指出,孩子 12 岁之前, 父母主动进行的亲子活动至关重要,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这个阶段如果缺乏对孩子足够的陪伴,孩子的世界里就会缺乏父母的形象,不利于人格的形成与完善。

所以家长再忙也应该多抽时间陪陪孩子,多关爱孩子,弥补平时工作忙与孩 子沟通少的遗憾。

第4个回答  2022-03-26

很赞同这个观点,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中进行。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的教育离不开陪伴,陪伴体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在襁褓时期的婴儿,孩子的意识还处于萌芽阶段,他们自主能力很低,这时候需要父母的陪伴,体现在对他们的照料和扶养之中,形成了安全的依赖性关系。

在3-6岁期间,正式孩子学习能力旺盛,思维开拓的阶段,这时候父母的陪伴至关重要,孩子会通过观摩父母的行为来获得直接的经验,有言语动作方面,也有情感认知方面,在父母的帮助下获得情感和情绪的体验,真正成长起来。

到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变化,自身的社会性功能不断提升,有了自主的意识,父母的陪伴左右就会慢慢减少,只需要辅导作业,观察孩子敏感的情绪,帮助他们情感上的转变。

陪伴要做到有效陪伴,在陪伴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跟孩子的有效沟通,现在很多家长都自顾的玩手机,不能听孩子的讲述,忽视了他们的情感表达,长期下去孩子就不愿意表达自己,性格也会变得沉闷,这样是不正确的,属于无效的陪伴。

因此,父母要注意陪伴的方式,要懂得及时、认真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和表达的情感,与他们分享快乐和烦恼,真正意义上的有效陪伴才能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第5个回答  2022-03-26

现在的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陪伴,更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对于孩子来讲,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尤其是刚进入一年级的学生,父母的陪伴很重要。有人说家庭教育在饭桌上,有人说家庭教育在阅读之中。其实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只是围绕文化知识课。家庭教育,而是围绕生活。

父母陪伴孩子读书,就会让孩子感受到文化的教育。父母陪孩子吃饭,就会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教育。

六岁以后,孩子需要各种真实的体验。有的是通过父母的表现而获得的间接经验,有的是在父母的支持下获得的直接体验。

青春期以后,随着孩子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父母陪伴的重要性会有所下降,因为孩子已经具备了自主行动的意识和能力。

陪伴中的教育行为根据孩子的发展需要而变化,最主要的是精神层面的陪伴。父母要认真,及时的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分享孩子的快乐,体会孩子成长中的收获。

幼儿阶段,父母抱着孩子向前走。儿童阶段父母拉着还是向前走。青少年阶段,父母和孩子并肩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