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如何保护其珍贵藏品?

如题所述

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作为中国领先的水生生物博物馆,珍藏了众多极具科学价值的生物标本。其中,中华鲟,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威武的体型和独特的形态令人瞩目。这种大型溯河洄游鱼类,是长江流域的特有物种,被誉为“活化石”,其身体长梭形,尾鳍歪形,具有软骨硬鳞特征。


鹦鹉螺,作为最古老的头足类动物,因其研究价值而备受瞩目。它是研究动物进化和古生态学的珍贵材料,被列为国家I级保护动物。鹦鹉螺的壳室结构复杂,壳内由隔膜分隔成多个壳室,壳室与壳室之间的串管系统使其能像潜水艇一样在海中浮动。


大鲵,又称娃娃鱼,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体形硕大,叫声如幼儿哭声。它的生活习性独特,需要清澈溪流和有回流水的洞穴。科学家发现,大鲵幼年期用鳃呼吸,成年后转为肺呼吸。


,一种古老的节肢动物,因其历史悠久而被称为“活化石”。这种生物见证了恐龙时代的变迁,其保护和研究对了解地球历史至关重要。


博物馆对这些珍贵藏品的保护工作严谨而细致,通过福尔马林固定、标本瓶密封、定期更换固定液和标本等措施,确保了标本的原始面貌得以保存。馆内还建立了详细的标本管理数据库和安全防护机制,专业人员进行科学化管理,确保这些生物标本的社会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扩展资料

博物馆建于1991年7月1日,现有鲸类、鱼类、贝类、海藻类、虾蟹类、棘皮动物、腔肠动物以及其它水生动物等9间陈列室,共陈列水生生物标本近3000千种。这些标本按分类系统陈列,整齐美观,既有科学性和学术性, 以富知识性和趣味性,具有 较高的教学、科研和观赏价值,也是进行科普教育的轩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