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人为善,助人为乐

如题所述

一、做一个友善的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友好地对待陌生人.为什么需要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由于每个人的社会角色不同,经历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观念也必然存在差异,这些都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所以,为了获得和谐社会生活必须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怎样才能做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需要站在他人的角度,了解他人的境况、处世方式.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能受到自身特点的影响,要以他人能接受的态度、方式表现出来.
怎样对待自己身边的人,包括陌生人、亲人.礼貌、充满爱心地对待周围的人,也体现了自己对自己的尊重.人往往具有两面性,对待陌生人与对待自己的父母不是同一种态度,甚至截然相反.人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认识到所有人的存在都是有价值的,从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二、与人为善的根本是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就是把帮助别人当作快乐.它的内在精神是“爱人”、“关心人”.它要求人们以善良仁义之心对人,真心实意地去成全他人,主动热情帮助别人,关心别人.
善良的人能够真诚地关心他人,在与他人产生矛盾或者冲突时能够主动地表达自己希望和解的友善态度,从而赢得和谐的人际关系.相反,缺少良善之心的人经常恶意讽刺、打击、挑剔他人,自然得不到他人的认可,也就势必无法在团队中立足.因此,“善良是人最可宝贵的品质之一”.
  “没有小善,则无大德.”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能反映一个人的道德风貌.只要人人都以友善之心,真诚与人相处,就会获得真挚的友谊.
  “助人为乐”看似容易,却很难真正做到.作为中华民族的传人,我们应该时刻有一颗助人为乐的心.“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使自己的心灵受到一次净化,充满成就感和幸福感.
  “尽义务不能靠漂亮话,要靠果敢的行动”.助人为乐不能只停留在思想认识上,而应付诸行动.作为中学生,虽然自身的力量有限,但这不妨碍我们有一颗友善的心.从力所能及的事,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弘扬团结友爱、平等互助、扶危帮困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把“做好事”和“做好人”结合起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