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读有意义吗,该去吗

如题所述

我们需结合自身情况,如果理想成绩和现实成绩相差不太大或因当天考试出现突发状况可以考虑复读。复读还是有一定的意义,复读满足了一些学生因为遗憾或失误没考上理想的学校帮助他们进入了想进的学校,但也有一些学生因复读再次失败志气大大受挫心理压力逐渐增大所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定夺不要冲动决定,希望可以帮到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1-25
您好:复读不一定有意义的,因为复读本身就是建立在自己有能力考上好大学的,而高考发挥失误导致考上比较一般的大学才去选择复读的,如果自己平时成绩跟高考成绩是相差不大了,就不建议选择复读了!
所以复读不一定有意义的,还得取决于自己的!
第2个回答  2022-08-14
对于普通人来说,复读一次都是一场心理和身体的挑战,那么复读多次的考生到底是怎么想的?应不应该、值不值得呢?我觉得,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状况和现实需求,要区别对待。

2001年4月3日,国家教育部公布了高考改革新举措,取消考生“未婚、年龄不超过25岁”的限制,允许25周岁以上的考生报名参加高考。

当年,便有16265名大龄考生走进考场,占全国报名总数的0.36%,最后有1900多人被录取。这一政策的开放,确实让不少人重燃信心,也重拾了旧梦。

既然大龄考生在高考政策的允许范围内,那么选择考与不考,就是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他们当然可以考,这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但是重复多年考试的选择、非名校不上的做法,究竟有多少现实意义,却是可以探讨的。

梁实和唐尚珺,恰恰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案例。据媒体报道,梁实除了是高龄考生之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民企老板。他之所以执着于参加高考,并且非四川大学不上,和自己出生知识分子家庭,一直有个名校梦有关。

对于梁实来说,家庭经济生活早已经不是问题,参加高考无非是志趣问题,甚至可以看作是一种精神消费。

而唐尚珺的情况则不然。他从2009年第一次参加高考后,就一直选择复读,一直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在准备高考上。家庭条件比较困难,还曾经历过父亲病重无钱医治,从中国政法大学退学挣2万块的“复读招生费”。

而且,唐尚珺曾先后被西南政法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重庆大学这样的全国重点大学录取,但却仍执着于中国科技大学。

鉴于唐尚珺的现实条件和境遇,可不可以有些变通呢?事实上,唐尚珺当年也完全可以通过贷款或者其他渠道来筹集那2万块钱,然后等到毕业工作挣钱后再偿还。而如果唐尚珺早些年就选择一所不错的大学就读,然后毕业工作,难道挣不到2万块钱吗?

要知道,这12年,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是最黄金的12年。在依循自我志趣的同时,也有必要量力而行。如果因为这份执着,给自己和家庭造成了一定的负担,甚至是一定的伤害,就有必要认真思考一下,这份执着究竟有无必要。

另外,还要认识到,我们考入的是一所大学,但是具体就读的,无非是一个专业。那么,唐尚珺之所以执着于中国科技大学,是不是只有它有那个自己心仪的专业呢?如果别的大学也有,又何必如此呢?

所以,复不复读、要不要多次复读,当遇到这样的问题后,不妨换个角度:当我参加高考,我究竟想要什么?当我执着于某所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相信,那个最终的答案,一定不是大学,更不是某个具体的大学,而是通过一所大学、一个专业,学会一定的本领,然后利用这份本领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大学只是实现梦想的一个渠道、一个工具,而不是最终目的。明白了这一点,或许就不会陷入思维的死胡同里,始终无法走出来。

有些执着,可能只是一场误会

很多时候,我们人生当中的一些执着,也是有着些许盲目成分在里面的。

有些人之所以执着于高考,可能还有一个不易察觉的因素:千百年来形成的科举信仰。我国有一千多年的科举文化,通过考试证明自己的人生理念,早已融入了很多“读书人”的思想深处。

关于复读,古人执着起来更是令今人慨叹。比如多次参加科举,46岁时才中进士的孟郊;再如19岁考中秀才,但是考了一辈子都未中举的蒲松龄,最后在71岁高龄勉强被赐了一个“贡生”。

北宋时期,还曾发生过一次有意思的录取事件。宋太宗初登大宝之时,为了招揽人才、笼络人心,在全国培植自己的势力,曾通过查贡籍,将在宋太祖时期连续参加15次考试依然没中的184人,全部赐进士出身,给予高官厚禄。

但是显然,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法治文明的社会,能不能被录取,只能以考试成绩和录取政策来定,而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时候,我们只有承认了人生并非那么一帆风顺,总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然后坦然接受、变通选择,才会豁然开朗,别有一番洞天。

很多读完大学的人,往往会有这样一种感慨:自己选了哪个专业、录取到了哪个专业、毕业后从事了哪个行业,有时候就是机缘巧合。

不少人当年以高中毕业生的认知水平填的志愿,到了大学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后才会发现,其并非真正适合自己、甚至并非自己真正喜欢的。这也是为什么不少人会在大学里选择转专业,或者毕业后从事别的工作的原因。

所以,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眼前所执着的,等真正迈开了步子走过千山万水,再回头去看,可能会觉得很傻,甚至不客气地说,会成为一个笑话。

当然,我们始终尊重每一个人合法的选择,只是我们还可以从自己的经验和理性出发,为那份执着提一些合理的劝导和建议。至于最终被采纳与否,这同样是当事人的权利。
第3个回答  2022-09-14
复读有意义
复读有意义复读有意义复读有意义复读有意义复读有意义
复读有意义
复读有意义
复读有意义
复读有意义
复读有意义
复读有意义
复读有意义
复读有意义
复读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