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啊”字有和深意?

佛教中的“啊”字有和深意?
好像是说“啊”是一切佛法的根本,就这个啊

啊,乃梵文,其意思为本不生灭,也就是不生不灭之意

啊字在密法中是非常重要的种子梵文,盖因其深意在直契不生灭,所以阿字观是密法尤其重要的观想

阿字的功德利益可以说是非常大的

悉昙梵字阿,为悉昙十二韵之一,四十二字门之一,五十字门之一。又作婀、安、頞、庵、曷、旖、恶、恶、遏。为阿字五转之第一转,故又称初转阿字,或无转阿字。 

盖印度自古以来即普遍研习有关悉昙字母之字义,于佛教中,显密诸经论疏亦皆广泛运用,尤以密教,言及真言陀罗尼时,必特别重视悉昙字义之解说。而于悉昙五十字中,阿字为第一字。密教以阿字为众声之母,遂谓内外一切之教法皆由阿字所产生,大日经疏卷七又进一步以阿字为‘一切法教之本’,大日经卷二、卷六亦分别叹之为‘真言王’与‘一切真言心’。华严字母也以阿字为第一字母。

又在种子梵文中,阿字也是毗卢遮那佛之种子梵文。阿字也代表着法身毗卢遮那佛。

附:阿字悉昙梵文,阿字之字体颜色,在阿字观中因为金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28
梵字中,只有“阿”字拥有特殊的观念,有“不生”或“初”之意。

“万法无不从众缘而生,而能生之缘亦是众缘所生,如此辗转求其根本本初了无自性,即本不生”。也就是说,宇宙万有无独存性,也无常住不变的性,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起;“因缘和合”所生起的“假有”,本性是“空”的,即本“不生”之意。所以,“阿”字为诸法的体性,万法能生的根源;又“阿”字是一切法教之本,凡最初开口之音皆有“阿”声,若离“阿”声则无一切言说,故也是所有语言发声的根本……因此,悉昙“阿”字亦为众字之母。

在密教中,有配合梵文字轮“观想”的身密修持方法,比如:“阿字观”。真言行者通过观修“阿”字,体悟烦恼本真理本不生,喜怒哀乐、迷悟染净悉本来不生,如此体悟自身之实相,方能出有为迷体悟契“本心”,得如来一切智智,证自身即大日如来。 o(∩_∩)o
第2个回答  2009-02-28
一切开端和蕴藏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10-31
  【 阿 】 《 佛学大词典 》
  (一)悉昙字豙(a,短音)。为悉昙十二韵之一,四十二字门之一,五十字门之一。又作婀、安、頞、庵、曷、旖、恶、恶、遏。为阿字五转之第一转,故又称初转阿字,或无转阿字。
  盖印度自古以来即普遍研习有关悉昙字母之字义,于佛教中,显密诸经论疏亦皆广泛运用,尤以密教,言及真言陀罗尼时,必特别重视悉昙字义之解说。而于悉昙五十字中,阿字为第一字,此系因凡有开口成声者,必含有阿字之声,若离阿字声,则无一切言说可言,故密教以阿字为众声之母。又悉昙诸字于运笔之初,必打 ‘、’点,此点称为阿点,以此表示‘阿’亦为众字之母。准此,并引申其义,遂谓内外一切之教法皆由阿字所产生,大日经疏卷七又进一步以阿字为‘一切法教之本’,大日经卷二、卷六亦分别叹之为‘真言王’与‘一切真言心’。
  若就原本之字义而言,阿字含有‘无’、‘不’、‘非’等的否定之意,如大方等大集经卷十海会菩萨品、文殊师利问经卷上等,谓阿字有‘无常’之义;北本大般涅盘经卷八举出不破坏、不流等义;大宝积经卷六十五紧那罗授记品举出无作、无边、无分别、无自性、不可思议等诸义;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九举出菩提心、法门、无二、法界、法性、自在、法身等七义,称为阿字七义;同经卷二又列举无来、无去、无行、无住、无本性、无根本、无终、无尽等百义之多。又于大品般若经卷五广乘品诠解四十二字门中之阿字时,释之为‘一切法初不生’,此一解释为大小显密各种经论所最常见者,尤以密教更以此义为其教相、事相之根本要义,故‘阿字本不生’(梵aka^ra -a^dyanutpa^dah! )已成惯用术语而散见于密教各类典籍中。
  大日经疏卷七基于中论所说之‘亦空亦假亦中’及大智度论之‘三智一心’,而从‘有、空、不生’等三义来解释‘阿字本不生’之理。又大日经卷一住心品、大日经疏卷十四则以阿字为本初不生之净菩提心,谓若了知其实义,则亦可如实了知自心。盖一部大日经之奥旨尽在穷究菩提心之相,故若就其大纲而言,亦可谓整部大日经尽在诠显阿字之义相。
  此外,又以胎藏界大日如来所宣说自内证之法门(即一部大日经),系在阐明‘阿字本不生’之理,故可谓胎藏界大日如来之理法身即以此字为种子,此即大日经疏卷七所谓(大三九·六五一下)‘故毗卢遮那唯以此一字为真言也’之意。然同书卷七又以阿字为菩提心之种子,谓持诵阿字者皆有菩提心,并以之希求无上菩提。
  以密教诸尊之种子而言,通常各尊皆有象征引生、摄持佛智之种子及真言,然诸尊中部分并无各别特定之种子,而以阿字充之,此称通种子真言。于金刚、胎藏两部曼荼罗中,阿字又为胎藏之种子;于法、报、应三身中,阿字为法身之种子;于佛、莲华、金刚三部中,阿字为佛部之种子;于因、行、证、入、方便等五转之位次中,阿字为因之种子;于地、水、火、风、空、识等六大之中,阿字为地大之种子。又密教各种观法中,以阿字之形音义为观想对象之观法,称为阿字观,乃真言行者最重要之观法。〔大日经卷三悉地出现品、守护经卷九陀罗尼功德品、瑜伽金刚顶经释字母品、大智度论卷四十八、卷八十九、大日经疏卷十、卷十二〕(参阅‘阿字五转’3613 、‘阿字本不生’3615、‘阿字观’3615)
  (二)悉昙字傓(a^,长音)。悉昙十二韵之一,五十字门之一。又作疴、恶。为阿字五转中之第二转,即无点的阿字加上一点(称为修行点);以五转配上五佛,阿字表示南方宝生如来之三摩地,象征修行之德,故于五转中,属于修行位,此系东因发心之说。若以之配当四方,则表示南方之修行门,为一切法寂静(梵 a^ran!ya )之义,故悉昙家多称此字为‘寂静之阿字’。此外,此字另有远离我、自利利他、空、三昧、圣者、少欲知足、清净、制度、教诲等诸义。〔金刚顶经释字母品、大日经疏卷十、卷十四〕

  【 阿 】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
  (术语)&DF-8740;a悉昙十二母韵最初之韵。五十字门之一。又作遏,哀,曷,安,庵,頞,恶。此音为本生一切之梵语,此字为元,生一切之梵字也。大日经疏七曰:‘阿字是一切法教之本,凡最初开口之音,皆有阿声。若离阿声,则无一切言说,故为众声之母。’同十二曰:‘阿字为一切字之种子。’理趣释曰:‘阿字菩提心义,为一切字之先。’译曰无、非、不。日本弘法金刚顶经开题曰:‘阿名无、不、非。’[囗@又],阿弥陀佛之略,如顿阿、他阿等。见阿弥条。

  【 阿 】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
  (术语)&DF-8741;&amacron;长声。安,阿,阿阿,安,庵,頞,悉昙十二母韵之一。五十字门之一。阿之转生。于阿字附修行之点者。金刚顶经字母品曰:‘阿(引去)字门,一切法寂静故。’文殊问经曰:‘称阿字时,是远离我声,’大庄严经曰:‘唱长阿字时,出自利利他声。 ’大日经疏十四曰:‘若见长阿字,当知修如来行。’同十曰:‘长声第二字,是金刚三昧。’一切法寂静者由阿练若&Amacron;ra&ndotblw;ya释之,远离我者由Atman(我)释之。又由&Amacron;k&amacron;&sdotblw;a,&Amacron;rya释为空,圣者。

  【 阿 】 《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
  华译为无,又云真空,为众音之母,一切字的种子。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9-02-28
哪一个“啊”呢?
是不是阿弥陀佛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