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大西洋电缆是怎样铺设成功的?

如题所述

1866年,横越大西洋的第一条电报电缆铺设成功。对于菲尔德的想象力和固执的追求来说,这是一个最高的奖赏。

新英格兰出生的赛勒斯·w·菲尔德是纽约一位非常成功的纸类批发商。1852年,当他33岁时,他携带巨资离开了自己所从事的行业。1854年,他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支付大西洋电缆的费用感到困惑。

他先是写信给实用电报最早的发明者塞缨尔·F·B·莫尔斯,随后写信向国家气象台的马修·方丹·莫里请教。莫里是当时第一流的海洋学专家。莫里告诉菲尔德,对北大西洋最新的考察表明,在纽芬兰和爱尔兰之间有幸存在着海底高原,它似乎是“为了托住海底电报线路而特别安置在那里的”。

菲尔德对这个鼓舞人心的消息感到万分欣喜,连忙着手筹集资金。他说服人的本领一定是非常大的,因为在这一年里,英国海军答应帮他勘测线路和运电缆,英国政府同意每年拨出14000美元的补贴,直到工程完工。他从民间渠道争取财政支持的努力也很成功。

然而,他自己的同胞却对此项计划缺乏热情。不管怎么说,1857年5月,国会总算勉强通过一项法案,批准每年给予一定的补贴,并拨一条船协助运电缆。

在英格兰,电缆匆匆投入生产,并于1857年7月完工。电缆每公里重621公斤。英国的阿伽门农号船和美国的尼亚加拉号负责拖运电缆。

8月6日,两条船由爱尔兰海岸的瓦伦西亚湾启航。计划是:美国船把它载的电缆铺到海中央,然后接上英国船上的电缆由英国船继续完成向西敷设到纽芬兰的另一半路程。但是,两条船所使用的放电缆装置在技术上是不成熟的。驶出539公里时,尼亚加拉号施放的电缆被拉断了,价值50万美元的电缆骤然落入海底,两条船只好带着剩余的电缆返回爱尔兰。

第二次敷设电缆的尝试是在1858年6月。这次采取的步骤与上次不同,两条船先在大西洋当中会合,把各自携带的电缆一头与对方的相接,然后分头向相反的方向出发:尼亚加拉号驶向纽芬兰,阿伽门农号驶向瓦伦西亚湾。然而,第二次努力像第一次那样遭到惨败。在电缆三处破裂之后,两条船返回了瓦伦西亚湾。

大西洋电缆公司的董事会在英格兰开了一次气氛沉闷的会,勉强同意再进行一次努力。7月29日,阿伽门农号和尼亚加拉号按第二次的程序再一次进行敷设。虽说好几次接近灾难的边缘,但1858年8月日,两条船终于各自到达它们的终点。

意外的成功引起美英两国一片欢腾。9月1日,兴高采烈的纽约市民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为菲尔德增添了光彩。主持庆典的人不知道,原本只能断断续续工作的电缆就在这天完全坏了。

消息传了出来,公众的反应异常强烈。有人甚至认为,电缆实际上并没有敷设,整个工程只不过是菲尔德操纵的一个骗局。英国商务部派出了调查组进行调查。令人意外的是,调查组于1860年写成的调查报告对前景表示乐观。调查的结论是:只要在电缆的生产、敷设和养护过程中加以留心,没有理由认为它不会成功。

大西洋电缆公司对人们提出的种种电缆设计方案进行了比较试验。1865年,一条新的电缆问世。它长3701公里,直径超过2.5厘米,外面是厚重的铠甲,中间的芯线是旧电缆的3倍粗。这条铝装电缆总重量几乎是1858年所用电缆的2倍,但浮力却大得多。幸运的是,当时最大的船,英国的大东方号载重可达5000吨。

1865年7月23日,大东方号升火驶离瓦伦西亚湾。菲尔德和汤姆森也在船上,他们热切地希望这次能马到成功。然而麻烦还是接而来。电缆的铁套太脆,弯曲时容易断裂,裂片有两次刺穿芯线造成电路故障,第三次电缆突然被拉断了。电缆滑入海底,船返回英国。

这次远征失败了,但失败不意味着灾难。新电缆除了铁铠外,其余性能完全良好,而铁凯装问题能够解决。

1866年,菲尔德和英国的伙伴们又有了3962公里长的新的铝装电缆,它的外套是改进过的镀锌铁皮铝甲。7月13日,大东方号又一次启航离开爱尔兰海岸。这次远征竟异乎寻常地顺利。7月2日,大东方号平稳地到达纽芬兰海岸。它不仅把新电缆敷设成功,还从4公里深的海底把1865年断在那里的电缆打捞出来。重新结上线头,以使英国和美国之间有两条电报电缆相连。

最后,在纽芬兰海岸的电报房里,菲尔德十分欣慰地叩击电键,向纽约发出了以下电文:

纽芬兰,赫特的康坦特,7月27日。

我们于今早9时抵达。一切正常。感谢上帝,电缆敷毕,工作状况非常良好。

赛勒斯·W·菲尔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