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叫君主专制?试举一例说明

如题所述

中央集权是“地方分权”的对称,是国家统治权力集中统一于中央政府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地方政府统一服从于中央,并根据中央政府的政策和法令办事。

君主专制通常指奴隶制和封建国家实行君主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君主拥有无限权力,他的意志就是国家的法律,以国家为其私有财产,依靠庞大的军事官僚机构维持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萌芽于战国时期。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提倡这种治国方式,成为该制度的理论基础。而从商鞅变法开始推行多年的县制作为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也为日后统一的国家提供了政治制度的样板。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秦灭六国后,为巩固统一,在中央建立起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和三公制,在地方确立郡县制,并在思想文化方面通过“焚书坑儒”等强硬手段,初步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西汉初年推行郡国并行制,王国权力逐渐增大威胁中央,其实质是奴隶社会分封制的残余对封建上层建筑的威胁。自景帝开始“削藩”,又平定“七国之乱”,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初步削弱王国的势力。汉武帝推行“推恩令”,从根本上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是西汉解决王国问题最关键的步骤。随之又夺去大批王侯的爵位,王国问题至此得到根本解决。为以思想上的统一加强政治上的统一,汉武帝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确立为社会上占统治位的理论。

东汉时期,中央集权渐趋衰落,其主要原因在于豪强地主势力的恶性膨胀,这是东汉一朝政治上的突出特点。加之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极其黑暗腐败。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时期。隋朝开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便于提高行政效能。三省最高长官的地位均相当于丞相,便于集思广益,彼此又互相牵制,避免相权过大威胁君权,因而较好地解决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对固有矛盾—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制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可以参加到政权中来,统治者也可以进一步笼络士人,扩大了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也对魏晋南朝以来腐朽的士族制度产生了冲击的作用。这两种制度的完善保证了封建政治的稳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封建社会的另一对固有矛盾—中国和地方的矛盾,本阶段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导致安史之乱和籓镇割据的发生。

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阶段。北宋建立后,宋太祖为巩固统治,本着“强干弱枝”的指导思想,解除中央和地方大将的兵权,使地方行政权和财政权分开,又在中央组织强大的禁军。这些措施避免了地方分裂的再现,使北宋在政治上出现了稳定的局面,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但又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和军队数量的激增,造成北宋政权长期积贫积弱的局面。至北宋中期,已出现了严重的财政、政治和边防危机。为缓和矛盾,富国强兵,宋神宗任命王安石进行变法。他制定了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和保甲法等措施,力图限制官僚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缓解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但由于用人不当,特别是新法损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削弱了北宋政权的统治基础,遭到特权阶层的反对,新法没有成功。

元朝统一全国后,为有效治理广阔的国土,实行行省制,初步奠定了后世省区的规模;并通过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等机构,有效地保证了中央对包括西藏、台湾在内的广大边疆地区的管辖,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4-03
  指以古代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它脱胎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制。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那一句朕是国家代表了法国君主的专制。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是:   1、经济基础稳固:经济基础主要在于两点:封建土地私有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2、皇帝总揽天下大权,包括行政、财经、司法、军事的权力,同时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   3、皇帝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官僚制度的趋向是皇帝任用亲信随从以取代和驾空庞大的官僚机构。皇帝相信的是身边的仆从,而不是正常的决策行政系统。针对相位即外朝亦即正常的行政办事机构,常采取两种方法以制约其行政职能:一是架空,二是分权。因此,秦汉时代建立的丞相三公九卿制度,魏晋时代就被尚书取代;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元代的中书省制度;明代的内阁、清代的军机处,同样是内朝挑战外朝的例子。古代正常的行政决策制度,有朝议制度、谏议制度,而这些在内朝决策中荡然无存。 4、中央对人身控制严密:(1)最早实行人口统计和户籍管理,如“什伍组织”,把百姓编入什伍之中(管仲制定,以10家为一什,以5家为一伍,什有会长,伍有伍长,对基层进行控制,有上报制度、惩罚制度);再如商鞅“连坐法”,把伍、什通过户籍办法编制起来,相互告发和同罪连坐。一般来说,郡县长官为皇帝直接任命,郡县之下有乡(10亭为一乡)、亭(10里为一亭)、里(25家为一里)、什、伍等组织,它们管理人民、土地和赋税,使农民固定在土地上。结果是使得平民失去流动的可能。
君主专制必然实行中央集权,但中央集权不一定要实行君主专制。在封建社会一般实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君主专制必然被淘汰,而中央集权将继续存在。当前世界上如美国、中国等都实行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但都不是君主专制政体。集权和民主并不矛盾。
君主专制是中国封建王朝的产物加强了古代帝王的个人权力,在某些程度上,巩固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又称君主专制或君主专政,是一种政治体制和政府形式,统治者君主(常称皇帝或国王,女性称女皇或女王)拥有统治国家和公民自由的所有权力而没有法律或法定的程序告诉君主如何行使权力,虽然有的宗教权威可能有能力阻止君主的某些行为。君主制是一种专制政体, 君位采用世袭方式产生。在君主独裁制中,君主拥有最大的,一般来说无上的权力。大多数独裁的君主是世袭的,少数是选举出来的(比如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有时,在君主独裁制中君主不仅是世俗的首领,而且也是宗教的首领。
第2个回答  2016-04-03
君主就相当皇帝 专制就相当于独裁 君主专制就是皇帝独裁 中国古代的帝制就是这样 除了明朝时候不算专制制度是内阁制 西方的议会也是参考我们的内阁 内阁制还存在于现在的菲律宾 同样是皇帝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就不同于君主专制
第3个回答  2016-04-03
例如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有君主,且君主有很大的权利,君主独大,统治国家,像秦朝秦始皇
第4个回答  2016-04-03
就是三个权利集中在一个人手上,比如秦始皇,,,追答

简单的说就是为所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