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碱脱硫检测到颗粒物严重超标

工厂采用双碱脱硫,脱硫塔高24米左右,颗粒物排放标准30,但是检测到颗粒物超了8倍左右,在240附近徘徊。应该怎么办?

颗粒物超标一是由于锅炉本身燃烧工况不稳,超低负荷或超高负荷运行,造成不完全燃烧,产生过量的碳粒,引起颗粒物超标。二是,除尘器故障或部件损坏,使得粉尘过滤不良。三是,由于脱硫塔内浆液浓度过高,使烟气无法完全吸收,浆液干化后被携带排放出去,被监测系统误认为颗粒物,而造成超标。四是,监测系统取样管路堵塞,造成误报。当然还有一些人为的误操作。需要多岗位班组人员协同检查各部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10
双碱脱硫检测到颗粒物严重超标后,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所有岗位操作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工艺指标进行操作,不允许私自更改工艺指标。
2. 当烟气颗粒物达到报警值或超标时,脱硫脱硝巡检人员必须立即上烟囱将颗粒物取样管断开,脱硫脱硝中控人员通知车间中控,要求车间中控通知第三方及节能环保部,对检测设备进行检查处理。车间中控接到通知后除按要求通知外,也要通知车间修理工检查相应的除尘器布袋。
3. 当烟气氮氧化物或二氧化硫达到报警值时,脱硫脱硝巡检人员必须立即上烟囱将氮氧化物或二氧化硫取样管断开(按第三方教导方式设置),脱硫脱硝中控人员通知车间中控,要求车间中控通知第三方及节能环保部,对检测设备进行检查处理。脱硫脱硝中控人员应检查工艺指标是否控制合理。
4. 如果烟气氮氧化物或二氧化硫值超标时,脱硫脱硝巡检人员必须立即上烟囱将氮氧化物或二氧化硫取样管断开。
第2个回答  2018-08-11
钠碱法脱硫工艺简介钠-钙双碱法【Na2CO3--Ca(OH)2】采用纯碱吸收SO2,石灰还原再生,再生后吸收剂循环使用,无废水排放。在工艺先进、运行可靠和经济合理的原则下,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小一次性投资、节能降耗和系统维护方便,设计了如附图一的工艺流程。烟气经布袋除尘器除尘,再进入脱硫塔。烟气在导向板作用向上螺旋,并与脱硫液接触,将脱硫液雾化成直径0.1-1.0mm的液滴,形成良好的雾化吸收区。烟气与脱硫液中的碱性脱硫剂在雾化区内充分接触反应,完成烟气的脱硫吸收和进一步除尘。经脱硫后的烟气向上通过塔侧的出风口直接进入风机并由烟囱排放。脱硫液采用外循环吸收方式。吸收了SO2的脱硫液流入再生池,与新来的石灰水进行再生反应,反应后的浆液流入沉淀再生池沉淀,当一个沉淀再生池沉淀物集满时,浆液切换流入到另一个沉淀再生池,然后由人工清理这个再生池沉淀的沉渣,废渣晾干后外运处理。循环池内经再生和沉淀后的上液体由循环泵打入脱硫塔循环使用。另外,由于渣带水会使脱硫液损失一部分钠离子,故需在循环池内补充少量纯碱或废碱液。 2.1化学反应原理基本化学原理可分为脱硫过程和再生过程两部分。在塔内吸收SO2 Na2CO3+SO2=Na2SO3+CO2 (1) 2NaOH+SO2=Na2SO3+H2O(2) Na2SO3+SO2+H2O=2NaHSO3(3)以上三式视吸收液酸碱度不同而异,碱性较高时(PH>9)以(2)式为主要反应;碱性稍为降低时以(1)式为主要反应;碱性到中性甚至酸性时(5<PH<9),则按(3)式反应。用消石灰再生 Ca(OH)2 +Na2SO3=2NaOH+CaSO3  Ca(OH)2 +2NaHSO3=Na2SO3+CaSO3? H2O+1 H2O 在石灰浆液(石灰达到达饱和状况)中,NaHSO3很快与Ca(OH)2 反应从而释放出[Na+],[SO32-]与[Ca2+]反应,反应生成的CaSO3以半水化合物形式沉淀下来从而使[Na+]得到再生。Na2CO3只是一种启动碱,起动后实际上消耗的是石灰,理论上不消耗纯碱(只是清渣时会带也一些,因而有少量损耗)再生的NaOH和Na2SO3等脱硫剂循环使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8-11
1、煤气脱硫方法发生炉煤气中的硫来源于气化用煤,主要以H2S形式存在,气化用煤中的硫约有80%转化成H2S进入煤气,假如,气化用煤的含硫量为1%,气化后转入煤气中形成H2S大约2-3g/Nm3左右,而陶瓷、高岭土等行业对煤气含硫量要求为20-50 mg/Nm3;假如煤气中的H2S燃烧后全部转化成SO2为2.6g/m3左右,比国家规定的SO2的最高排放浓度指标高出许多。所以,无论从环保达标排放,还是从保证企业最终产品质量而言,煤气中这部分H2S都是必须要脱除的。煤气的脱硫方法从总体上来分有两种:热煤气脱硫和冷煤气脱硫。在我国,热煤气脱硫现在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而冷煤气脱硫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其脱硫方法也很多。 2、干法脱硫技术煤气干法脱硫技术应用较早,最早应用于煤气的干法脱硫技术是以沼铁矿为脱硫剂的氧化铁脱硫技术,之后,随着煤气脱硫活性炭的研究成功及其生产成本的相对降低,活性炭脱硫技术也开始被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