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树和新疆戈壁滩的资料

急!有的谢谢

戈壁的戈壁
Gobi
亦称戈壁沙漠(Gobi Desert)。
戈壁是世界上巨大的荒漠与半荒漠地区之一,绵亘在中亚浩瀚的大地,跨越蒙古和中国广袤的空间。戈壁多数地区不是沙漠而是裸岩。向北可达阿尔泰山和杭爱山,向东可达大兴安岭,而向南可达北山山脉。从戈壁东界算起,向西1,600公里(1,000哩)之外为新疆地区,是一个被南面的西藏高原和北面的天山山脉所包围的巨大盆地。这一荒漠占据一长1,609公里(1,000哩)、宽483∼966公里(300∼600哩)的广阔弧形地带,面积约为1,300,000平方公里(500,000平方哩)。戈壁的界限北抵阿尔泰山和杭爱山;东接大兴安岭西缘;南至阿尔金山、北山和阴山;西达东天山。
[编辑本段]定义
戈壁是荒漠的一个类型。即地势起伏平缓、地面覆盖大片砾石的荒漠。来自蒙古语。蒙古语称砾石质荒漠为戈壁。戈壁地面因细砂已被风刮走,剩下砾石铺盖,因而有砾质荒漠和石质荒漠的区别。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稀少。
[编辑本段]戈壁的形成
荒漠中的吹蚀区中的各类沉积物,例如山前洪-冲积平原面上的洪积物、冲积物、冰川、冰水平原上的冰碛物和冰水堆积物以及基岩经强烈风化后的碎屑残积物等,经过强劲的风力作用,细粒砂与粉尘被吹掉,留下粗大的砾石,成片覆盖于地面形成砾漠。中国的甘肃玉门一带十分典型。砾漠中的砾石在风所挟带的沙的磨蚀下,形成具有棱角的风棱石,风棱石表面有褐色的铁锰氧化物壳,这层壳称为荒漠漆,是砾石中水分蒸发时所溶解的矿物质沉淀于砾石表面而成。
戈壁的类型戈壁的地表依据其组成物质可划分为岩漠、砾漠两类。岩漠是指地表岩石裸露或仅有很薄的一层岩石碎属覆盖的山麓地带,分布在周围及内部山前面积不大。如马鬃山、雅布赖山、贺兰山、罕乌拉山、巴彦乌拉山的山前地带,砾漠地表为砾石覆盖,砾石大小不等,在石漠的外围地带面积广大,强劲的风力,将细小颗粒吹走,留下粗大的砾召,砾石多成为风棱石,上覆盖一层坚硬光滑的黑褐色荒漠漆皮,以岩漠和砾漠组成的荒漠戈壁面积广大,分布范围只在阿拉善巴丹吉林腾格力、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外围。
[编辑本段]戈壁的特点
●终年少雨或无雨,年降水量一般少于250毫米,降水为阵性,愈向荒漠中心愈少。
●气温、地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多晴天,日照时间长。
●风沙活动频繁,地表干燥,裸露,沙砾易被吹扬,常形成沙暴,冬季更多。荒漠中在水源较充足地区会出现绿洲,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利于生活与生产。
[编辑本段]自然特征
(1)地形。戈壁由西部的嘎顺戈壁、准噶尔戈壁和外阿尔泰戈壁与中部和东部的东戈壁(即蒙古戈壁)以及南部的阿拉善沙漠组成。
嘎顺戈壁西以天山支脉为界,南以北山为限,海拔高达1,524公尺(5,000呎)。呈缓和的波状起伏,带有复杂的迷宫似的宽阔凹地,而凹地又为有时高出平原90多公尺的平顶小丘和岩石山脊所分隔。尽管盐沼处于封闭的凹地之中,荒漠却多石无水。土壤为灰褐色且含有石膏。
外阿尔泰戈壁,北面和东面分别为蒙古阿尔泰山和戈壁阿尔泰山的支脉,南为北山。平原隆起,峭拔而崎岖。延伸到平原上达10公里(6哩)馀的辽阔山区,挨著平原和低矮圆形的丘陵群。这些山是贫瘠的,并为乾谷所破碎。外阿尔泰戈壁的西段也基本是平原,但上面散布著小块的隆起地区,并为乾河床所切割,此外还有阔大的盐沼。在中部,这种破碎程度有增无减,台地(顶部平坦侧面陡峭的丘陵)和乾沟一道出现,末端为平坦的凹地,上面覆盖著黏土层。外阿尔泰戈壁是焦乾的,年降水量不足100公厘(4吋),不过地下总是有水。然而,这里实际上并没有井和泉,植被非常稀疏,对于家畜几乎无用。
准噶尔戈壁在嘎顺戈壁的北面,蒙古阿尔泰山东部支脉与天山最东端之间。它类似外阿尔泰戈壁,边缘为沟壑、残馀丘陵和低矮山脊所破碎。
阿拉善沙漠位于北面的中国蒙古边界、东面的黄河与贺兰山、南面的祁连山与西面的黑河北段之间。它由一广袤的近乎荒芜的平原组成,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升高。阿拉善大片地区为沙子覆盖。
东戈壁具有与西部地区类似的特征,海拔高度在701∼1,524公尺(2,300∼5,000呎)之间,但其降水量却稍多一些——达到每年203公厘(8吋)——不过实际上却没有河流。地下水相对丰富,仅部分矿化。地下水还接近地表,为小湖和泉提供水源。然而,植被却是稀疏的,主要由粗糙的灰褐色土壤中的蒿草构成。在潮湿的凹地,常见盐沼和草泽。在北部和东部的外围地区,有著较大的降水量,荒漠景观逐渐变得不再那麼严酷,有时甚至像大草原似的。
(2)气候。气候是极端大陆性的和干燥的∶冬季严寒,春季乾冷,夏季温暖。年气温升降幅度相当大,1月份平均低温可达到-40℃(-40 ℉),而7月份平均高温则可攀升到45℃(113 ℉);日气温升降幅度也可十分巨大。年总降水量从西部的不足76公厘(3吋)至东北部的203公厘(8吋)馀不等(夏季降水量最大)。类似季风的状况存在于东部地区。北风和西北风盛行于戈壁。
(3)水系和土壤。荒漠水系主要是地下的;地面河流几乎没有常流。山地水流局限于戈壁边缘,即使如此,当它们流入松散的土壤或多盐的、封闭的凹地时也很快就乾涸了。许多河流仅在夏季流水。另一方面,地下水却广泛分布,质量足以胜任畜牧。
戈壁土壤主要是灰褐色与褐色的碳质土(富于碳)、石膏土(含有石膏)、粗砾石土,常与多沙盐沼及黏土结合在一起。
(4)植物。植被稀疏罕见。在高原和山下的平原上,有灌木似的矮小植被。在盐沼,也以盐生植物类为主;在沙漠生长著沙蒿和稀疏的多年生及一年生草本植物。在半荒漠地带,植被较为丰富,属于草本植物类和蒿类。在戈壁阿尔泰山和其他高山,荒漠草草原完全覆盖了较低的山坡,而在较高的部分,则有羽草草原的山地变体。
(5)动物。动物多种多样,有诸如野骆驼、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詹兰羚羊和捷尔伦羚(dzeren)一类的大哺乳动物。普尔热瓦尔斯基氏野马曾分布于荒漠西部地区,现在在野外可能已经灭绝。啮齿类动物包括旱獭与囊鼠,还有爬虫类。
人口密度小——每平方公里1人(每平方哩不足3人)——在内蒙古主要是蒙古人及汉人。汉人人口自1950年以来大为增加。居民的主要职业是游牧,不过,汉人聚集的地区以农业为主。蒙古牧民的传统住宅是毡蒙古包及帐篷,而汉人农民则住在粗砖建的土房中。
戈壁地区及其半荒漠地段主要是牧区,绵羊和山羊占牲畜总数的一半多。次重要的是大角家牛。马仅占牲畜总数的一小部分,与大角家牛集中在东南地区草木较为茂盛的半荒漠。相当数量的牲畜由双峰骆驼组成,至今还在一些地区用于运输。
自从1950年代以来,人口增加和对边地的过度使用,减少了植被并增加土壤的侵蚀,导致戈壁沙漠地区的全面扩展,牺牲了边缘半干旱草原。80年代,戈壁的工业化强化了环境污染。一个明显的例子为呼和浩特地区化肥生产造成的地下水磷酸盐污染,反过来又影响了当地的牲畜。
古代丝绸之路在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及西缘一线延伸时,横贯阿拉善沙漠南部且穿越嘎顺戈壁。戈壁地区最初是通过13世纪时马可•波罗的生动描述而为欧洲人所知的,除此之外,他们在实际上一直并不了解这一地区而且没有到这一地区旅行过。
戈壁最有文化趣味的地区是中国敦煌市附近的佛教系列洞窟寺庙群。这些寺庙建于4∼10世纪,在沙漠干燥的空气中被很好地保存下来,其中壁画与文献的质量和数量一直无与伦比。对这一建筑群的科学研究,随匈牙利裔英国考古学家和地理学家斯坦因(Aurel Stein)在1907年发现千佛洞开始。
(1935.6—)江苏人。擅长中国画、微雕。自学美术。历任中学教师,江苏吴县美术研究所、苏州檀香扇厂职工,《光明日报》社美术编辑。微雕作品有《唐诗三百首》、《百八钟声》、《琴棋书画》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1-04
在开往新疆的火车途经甘肃省和新疆的交界处,就要穿过被称为“八百里戈壁”的戈壁滩。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砾石滩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每当大风掠过,黄砂滚滚,遮天蔽日。整个地区人迹罕至,一派荒凉景象。
那么,戈壁滩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认为,200万年以来,特别是几十万年以来的中、晚、更新世时期,中国西部地势不断上升,干燥气候区不断扩大。这些地带表面沉积的砂岩、粉砂质泥岩以及砂砾岩等比较疏松的岩体在太阳和风的作用下,不断被风化剥蚀,变成大量碎屑物质。
这些大小混杂的碎屑物质从山上崩解下来,开始在山脚下堆积起来。在洪水的作用下,被冲到较远的山麓地带,形成大面积的洪积平原。
每当干燥季节,在大风的作用下洪积平原上的碎屑物质中的细砂和尘土被吹 到天空中,其中尘土被吹到千里外的地区,形成了黄土高原;而那些细砂则被风携带到附近,形成沙漠。粒径比较大的砾石,则被留在原地了,就形成了如今的戈壁滩地貌了。
白杨树是西北最普通的一种树,有草的地方就白杨树的影子。 白杨树是不太讲究生存条件的,大路边,田埂旁,只要有黄土的地方,她就能生存。她不追逐雨水,不贪恋阳光,只要能够在哪怕板结的土地上,给一点水分,白杨树的一截枝条就会生根、抽芽。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2-14
白杨树是西北地区最普通的一种树,属于草根族。只要有黄土的地方,再给它一点水,它就能生存。它的性情很平民化。它可以当柴烧,可以打家具等等。它是西北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第3个回答  2009-02-14
第4个回答  2013-02-26
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我我我我我我我我为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