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一篇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论文

如题所述

自1998年高校开始“并轨”招生、扩大规模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飞速发展。然而,在高等教育产业化的背景下,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即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每年特定时间都会成为媒体的热门话题。大学毕业生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持续发展,更是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1.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1 认识存在误区
(1)扩招引发的困扰。2003年,高校扩招后的首个毕业生高峰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2年的145万激增至212万,2004年再次增加68万,达到280万,2005年更是突破340万。毕业生就业形势逐年严峻。因此,许多家长和学生将就业困境归咎于扩招政策。
实际上,我国大学毛入学率虽已接近15%的国际高等教育大众化起点指标,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仍仅为5%左右,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50%以及从业人口中高学历比例1/3的水平相比,我国大学毕业生并未出现过剩。然而,媒体报道的大学生就业饱和性失业现象却引起了广泛关注。
教育部对部分高校6000多名毕业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显示,期望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的学生高达66.67%,仅有6.37%和2.59%的人选择内地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至于乡镇、农村及边远地区几乎无人问津。可见,毕业生就业难、人才过剩问题实质上是相对过剩,相对人才集中的大城市、大企业和大公司而已,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则是绝对不足。
(2)错误的大学毕业生等于精英的观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从几十年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然而,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看法仍停留在十几年前的精英教育阶段:只要大学毕业,就是“精英”,理应拥有体面的工作。因此,毕业生及其家长过分强调单位的性质、行政级别(或企业规模)、中心地理位置及起点待遇等。这种观念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
(3)高学历等于高就业能力的误解。目前,社会普遍存在这样的误区。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误以为高学历等于高的工作能力。实际上,知识是头脑中的经验系统,能力是与活动要求相符合并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个体固定下来的概括的心理活动系统。二者发展并不一致,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
2.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对策思考
2.1 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与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
2.2 社会:转变观念,提供实在服务
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2.3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教育部每年公布的各大高校就业率必然给学校施以压力和动力,学校只顾教育不管就业行不通了。
(2)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3)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4)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5)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难的缓解和解决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社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应重视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分工。继续推进就业体制改革,明确国家、高校和劳动人事等政府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立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及应承担的权利义务。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