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经典禅语净化心灵的句子(两篇)

如题所述

1. 只要你愿意,你就是幸福。
2. 佛者名觉,既自觉悟,复能觉他。
3. 静下心来看世界,世界并未改变。
4. 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5. 我们总希望了然未来的辉煌,却往往忽略了手头的岁月。
6. 如阿揭陀药,能疗一切毒,佛福田如是,灭诸烦恼患。
7. 如是无碍智,成就等正觉,普现一切刹,佛体亦无二。
8. 佛门有句话,无常,悲观的人也许为快乐而担忧,而乐观的人永远在困难里庆幸。
9. 你把幸福捧在手里,看似微不足道,可是一旦放手,你便会后悔不迭。
10. 你不必和因果争吵,因果从来就不会误人。你也不必和争吵,它是最公平的审判官。
11. 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2. 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着,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13. 在平常的文章里,我们会把失意、伤感、消极与寂寞联系在一起。其实,这是对寂寞的一种误读。
14. 方春不觉来朱夏,秋色蝉鸣翠影斜。夜来风急柴扉破,满地霜铺落叶花。
15. 放出沩山水牯牛,无人坚执鼻绳头。绿杨芳草春风岸,高卧横眠得自由。
16. 非上上智,无了了心。
17. 风萧萧兮木叶飞,鸿雁不来音信稀。还乡一曲无人吹,令余拍手空迟疑。
18. 终日的奔波增添了许多疲惫,甚至对命运产生几分疑惑,导致生活的压力很大,甚至产生抑郁。
19. 犹如青莲花,红、赤、白莲花,水生水长,出水上,不着水,如是,如来世间生、世间长,出世间行,不着世间法。
20. 些极其平常的小事点滴积累而成,不要因为琐碎而烦恼,细细地品味那些平时忽略的点点滴滴也是另外一种快乐。
篇二:
禅语一 一切皆为虚幻
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意指世间万物有种种生灭变化,存在的只是一个个过程片段,一切事物本身不能脱离其他外界条件和关系而独立存在,一切事物表现都是不真正把握的,不是真正了解的,正是所谓的一切皆流,无物永驻,这其实是佛法中“空”的一个概念。
同时,人世间充满着诱惑,人太过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如果人能够不执着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毕竟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禅语二 不可说
出处为《大品般若经》。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只可言传不可意会,所谓的不可说意思就是不能说的意思。佛家认为,“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而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故曰不可说,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也是这个道理。
另外,禅宗的理念,佛陀境界需要人自己从人生的日常流转中去领悟,才能真正达到精神的自由。
禅语三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空即滚凳是色”是佛家劝人向善的基础,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厅备衡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禅语四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扮做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毕竟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诚哉斯言。
禅语五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原文出自《华严经》。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如花草。这个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万法自如,一切众生,处处成佛,时时成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