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有4个子女,4个弟弟,为何偏偏选孙权为继承人?

如题所述

孙策有4个子女,有4个弟弟,却偏偏选择孙权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很多人可能会误会孙策怕自己死后孙权篡位,出于保护自己儿子的目的不得已而为之。事实上,即便他不传位给孙权,孙权也没有篡位的能力。江东的实权并不掌握在孙权手中,况且还有吴国太与周瑜、张昭等人在,孙权不敢乱来。

孙策之所以传位给孙权,是出于对江东大计着想,必须传位给他。不仅如此,孙策还让他“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希望他把东吴带好,临终前鼓励孙权,表示他可以做好。充分说明了孙策是出于真心。

有人说孙策只是个莽夫,事实上,那只是《三国演义》的误传。从孙策看准时机果断脱离袁术,短时间内平定江东、奠定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县)的基业来看,他无疑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政治人物。若非其英年早逝,吴国必定是另外一番光景。

孙策有自己的优势:

第一、战略眼光独到、用兵为奇!

第二、识人用人之术也堪称有极高的水准!

虽然论政治韬略,孙策比不上曹操、刘备等人,但并不是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才能。比如袁术被击败前夕,孙策的兵马早已运至庐江附近,借用攻打刘表为幌子,一举击败庐江豪强刘勋,目的就是收揽袁术的文臣武将,包括袁术的左右亲信张勋、桥蕤、杨弘等人。

其中,桥蕤很可能是二桥的父亲,孙策与大乔的结合,很可能是一场政治婚姻。为了让袁术的部将死心塌地,孙策还为孙权主持了一场政治婚姻,让他娶了袁术的女儿。这就能说明孙策的政治头脑。比起那些只懂划分袁术领土的刘表、张绣等人要高明得多。

另外,孙策军事韬略以及识人用人之术,论综合水平并不在曹操、刘备之下。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识人用人”,在奠定江东基业的过程中,他及时拉拢了张昭、张纮、秦松、陈端等一系列谋主,很多时候都是他及时发掘了这些人的才能亲自去招揽的。特别是临终前的一句话“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充分显示了孙策知人善任的伯乐之才。简单的一句话,彻底指引了孙权往后的用人方向。

——对于临终前选择孙权为继承人,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主要为了江东的大局着想!

孙策了看得一清二楚,在他执掌江东期间,就开始任用孙权,并让他跟随自己参与了多次大型战役,包括此前提到的庐江之战。除了孙策给他的政治婚姻外,孙权甚至还在这一战中找到了真爱步练师。

临终前,孙策还给孙权打气:


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


相比之下,孙策清楚,孙权比自己的优势在于文略,表面上似乎很善于隐忍,实际上内含王者气息。如果让孙权统领江东,江东不会被他带跨。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孙权接管江东后,除了老年时期略显昏庸之外,前三国时期几乎不逊色于曹操、刘备,也是一位雄主。

而且根据江东的国情,他也必须选择孙权,因为江东虽然暂时“一统”,根基却摇摇欲坠并未稳固,曹操彼时已渐显扭转官渡颓势、王霸北方之态势。相比之下,无论曹操、袁绍谁最终取胜,江东都是最弱小的,甚至于与对岸的刘表相比,可能在孙策死后都不足为敌。

——对于江东来说,这条统一的道路还很长远,似乎才刚刚开始,尽头在哪里谁也不知道。

这时候如果让他的儿子接管江东,无异于让江东十余年内陷入“无主”的困境。在群雄相争的时代中,一个“无主政权”岂能长远?

“国不可一日无君”,这个道理,孙策岂能不知?

由此可见,孙策临终前让孙权接替,是出于对江东未来的考量,是唯一的正确选择,是必然结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6
只有孙权能够守住江东。虽然孙策有四个子女、四个弟弟,但是和孙权相比,他们的能力略有不足,如果将位置传授给他们,江东有可能不保。
第2个回答  2020-09-15
因为孙策去世时子女还过于幼小,孙权从小就才智超群,又是自己弟弟所以把继承权交给孙权。
第3个回答  2020-09-15
孙权的年纪合适并且文韬武略皆擅长,在当时江东内忧外患的环境下最合适。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