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寒潮的成语

如题所述

风寒暑湿

【读音】:fēng hán shǔ shī
【解释】:冷风、寒气、中者、潮湿。指致病的四种原因。又泛指致病的各种原因。
【出处】:元·无名氏《来生债》楔子:“他的病可着我猜,我依着他便了。你不是风寒暑湿吗?”
【拓展阅读】:

◆”多材道:“安得而知其产于中峰?”受禄道:“他峰产者,止有四棱,惟中峰者八棱,长卧能免风寒暑湿,壮骨强筋。”多材亦喜道:“足见公子不轻远人。”受禄道:“太和岛下龙潭中产的苔丝褥子,更不可得。(14清·小说·海国春秋(上))

◆但想贤否利弊,可以按图索骥;至势恶之机械,狱讼之情伪,变诈百出,岂小儿所能穷?加以风寒暑湿,饮食饥饱之节,非有料理之人,必至乖方。因破例奏请,随带金砚、锦囊、成全、伏波夫妇。(14清·小说·野叟曝言)

◆弘治十五年成进士,选庶吉士。阁试《克己复礼为仁论》,有曰:「仁者,人也。礼则人之元气而已,则见侵于风寒暑湿者也。人能无为邪气所胜,则元所复,元年复而其人成矣。」宿学咸推服焉。(二十五史·24明史)

◆当时天将黄昏,尊长不耐病烦,乞求师救。道副师乃向尊长说道:“老尊长,你此病非风寒暑湿,可药而疗,非妖邪作祟,可法而遣,乃是一种冤缠为害。(14清·小说·东度记(下))

◆或思脾中神名,名黄裳子,但合口食内气,此皆有真效。余数见断谷人三年、二年者多,皆身轻色好,堪风寒暑湿,大都无肥者耳。(06六朝·道论·抱朴子)

◆火母方才张开口来,大笑三声,说道:“多劳你们了!我昨日在途路上,感冒了些风寒暑湿,多得你们这一场修养,我的感冒好了一半。”六员大将都只是睁开眼来看他一看。(13明·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二))

◆譬犹入水之烬,火灭而烟不即息;既断之木,柯叶犹生。二者非不有烟,非不有叶,而其所以为烟、为叶者,已先亡矣。世人以觉病之日,始作为疾,犹以气绝之日,为身丧之候也。唯怨风冷与暑湿,不知风冷暑湿,不能伤壮实之人也。徒患体虚气少者,不能堪之,故为所中耳。何以较之?设有数人,年纪老壮既同,服食厚薄又等,俱造沙漠之地,并冒严寒之夜,素雪堕于上,玄冰结于下,寒风摧条而宵骇,[SX(B-*4][JX-*8][HT7,5]艹[][HT6,5]亥[SX)]唾凝[HT5,6]冫[KG-*2][HT5,6]互于唇吻,则其中将有独中冷者,而不必尽病也。非冷气之有偏,盖人体有不耐者耳。故俱食一物,或独以结病者,非此物有偏毒也;钧器齐饮,而或醒或醉者,非酒势之有彼此也;同冒炎暑,而或独以[HT5,7”]日[KG-*3][HT5,6”]曷死者,非天热之有公私也;齐服一药,而或昏瞑烦闷者,非毒烈之有爱憎也。是以冲风赴林,而枯柯先摧;洪涛凌崖,而拆隙首颓;烈火燎原,而燥卉前焚,龙[HT5,7”]木[KG-*3][HT5,6”]宛坠地,而脆者独破。由兹以观,则人之无道,体已素病,因风寒暑湿者以发之耳。苟能令正气不衰,形神相卫,莫能伤也。凡为道者,常患于晚,不患于早也。(06六朝·道论·抱朴子)

◆道育师好言安慰,乃在他家堂中打座。到夜入静,出元神与他父子查勘根因,哪里是风寒暑湿,疾病根源,却是那不明冤愆作耗。道育师于静夜神游,到一所掌冤枉司的所在,查尤路病源。(14清·小说·东度记(下))

◆风寒暑湿非吾患,味色声香莫我贪。休只待,船中满载,水低俱淹。(全元曲·全元曲——散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22
冰天雪地bīng tiān xuě dì
[释义] 冰雪漫天盖地。形容非常寒冷的景象。
[语出] 清·蒋士铨《鸡毛房》诗:“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正音] 地;不能读作“de”。
[辨形] 地;不能写作“的”。
[近义] 天寒地冻 千里冰封
[反义] 冰雪消融 大地回春
[用法] 形容寒冷地带或严冬季节到处都是冰雪的景象。一般作定语、状语。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