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的日记和故事

要有词的

雷锋的故事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初,新一年的征兵工作已经开始,雷锋迫切要求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但鉴于焦化厂的征兵名额有限,且雷锋在工地的表现十分突出,领导也舍不得放他走,就不同意他报名.这可急坏了雷锋,他跑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人民武装部向余政委讲起自己的经历,表明他参军的志愿和决心. 武装部的余政委和工程兵派来的接兵的领导专门研究了雷锋的入伍问题,认为他是苦孩子出身,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政治素质好,入伍动机明确,虽然身高1.54米,体重不足55公斤,身体条件差些,但他在农场开过拖拉机,在工厂开过推土机,多次被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和先进工作者.相信他入伍会成长得更快.最后决定批准雷锋入伍.一九六零年一月八日,雷锋领到了入伍通知书,随新兵一同由辽阳来到驻地营口市.他作为新兵代表在欢迎战友入伍大会上讲话. 雷锋所在团是有着光荣战争历史的部队,他决心以实际行动发扬优良传统,开饭时,他主动给大伙读报,宣传党的政策:休息时,他教大家唱歌,雷锋在这个大家庭里感受到无此的温暖,由于他身小臂力弱,开始练投手榴弹时不合格,他天不亮就消消地出去练习,十几天后,他终于和其他同志一样,在实弹学习中得到了优秀.
立志参军
一九四九年八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路过雷锋的家乡.雷锋看见宿营的队伍一住下来便向老乡问寒问暖,还帮助老乡挑水,扫地.买柴买菜按价付钱,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就从心底萌生了要参军的愿望.雷锋找到部队的连长,坚决要当兵,当连长得知他苦难的身世后告诉他还小,等长大了才能当兵,并把一支钢笔送给了他,鼓励他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才能保卫和和建设中国.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初,新一年的征兵工作已经开始,雷锋迫切要求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但鉴于焦化厂的征兵名额有限,且雷锋在工地的表现十分突出,领导也舍不得放他走,就不同意他报名.这可急坏了雷锋,他跑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人民武装部向余政委讲起自己的经历,表明他参军的志愿和决心.武装部的余政委和工程兵派来的接兵的领导专门研究了雷锋的入伍问题,认为他是苦孩子出身,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政治素质好,入伍动机明确,虽然身高1.54米,体重不足55公斤,身体条件差些,但他在农场开过拖拉机,在工厂开过推土机,多次被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和先进工作者.相信他入伍会成长得更快.最后决定批准雷锋入伍.
一九六零年一月八日,雷锋领到了入伍通知书,随新兵一同由辽阳来到驻地营口市.他作为新兵代表在欢迎战友入伍大会上讲话.
雷锋所在团是有着光荣战争历史的部队,他决心以实际行动发扬优良传统,开饭时,他主动给大伙读报,宣传党的政策:休息时,他教大家唱歌,雷锋在这个大家庭里感受到无此的温暖,由于他身小臂力弱,开始练投手榴弹时不合格,他天不亮就消消地出去练习,十几天后,他终于和其他同志一样,在实弹学习中得到了优秀.
后来居上
新兵训练结束后,雷锋被分到运输连当汽车兵,"服从革命需要,革命需要我去烧木炭,我就去做张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枪眼,我就去做黄继光".这是雷锋向组织上表明的态度.
雷锋性格开朗,平时很活跃,教唱歌,办墙报,说快板样样都行,上级领导安排他参加战士演出队,他就起早贪黑地背台词,后来考虑到雷锋的湖南口音与大家的普通话不协调,影响演出效果,他就主动提出换下自己,而集中精力为演出做好后勤工作,大家虽没有看到雷锋的表演,但台上的每一个节目都包含着雷锋的辛勤劳动,和他那处处关心集体,一切服从工作需要的精神.
雷锋回到运输连后,便投入到紧张的学习驾驶技术之中去,针对缺少教练车的现状,他带领大家做了一个汽车驾驶台.雷锋废寝忘食地学习技术,被大家一致推举为技术学习小组长.五月份,雷锋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驾驶员,被分到二排四班,交给一台13号车上了建设工地.
钉子精神
施工任务中,他整天驾驶汽车东奔西跑,很难抽出时间学习,雷锋就把书装在挎包里,随身带在身边,只要车一停,没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驾驶室里看书.他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 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
一次义务劳动
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疼得很厉害,他来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回来,见一个建筑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原来是给本溪路小学盖大楼,雷锋情不自禁地推起一辆小车,加入到运砖的行列中去,直到中午休息,雷锋被一群工人围住了,面对大家他说:"我们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我和大家一样,只要尽了自己的一点义务,也算是有一份光发一份光吧!"这天下午,打听到雷锋名字及部队驻地的市二建公司组织工人敲锣打鼓送来感谢信,大家才知道病中的雷锋做了一件好事,过了个特殊的星期天.
可敬的"傻子"
望花区召开了大生产号召动员大会,声势很大,雷锋上街办事正好看到这个场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厂和部队攒的200元钱(存折上203元)跑到望花区党委办公室要捐献出来,为建设祖国做点贡献,接待他的同志实在无法拒绝他的这份情谊,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辽阳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时候捐献给了辽阳人民.在我国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他为国家建设,为灾区捐献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却舍不得喝一瓶汽水.
雷锋在1960年8月20日的日记中写道:"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的."40多年过去了,今天重读《雷锋日记》,重温他那一个心眼向着党,向着人民,向着国家的"傻子"精神,仍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和教益.
"傻子"精神,实质上就是多做贡献,少取报酬的精神.有人觉得,在实际生活中,这种精神只有像雷锋那样的少数先进典型才能具备,多数人无法做到.这种缺乏自觉和自信的态度是不正确的.我们只要客观地观察一下就会看到,每个人从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既离不开对家庭对社会的索取,也不能不对家庭和社会做出自己的回报和奉献.在这种奉献与索取之间,具体到每个人,其所得所失计算起来可能会千差万别,但从总体上进行衡量,则必定是奉献多于索取,积累大于消耗,乐于吃亏的"傻子"多于只知占便宜的"聪明人".不然,我们今天的生活何以会比我们的前人好出千百倍 如今,世界上的财富正在变得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这个基本的趋势,证明了鲁迅先生指出的铁的事实:世界却正由愚人造成,聪明人决不能支持世界.只要有雷锋那种甘当"傻子"的觉悟,并切实付诸实践,就完全能够成为一个高尚的无私奉献的人.
有人认为,雷锋的"傻子"精神是计划经济年代的产物,现在实行市场经济就行不通了.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诚然,市场经济讲的是等价交换,只尽义务不取报酬不符合市场规则.但是,市场经济同样需要"傻子"精神,其核心就是诚实守信.有真心诚意为顾客着想的"傻子"精神,就会大大增加企业的可信度,不但能受到顾客广泛欢迎,也能使自己获得令人羡慕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应看到,人们在市场之外还有更加广阔的生活天地.除了市场上讨价还价,锱铢必较之外,在处理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时,无私奉献的精神还是必不可少的.
"傻子"总是与"聪明人"相比较而存在的.既然有人把雷锋这种甘于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人称为"傻子",那么在他们眼中,那些善于钻营,见便宜就上的人,自然就是"心眼多得数不过来"的"聪明人".但实践证明,乐于奉献的人虽然在物质所得上难免吃亏,却能由此拥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充分享受人间的亲情和生活的美好,并创造出一个具有丰富多彩价值的人生.相比之下,那些利用各种歪门邪道巧取豪夺的人,他们自以为"聪明",实际上摆脱不掉欲壑难填的折磨,最后或者道德堕落,身败名裂,或者触犯刑律,身陷囹圄.这分明是"鬼"迷心窍,愚蠢透顶,哪里谈得上什么聪明 !
入党
团党委树立雷锋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标兵后,雷锋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他出身贫苦,爱憎分明,好学上进,阶级觉悟高,入党动机正确,根据一贯表现,支部大会一致通过了雷锋的入党申请.
一九六零年十一月八日,雷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九六零年底,雷锋事迹被以《苦孩子好战士》为题在报刊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各地邀请他作报告的单位越来越多,他以一部血泪斑斑的家史,告诉人们不要忘记过去,激励人们在建设祖国中团结一致,更坚定地去战胜困难.应广大人民的要求,连里把雷锋事迹搞了一个展览室,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也来人收集雷锋的事迹……
团结友爱
雷锋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供大家学习,被人们称为"小小的雷锋图书馆".他帮助同志学习知识,同班战友乔安山文化程度低,雷锋就手把手地教他认字,学算术.同班战友小周父亲得了重病雷锋知道后以小周的名义给家里写了信又寄去10元钱.战友小韩在夜里的出车中棉裤被硫酸水烧了几个洞,雷锋值班回来发现后,把自己的帽子拆下来一针一针地为小韩补好裤了,轻轻地盖在他身上.知道这个情况的乔安山说:"为了给你补裤子,雷锋半宿都没睡!"
人民的勤务员
从一九六一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他出差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就多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 "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要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领着一个小女孩也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发颤,又把自己的贴身线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早上也没吃饭,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过年的时候,战友们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种文娱活动.雷锋和大家在俱乐部打了一阵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节,服务和运输部门是最忙的时候,这些地方是多么需要人帮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几个同志,一起请假后直奔附近的瓢儿屯车站,这个帮着打扫候车室,那个给旅客倒水,雷锋把全班都带动起来了.
雷锋就是选择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做好事,难怪人们一见到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锋.
孩子们的知心人
一九六零年十月以后,雷锋先后担任了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即现在的雷锋小学)和本溪路小学校外辅导员.
雷锋平时工作.学习都很忙,他只能利用午休时间或风雨天不能出车的日子请假到学校去找教师,同学谈心,或进行其他辅导活动.他善于团结小朋友,启发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雷锋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辛勤培养下一代茁壮成长.共表团抚顺市委为表彰雷锋的事迹,曾于一九六二年五月二十八日颁发奖状,上面写着:"奖给优秀辅导员雷锋同志,保持光荣,继续前进".
模范班长
一九六一年九月,全团上下一致推举雷锋为抚顺市人大代表.
雷锋参加完人代会回到连里就担任了二排四班班长,在他的带领下,四班成了"四好班",雷锋也成了全连的四好班长.
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锋见公路上一位妇女怀里抱着小孩,手里还拉着小孩,身上还背着包袱,在哗哗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锋忙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大嫂从外地探亲归来,要去十几里外的獐子沟去,她着急地说:"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浇迷糊了,这还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
雷锋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个大一点的孩子冒雨朝獐子沟走去,宁可自己淋得透湿,一直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把她们母子送到家.
谦虚谨慎
雷锋入伍以来,多次立功受奖,他被选为市人大代表,出席过沈阳军区首届共青团代表会议,他的照片,日记和模范事迹.通过报纸.电台作了广泛的宣传,雷锋陆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热情赞扬他的来信,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光荣应该归于党,归于热情帮助我的同志,至于我个人做的工作,那是太少了,我这么一点点贡献,比起对我的要求和期望还是很不够的……"
女友的回忆
在雷锋日记中,许多人看到一段署名为"你姐黄丽"的留言.几十年来,大家都在问,这个黄丽是谁 直到一九九七年,隐而不谈这段往事的王佩玲终于披露出青年时代与雷锋共处的情景.
一九五八年二月,王佩玲在团山湖农场与雷锋相识,那时,王佩玲19岁,雷锋17岁.王佩玲常常向雷锋借书看,他们常常在一些谈论起书中的故事和人物,虽然有时观点不一致,便争执之后双方都感到特别快乐.三月十三日吃完午饭,雷锋送给她一本崭新的日记本,一句话没说就跑开了,在日记的扉页上是雷锋对她的祝愿和鼓励.
由于两人常常接触,便受到场里人的闲言碎语,王佩玲去湘潭学习4个月,双方互相通信,谈些彼此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五八年十一月,雷锋调往鞍钢,临别前雷锋送王佩玲一张照片,王佩玲送雷锋一个日记本,并写了一段留言,这就是如今陈列在军事博物馆里《雷锋日记》中的那段话,当时不便签真名,雷锋想了想说:"就写黄丽吧,黄王同音,丽为天生丽质!
后来,王佩玲离开农场辗转安徽,湖北等地,与雷锋失去了联系,六三年三月六日中午,王佩玲突然发现报纸刊登毛主席的题词和雷锋的优秀事迹,至此才知道心爱的弟弟已改名并已离开人世,王佩玲大病一场.
一九六五年,27岁的王佩玲结婚成家.
牺牲经过
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上午八点多钟,细雨霏霏,雷锋和他的助手乔安山驾车从工地回到驻地.他们把车开进连队车场后,发现车身上溅了许多泥水,便不顾长途行车的疲劳,立即让乔安山发动车到空地去洗车.经过营房前一段比较窄的过道,为安全起见,雷锋站在过道边上,扬着手臂指挥小乔倒车转弯;"向左,向左……倒!倒!"汽车突然左后轮滑进了路边水沟,车身猛一摇晃,骤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晒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杆子,雷锋不幸被倒下来的方木杆子砸在头部,当场扑倒在地,昏过去……
战友们立即用担架把他送到附近医院抢救,各级首长立即赶到了医院,同时以最快速度把沈阳的医疗专家接到雷锋床前.由于颅骨损伤,导致脑机能障碍,雷锋这个劳动人民的好儿子,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年仅22岁,就这样和我们永别了!
八月十七日,在抚顺市望花区政府礼堂召开隆重的追悼会.近十万人护送雷锋的灵柩向烈士陵园走去.
一九六三年一月,国防部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的班为"雷锋班",共青团追任雷锋为全国少先队优秀辅导员,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相继发出关于学习雷锋的通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相继发表社论,评论和介绍雷锋事迹的文章.一九六三年三月五日,首都各大报纸发表了毛泽东主席的光辉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在我们的心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的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必将在我们青少年一代身上不断发扬光大,他那不可磨灭的美好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是对雷锋事迹所表现出来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和崇高品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已经成为雷锋和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崇高思想和优秀品德的结晶,已经成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发展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的象征.
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的坚定的政治立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崇高思想.
甘当革命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爱岗敬业态度.
刻苦学习和钻研理论的"钉子"精神.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03
1961年10月1日

今天是国庆节
我格外的
高兴

在这伟大的节日里
我加倍地
惦记着
英明的领袖毛主席

敬爱的毛主席呀
毛主席
我天天想月月盼
总想见到您
可现在
我还差得很远
没有做出什么成绩
对人民没有多大贡献
但是
我有决心听您老人家的话
永远站在
无产阶级的立场上

我要像松树那样
不伯风吹雨打
严寒冰雪
四季常青

我要像柳树一样
插到哪里
都能活
紧紧与人民连在一起
在人民中
生根
长大
结果
做人民最忠实的勤务员

我要
以坚强的毅力
忘我地劳动
刻苦学习
做好工作
争取见到毛主席

1961年10月17日

我看到
厕所的粪池满了
立即动手
把大粪掏出来
虽然牺牲了
自己
一上午的休息时间
但是
厕所里弄得很干净了

人家
开玩笑地
说我
是一个大粪夫

我觉得
当一个大粪夫是
非常光荣的
1959年参加北京群英会的
时传祥同志
不就是
一个掏大粪的工人么

我要是
能够上一个这样的
大粪夫
那该多荣幸啊

1962年1月13日

今晚
我看了
洪湖赤卫队电影
感到
浑身是力量

我激动的心情
像大海的浪涛一样
总也
不能平静

共产党员
韩英同志那种坚强勇敢
不怕牺牲的精神
给了我
莫大的鼓舞和无穷的
力量

她在敌人监狱里
宁死不屈
并歌唱
为革命
砍头只当风吹帽
为了党
洒尽鲜血心欢畅

她这
崇高的豪言壮语
深深地
刻在我的脑海里
我决心
永远向韩英学习
为了党
我不怕上刀山入火海
为了党
哪怕粉身碎骨
永不变心

1962年1月11日

今天
教员
给我们连上了
防原子武器一课

下课后
便立刻组织大家
学习毛主席
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
等文章

毛主席说
原子弹
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
一只纸老虎
看样子可怕
实际上并不可怕
当然
原子弹是一种
大规模屠杀的武器
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
而不是
一两件新式武器

通过学习
大家提高了认识
端正了态度
因此在防原子弹操练中
大家干劲十足
信心百倍
操作认真
虽然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野外练习防原子
但没有一个人叫苦的

我看到
同志们那种苦练硬功夫的
劲头
真高兴极了

1962年3月2日

骄傲的人
其实
是无知的人

他不知道
自己能吃几碗干饭
他不懂得自己只是沧海之一粟

这些人
好比是一个瓶子装的水
一瓶子不满
半瓶子晃荡
可是还晃荡不出来


有什么
值得骄傲的呢

1962年3月24日

今天吃早饭
我看到
炊事班的饭盆里
有很多锅巴
便随手拿了一炔吃

炊事员同志说
自觉点啊

我听了这句话
心里很难受
觉得吃一炔锅巴有什么
赌气
把那块锅巴放到饭盆里
走了出来

这时
通信员
送来了一张报纸
我接过来
就看
首先看到
报纸上毛主席的语录说

因为我们
是为人民服务的
所以
我们如果有缺点
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
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只要你
说得对
我们就改正

我们一口气
把这段话
念了10多遍
越念越感到自己个对
越念越感到毛主席的这些话
好像是专门对我说的
越念越后悔不该和炊事员赌气

我自己
问自己
你多不虚心呀
人家批评重一点
你就
受不了啦

想来想去
我还是硬着头皮
跑到炊事班
承认了
自己拿锅巴吃不对
并检查了自己的
缺点

炊事员
感动地说
你对自己要求这么严
真是好同志

1962年4月14日

我失去
黄继光这样一个好的
阶级兄弟
心情是万分悲痛的
我的眼泪
忍不住地直流

我是人民的战士
我不能再哭了
我要
控制
自己的眼泪

我要
化悲痛为力量
我要
更加坚强勇敢起来
我要
刻苦练好本领

我要
更高地
举起毛泽东思想红旗
坚决革命到底
不消灭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
决不罢休

1962年4月3日

昨天
下了一场大雪
今天显得格外的寒冷

吃过早饭
我到团里开会
在路上
遇到一个十来岁的小孩
他穿的衣服很单薄
冻得打哆嗦

我看了
心里过不去
立即脱下自己的棉裤
送给了他

这时
我心里
真感到有说不出的
高兴

1962年8月6日

我今天
听一位同志
对另一位同志说
人活着
就是为了吃饭

我觉得
这种说法不对
我们吃饭
是为了活着
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我活着
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是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而斗争

1962年6月30日

我认为
一个革命者
要树立牢固的集体主义思想
时刻都要把集体利益
放在第一位

同时
还要坚决打消个人主义
因为个人主义
对革命不利
对集体有损害

个人主义
好比大海中的孤舟
遇到风浪
一碰就翻

集体主义
好比北冰洋上的原子破冰船
任凭什么坚冰
都可以
摧毁

我认为
坐在小舟里
摇摇晃晃不好
还是坐在原子破冰船上
乘风破浪
一往无前为好

1962年7月30日

今天起床后
我们
参加了
后勤处的生产劳动

到地里后
有的同志没按计划带工具
本来叫带
10把镐头6把锄头
结果
只带了
2把镐头5把锄头
影响了生产

这件事
对我的启发教育很大
我认为
不按计划办事
害处很大

今天所见
仅仅是
生产当中的一件小事
大事又何尝不是
如此呢

我感到
无论做什么
一定要事先有计划
不能盲目乱干
只有
按计划办事
才能圆满完成任务

1962年8月10日

今天
我认真学习了
一段
毛主席著作
其中有两句话对我
教育最深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
虚心
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这是
千真万确的真理

过去
我在一切言论或行动中
按主席的教导做了
因此我进步了

现在
我仍要
牢记主席的这一教导
坚决努力
要求自己更好地做到这一点

今后
我要更加
热爱人民和尊敬人民
永远做群众的
小学生
做人民的勤务员
第2个回答  2009-03-02
无奈的母爱

和战友小李在街上走累了,在肯德基上过洗手间后出来,战友小李说请我喝杯可乐。
我一向不喜欢可乐,太甜腻了,也不解渴,我还是最喜欢喝白开水。但我拗不过小李,只好要一个小杯的。在柜台前等着点餐的时候,身边来了一个看起来已经到中年的女人,她带着一个大约五六岁的小女孩,她们的衣着很旧,也有些脏,不过还是整齐的。那个中年女人问道:薯条怎么卖?柜台后的服务员回答道:小份五块,中份七块五……这时我们的可乐来了,我端着可乐和小李坐在窗边。我看见那个女人拉着小女孩,推开肯德基的门走了出去。她们身子笔直地走着,那女人的面容上有坚决而冷的表情。
我忽然鼻子发酸,推开我跟前的可乐。那女人,大概是小女孩的奶奶或外婆吧?说是妈妈也有可能,通常生活艰苦的女人比较显老。大概是下了很大决心,决定这一次,试着满足一下小女孩的愿望,给她买一包薯条。但是,就连最小份的薯条,也都贵了。于是,她们什么也没有卖,就走了。这里面最让人动容的,不是连五块钱的薯条也买不起的穷困(我也觉得薯条太贵了),而是那份下定决心却又难以实现的母爱吧。一想到那个女人心中那深深的愧疚和无力之感,我就很难过。没有买下薯条,那小女孩固然会感到很伤心,但那女人心中却会有更大的、不可消除的伤痛。
“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小李问,“我们是不是该追上她们,给她们十块钱,或是给她们买一包薯条?”
“我们什么都做不了。”我说。她们已经走得那么远,而且,我们的确什么也做不了。来自陌生人的好意,说不定是另一种伤害啊!那小女孩会记住这件事,母亲没能给她的,由陌生人给予了,这肤浅的快乐也许会让她永远理解不了今天上午母亲那无可奈何的爱。
“让那个小女孩知道,人的欲望往往很难得到满足,这样也好吧。”我说,“这是她今后还要屡屡碰到的情形,这是生活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