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有哪些特色景点

如题所述

黄山景点传说
1、猴子观海的传说:猴子观海也叫猴子望太平,猴子为何要望太平呢?这里面有个故事:原太平县城,叫仙源村,村中有一户叫赵德隆的书香人家。女儿名叫掌珠,生得聪明美丽。离仙源村不远的黄山北海深处有一个洞里,有个灵猴,在山中修炼了三千六百年,会三十六变。一天,灵猴见到掌珠生得俊俏,顿生爱慕之心。灵猴就变成一个白面书生,自称是黄山寨主孙广文的公子孙俊武,于傍晚来到赵家门前,以天色已晚为由,要求借宿一夜。赵家老夫妇见他长得俊秀,衣着华贵,斯文有礼,便信以为真,高兴地留他住宿,并设宴招待。酒饮三杯后,孙公子便向老夫妇陈述掌珠的爱慕之情,央求纳为婿,发誓侍奉二老颐养天年。老夫妇一听这甜言蜜语,心中非常喜悦。经与女儿商量,掌珠对才貌双全的孙公子也早八分欢喜。次日一早,老夫妇回了孙公子的话。孙公子听了欢喜若狂,差点露了原形。灵猴回洞,思念掌珠心切,急忙把大小猴子都变成人,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去仙源赵家迎亲。掌 珠被抬到洞府,只见陈设富丽,宾客满座。夜深宴席散,孙公子被宾客拥入了洞房。一觉醒来,掌珠发现孙公子长了一身绒毛,大吃一惊。原来,孙公子酒醉,现出了猴子原形。掌珠非常恼恨,乘灵猴烂醉熟睡之机,向外逃走,直奔家中。灵猴酒醒后,知道自己露出了原形,惊逃了掌珠,便喝令众猴出洞寻找,追到山下芙蓉岭,也不见新娘的影子。灵猴自从失去了掌珠,朝思暮想,但又没有妙法可想,只得每天攀上洞后的悬岩,坐在石上,朝着东北方向的太平县仙源村呆呆地望着。年深月久,便变成了黄山如今这一石景。

2、梦笔生花的传说:北海散花坞左侧,有一孤立石峰,形同笔尖朝上的毛笔,峰顶巧生奇松如花,故名“梦笔生花”。传说,有年春天,诗人李白来到黄山,见到北海山峰竞秀,景色奇美,禁不住诗兴大发,便昂首向天,高声吟道:“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这声音惊动了狮子林禅院的长老。他走出山门,细细一看,只见一位白衣秀士,风度潇洒,便上前施礼,请问尊姓大名。这位不凡之客原来是“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诗仙李翰林。长老急忙吩咐小和尚抬来用清泉酿制的米酒,还拿来一些文房四宝。长老急忙盛满了一杯酒,双手捧上,敬给李白。李白慌忙还礼,双手接过,一饮而尽。二人席地而坐,纵谈诗文,开怀畅饮。李白深感长老待人诚恳,意欲草书诗作相赠,以作答谢之礼。长老大喜,小和尚们忙着研墨的研墨,铺纸的铺纸。李白趁着酒兴,奋笔疾书。长老及小和尚们分别站两旁,目睹那遒劲的大字,赞叹不已。李白写毕,还有三分酒意,便将毛笔顺手一掷 ,那手笔翻翻摇摇,从空中落下插入土中。他这才告辞长老而去。长老送走李白,回过头来,不禁大吃一惊,刚才李白掷下的毛笔已化成一座笔峰,笔尖化成了一棵松树,矗立在散花坞中。这就是如今见到“梦笔生花”。

3、仙人晒鞋的传说:排云亭前右侧,有二石如一双鞋,整齐地放在小峰台上,似在晾晒,故名。“仙人晒鞋”和“仙人晒靴”,共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从前,黄山左数峰的仙都观住着老道道玄和徒弟太清,松林峰上的紫霞宫里住着道姑炼玉和徒儿妙真。两座道 宫中间隔着一道 鸿沟-西海峡谷,加上道规森严,他们老不相往来。一年冬天,山中大雪,仙都观里断了火种,道玄只得叫太清到紫霞宫里去借火种。当太清来到紫霞宫里,就见到妙真,两人一见如故,谈起话来,非常亲热。从此,两人每天打柴、担水,便到一起谈心,渐渐地砍的柴就少了。 担的水也少了。这样,事情不久都 被双方师父发现,他俩都受到师父的严厉斥责。还规定今后打柴、担水,以两峰交界的沟涧为界,越界了,就用道鞭、神杖打杀。此后两人在一起说话就很困难了。 一次,趁双方师父都下了山,便偷偷见面,并商定今后;太清在山门前晒靴,晒鞋来幽会。一天,两人正甜蜜幽会,不料双方师父突然回来,事情败露,他俩将要受到严厉惩罚。他俩想来想去,最后横下了一条心:“生不能在一起,就死在一起吧!”两人携起手,从悬岩上纵身一跃,跳进了波浪滔天的云海。太清晒的靴子和妙真晒的一双鞋子都没有来得及收,日子久了,都变成了石靴,石鞋,就是如今黄山的“仙人晒靴”和“仙人晒鞋”。

4、飞来石的传说 :相传,宋代有个叫单福的石匠,一生给人家造成了不少桥,心想也在自己家乡门口的江山建造一座,但叹息没有帮手。他膝下只有一女叫小姣,长得聪明美丽。小娇知道父亲的心思,便要求参加帮助干。但那深山采石,百里运石的苦和累,小女子怎么受得了, 所以单福就是不答应。小姣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单福没奈何,才含泪点头。他还把三个徒弟找来帮忙,不久就干起来了。由于开山运石的苦和累实在难受,大徒弟和二徒弟先后悄悄地溜了。单福和女儿,三徒弟为修桥铁了心,继续风里雨里苦干着。但好几年过去了, 运到江边的石头只有一小堆,这样累死苦死,桥也建不起来。小姣一咬牙,请人写了“捐身修桥”四个大字,插了个草标,坐到江边石堆旁。一连三天,来看的人无数,但望望滔滔的江水,就都走了。这天,忽然来了个瘸子,身背一把扇子,摘了草标,问小姣愿愿意跟他走,小姣回答说:“什么时候把大山里的开采的石头全运到江边,就什么时候跟你走。”这瘸子原来是八仙中的铁拐李。他挤出人群,腾云驾雾,很快来到百里外的大山,从背上拿下扇子,对着单福和三徒弟开出的石头就扇。石头竟都飞了起来,又纷纷都落在江边。单福和三徒弟也被 从山上扇到造桥工地。铁拐李还怕不够,又对身下立着的一块巨石扇了三扇子, 他就站在那巨石上飞到江边。只见底下尽人,未敢让巨石落下。又听单福大声说:“石头够了”他便驾起云头,飘游起来,游到黄山,见黄山风景秀丽,便将石头落下。从此,这飞来石就给黄山增添了绝妙的一景。另外还有两处飞来石,一在翠微峰侧,一在古颖林庵前小峰上。

5、仙人指路的传说:位于云谷寺到皮篷路口。一怪石屹立峰巅,其状似身着道袍的仙人,他一手举起,似为游客指引进入皮篷之路,故名“仙人指路”,又名“仙人指路峰”。它之所以颇名盛名,不仅仅在于外形酷似,而且因为有一段对世人颇有启发作用的故事。相传很前,有一位两岁能文 、四岁会武的神童,只因后来科场失意,擂台负伤,改行经商后又把老本蚀光,在走投无路的时就奔赴黄山来寻师访仙。哪知跑遍了千峰万壑,连一个药农、樵夫的踪影也没见到。干粮吃光了就吞野果,衣服穿烂了就披树皮、树叶。渐渐地变得骨瘦如柴,一天终于昏倒路旁,奄奄一息。不知过了多久,来了一位身背篾篓,脚着山袜芒鞋的老人,把神童救醒过来,问明情况后,老人哈哈一笑说:“你怎么聪明反被 聪明误呢?哪里有什么神仙,你快回家去找人力气活干干,免得把一条命丢在这荒山野岭白白喂了豺狼虎豹。”说完还送些野果给神童路上吃。神童心想老人的话是对的,就千恩万谢地辞别了老人。没走多远,猛一下醒悟过来,“我跑遍全山连个人影也没见过,那老汉分明就是仙人。”他回头就追,追上老人后就双膝跪地,苦苦哀求老人给指引一条成仙得道之路。老人说::“我哪里是什么神仙。实有相瞒,我前半生被名利二字害得家破人亡,这才看破红尘,隐匿在此。”神童半信半 疑,但见老汉风度不凡,气宇若仙,决心拜老人为师,苦苦哀求不止。谁知等他抬头再看时,这老人却变成了一块高大魁伟的“仙人指路”石。神童又在石头前百拜千叩,忽然石头人肚里发出声音:“踏遍黄山没见仙,只怪名利藏心间,劝君改走勤奋路,包你余生赛神仙。”神童最终还是听信了仙人的话,后半生不但成家立业,而且日子过得很火红。难怪清人曹来复以诗记之:“世事多乖错,投足皆模糊。请君(仙人指路石)出山去,到处指迷途。”在入胜亭北行一公里的石板桥仰视,仙人指路的形状又变成了喜鹊。旁有一棵青松,状古梅,松石相配成景,人称 “喜鹊登梅”。今人有诗 曰:“摩崖千尺乱云堆,古杆苍松破石栽,喜鹊昂头迎过客,声声唱得老梅开。”

6、仙人翻桌的传说:从白鹅岭向右远眺,有峰如柱,峰顶有石如桌,四腿向上,似有意翻倒,故名“仙人翻桌”。相传古时,黄山是一片汪洋大海,有黄、黑、白、青、赤五条龙,分别住在黄山的前海,后海、东海、后海、西海、和天海,号称“五海龙王”。一天,黄山东海龙王做寿,前海、后海、东第、后海、西海和天海的龙王、龙妃带着龙子、龙女、龙孙、一起到东海龙宫为东海龙王祝寿。一时间,东海龙宫里云腾雾涌,仙乐盈空,香烟缭绕,热闹非凡。隆重的祝寿仪式完毕后,一百多桌的御宴开始。御酒佳酿、珍肴美味,应有尽有。酒宴从午时三刻,一直延续到天黑。龙王们仍不肯散席,还在狂饮。后海和西海的两位龙王-黑龙和青龙,喝得酩酊大醉。醉后失态,青龙忽地跳到桌子上,用起一脚,碗碟横飞,黑龙也不示弱,甩起一脚,干脆把一张八仙桌踢到了高空,比天都峰还高出四十八丈。八仙桌在空中翻了几个筋斗,打了几个转转,仍旧落在原来的地方,只是翻了人身,四只桌脚朝天。这一来,把宾客们吓得魂不附体,纷纷走散。有诗咏其事曰:“四海游龙聚一堂,为王庆寿喜飞觞。沉欢喝得酩酊醉,心血来潮闹一场。”这东海龙王做寿,龙王们酒醉闹事,不知已经过了几万载,可是当时被黑龙踢翻的桌子,至今依然四脚朝天,它为黄山东海风景区增添了一处天然名胜。

7、蓬莱三岛的传说:相传,唐代玄宗爱妃杨玉环缢死于马嵬坡后,一缕芳魂即游到此处,岛上金童玉女,仙子神姑,将她迎宫“玉妃太真院”。不久,奉玄宗之命,四处寻觅贵妃阴魂的道士亦风尘仆仆地赶到,并受贵妃之托请玄宗早日来此聚会。玄宗得知杨贵妃的行踪后,很快一命归天,魂魄来到这“蓬莱三岛”。同贵妃相见如故。从此,两人又在此过上恩爱的夫妻生活,终于实现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愿望。今人有诗云:“传说神奇信有无,太真曾此作仙居。唐皇遗使蓬莱境,钿盆情深盛泪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0-10
黄山市屯溪区:徽州文化博物馆、屯溪老街、黎阳in巷、程大位故居、戴震纪念馆、花山迷窟、新安江滨水旅游区、新徽天地•醉温泉、徽州糕饼博物馆
歙县:徽州古城、牌坊群.鲍家花园、新安江山水画廊、新安碑园、渔梁坝、巴慰祖故居、雄村、许村、深渡、阳产土楼、石潭、昌溪、北岸瞻琪
徽州区:唐模、呈坎、潜口民宅、新四军军部、丰乐湖
黄山区:黄山风景区 、翡翠谷、太平湖
黟县:西递、宏村、南屏、屏山、关麓、碧山、打鼓岭、木坑竹海、赛金花-归园景区
休宁县:状元博物馆、万安老街(吴鲁衡罗盘店)、道教圣地齐云山、古城岩、徽州大峡谷漂流、木梨硔、白际、休宁至婺源浙岭古道
祁门县:牯牛降、历溪村、九龙池、渚口村、磻村、桃源村、坑口村、祁红博物馆(祁门红茶)、大洪岭古道、倒湖十八弯、七彩玉谷、冯家顶、降上、燕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1-21
1、莲花峰:黄山第一高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峰顶铁链挂满黄山奇景“连心锁”。周边景点主要有一指冲天、孔雀戏莲花等。

2、天都峰:天都险峻,游客需手攀石栏,铁索,走完一段陡峻奇险的“天梯”,跨过“天桥”,越过著名的鲫鱼背才可到达。

3、温泉景区:古称桃源仙境,因左侧桃花峰上桃花遍岭而名,现以温泉为名。景区位于桃花峰与紫石峰、清潭峰之间,山青水秀,石巧泉奇,名胜古迹是景区景观的主要特色。

4、光明顶:开阔平坦,可尽揽黄山东、南、西、北海和天海。海拔1750米的高山盆地里,生长着众多国内外罕见的植物物种。

5、飞来石: 飞来石相传是女娲补天所剩两石之一,著名的电视剧《红楼梦》片头便以此石为景。

6、排云亭:可观仙人晒靴、夫妻对话、仙女弹琴、天狗望月、背面观音、仙女绣花、武松打虎、天鹅孵蛋、仙人踩高跷、文王拉车等景点,是黄山观晚霞最好的地方。
第3个回答  2013-10-17
西海大峡谷

因谷中有白云溪,又称“白云谷”。此谷是由近旁的石柱峰、石床峰,右前方的薄刀峰、飞来石,对面的排云亭、丹霞峰、松林峰和左前方的九龙峰、云外峰等奇峰怪石所围成的空间。自钓桥庵至排云亭下,全长约15公里。为黄山有名的大峡谷之一。峡谷人口处是狭窄的蛟龙滩,长2华里,宽只有15米,两岸峡壁陡峭,左为伏牛岭脚断崖,右为云门峰麓断崖,各高近百米,幽深骇人,名“夔门峡”。夔,神兽名。《山海经--大荒东经》云:除海中有流彼山,人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人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撅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厂以威天下。”以夔名峡,足见峡之神秘险骇。过峡入谷内,植物繁茂,奇石嶙峋,山洞幽邃,石林密集,溪水清澈,壁峭如劈,有人称其为“魔鬼世界”是黄山风景区中的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为了揭开这个峭险奇特、神秘未呈的狭谷之谜,1983年,黄山园林部门曾组织一支6人探险队,由西海山脚下的老药农陈笃水、李长发带路,攀悬崖,冒艰险,对西海深谷进行了全面的考察,终于初识了这神秘的世界。在谷中放眼四顾,可见那高山、中山和矮山;远山、近山和脚下山。但见山边山、山套山,层次分明,轮廓清晰、壮阔奇特,令人叹为观至。绝非黄山已开发的景区可比美。有人说该处集黄山之锦绣,故被誉为“锦绣坞”。

圣泉峰

圣泉峰位于黄山西南部,桃花峰北,与莲蕊峰仅一沟之隔,为36大峰之一,海拔1627米。此峰两端大,中间小,形如腰鼓,险不可攀。据清康熙十三年《黄山志》记载:其顶有汤池,虽人不能到,但登邻峰之巅远望,可见“池中波浪腾沸”,从池中涌出一水,向峰顶东南而下,入场泉源,下桃花溪。《周书异记》亦云;一乳山中峰之顶,上有汤池,其味甘美,可以炼丹煮石。”所说汤他即指此泉。因泉在峰顶,人不能至,掺人神奇传说,故有“圣泉”峰名。但每当冬令,可见峰顶池水热气腾腾,足见峰顶有温泉之说不为无据。明末清初名僧释音可有诗曰:“透顶灵源清似镜,蚊餐虹饮莫能干。时常照落青天梦,洗尽风云不泄寒。”

仙桃峰

仙桃峰位于黄山西部,排云亭东南,海拔1730米,不在72峰之列。从东海门望去,峰顶有石似仙桃;从西海观望,则巨石似从天外飞来,故又称“飞来石”。古人题咏:“何处飞来不可踪,岩阶面面白云封。想伊也爱黄山好,来为黄山添一峰。”所以飞来石又名“飞来峰”。

攀登至峰前,可见巨石孤耸峰头,高10余米,仰视大有倾倒压顶之感。明长洲(今苏州)人、著名文士杨补有诗云:“侧身临其前,瞑目骨已战。相戒勿尔能,下人意始善。”平台周围有扶栏,石壁刻有“画境”二字。游人立于平台,凭栏近观远眺,若置身画境:周围大小峰峦拔地而起,错落有致,松石相间,姿态万千,若云雾乍起,升腾翻卷,铺壑缠峰,真是变幻无尽,气象万千,为一天然“画境”。有诗云:“人人争说是飞来,我说飞来何怪哉?只是神工夺造化,遂疑仙果坠尘埃;云霞动处千层浪,松柏丛中万仞台。百里黄山皆画境,人间毕竟有蓬莱。”此峰有小路,西北行两里可至西海排云亭。

云际峰

云际峰位于黄山风景区西部,石人峰与容成峰之间,为36大峰之一,海拔1645米。此峰周围常有云雾索绕,峰顶峭拔,直插云际,又乌云降蔽千山时,唯此峰常遥浮于云海边,故名“云际峰”。

峰上有藏云洞,远望洞口,常蔽烟雾之中。明无名氏有诗云:“峰头一片云,出自藏云洞;四海望甘露,莫入襄王梦。”作者认为峰顶的云气,出自峰上的藏云洞,可能是反映了洞中一种特殊气流上升的自然现象,同时也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让游人玩味。今人亦有诗云:“此峰鹤立占黟山,常在虚无缥缈间。雾绕岚腾迷旧貌,风吹雨洗绽新颜。飞禽有翅尚可渡,野兽无梯壁难攀。最好长天晴万里,峥嵘峭拔白云环。”

云门峰

云门峰位于黄山西南部,石柱峰南面,与云际峰、浮丘峰相毗邻,为36大峰之一,海拔1645米。此峰岩壁分开如门,相对而工,高入天际,唯有云气可从中穿梭而过,故名“云门峰”、因两壁对峙。似一把剪刀,又名“剪刀峰”。明福建长乐人、文学家、曾任广西右布政史的谢肇制有诗曰:“寒流泱泱草蒙茸,翠壁丹梯千万重。天外云门相对出,居人指是剪刀峰。”明代龙膺亦有诗曰:“千帐莲开映碧空,两峰壁立断长虹。只容白鹤双飞入,直接星河一道通。”峰上有“笠人石”、“狮虎争食”等奇景,峰下有云门源、云门溪,水自“门”中流出,向东南而去。

九龙峰

九龙峰位于黄山西北端,引针峰南,为36大峰之一,海拔1510米。因峰势婉蜒起伏,如九龙相缠,飞向远方,故名。诗云:“西边遥峙一奇峰,起伏婉蜒似九龙。背负青云凌浩志,头昂碧落驭长空;山岚荡涤烟如海,天马飞腾气若虹。我欲骑君游宇宙,扬鞭跃进广寒门。”峰下有九龙岩、九龙洞、九龙源、九龙溪诸景。

牌坊峰

牌坊峰位于黄山西海景区,西海门左群峰中,排云亭前方,海拔1500米,不在72峰之列。因峰状如一座巨石牌坊,拔地而起,故名。近旁有“仙人晒靴”、“武松打虎”等巧石景观。

石柱峰

石柱峰位于黄山西海,石床峰与云际峰之间,为36大峰之一,海拔1477米、山峰如削,直指天日,如同擎天之柱,故名。宋人有诗云:“刚石成峦气势雄,岿然一柱插晴空。莫言材大难为用,会有擎天镇地功。”明代沈懋学亦有诗写道:“独眺天都须气分,琼萧明月集仙群。天开石柱三千丈,坐俯溪山尽白云。”峰下有石壁源,附近有“仙人踩高跷”等巧石景观。

仙人踩高跷

在排云亭前,远瞰正前方,可见有一石,下端极细,似一根根子插在地上,上端若一人直立,身子向前微倾,其状酷似民间游乐节目“踩高跷”。每当云雾缭绕时,则象仙人踩着高跷,在西海峰壑中揽胜,故名“仙人踩高跷”。

西海群峰

西海群峰位于黄山西部的西海门附近,是黄山风景区中最秀丽、最深邃的部分之一。西海群峰,海拔多在1550米左右。其中知名者有双笋峰、石床峰、尖刀峰、牌坊峰、飞来峰等,不知名者无法数计。因多不属72峰,故统称为“西海群峰”。左、右内侧的山峰。也称“左数峰”、“右数峰”。有诗咏曰:“群峰拔地势如林,史志榜上未有名。绝妙风姿藏不住,身居海外亦惊心。”

在排云亭所在地的西海门,可以观赏西海群峰、奇石、云海、落日、峡谷等。远眺,只见无数利剑般的山峰从深谷中拔地而起,直插霄汉。有的峰大磅礴,有的峰小玲珑。每当云雾索绕时,层层峰峦,时隐时现,好似片片樯帆,点点孤岛、近观,有“仙人晒靴”、“仙人晒鞋”、“武松打虎”等石景,和“仙人踩高跷”、“仙女绣花”、“天狗望月”、“文王拉车”等奇观。清歙人、刑部郎中汪天与有诗记其胜:“千峰划然开,紫翠呈万状。夕阳在东麓,倒射芙蓉峰。”

武松打虎

西海排云亭前右数峰腰,有石似勇士振臂而立,威武雄壮;下边有一石如猛虎,昂首而吼,凶猛异常。其状为:猛虎后爪着地,两只前爪扑在勇士身上,勇士则用左手叉住猛虎下颌,右手举拳欲击,形似武松打虎,故名。

仙人晒靴

西海排云亭前左侧近处,峰顶有一石如古代靴子,倒置在石台上,名为“仙人晒靴”、相传,古时八仙之一的铁拐李路过此处时,被这儿的奇丽风光所吸引,挟在腋下的一只靴子掉了下来也未察觉。他走后,这只靴子便长年累月地晒在那里,遵化成别有情趣的一景。今人有诗云:“昔日女锅未补天,黄山竟日雨绵绵。仙人已去留奇迹,一只潮靴晒万年。”

仙女绣花

在排云亭前,向左眺望,远处石床峰上有一巧石似少女,面前有一奇松,如绣花台绷,美其名“仙女绣花”。这其中还有一个民间故事:古时候,黄山西海居住着一个善良的刘大爷和他的孙女。刘大爷每天到深山挖草药、采香菇、摘云雾茶,孙女聪明美丽,取名“天女”,在家烧饭、绣花。一天,者爷爷到铁线潭边采集药草,遇到一条凶恶的黑龙,几乎丧身,幸亏得到一名叫大牛的小伙子搭救。大牛决心斩除那条黑龙,为民除害。刘大爷和天女都支持他,邀集全村人不分昼夜赶制武器。大牛领着乡亲们来到铁线潭边,搬起一块石头砸向潭中。黑龙受惊动从水中猛冲上来,尾巴一卷,大嘴一张,顿时天昏地暗。大牛毫不示弱,抡起宝刀与黑龙格斗起来,前后斗了三天三夜,打了九十九个回合,大牛终于斩掉了黑龙,自己也累倒在山岗上。他一倒地就睡着了,不知过了多少年,后来变成了卧牛峰。被大牛斩断的龙头,就是光明顶下路边那块龙头石。天女天天坐在高高的西峰上绣花,盼着大牛醒来。她手捻丝线不停地绣呀,绣呀,她要绣一条最美丽的腰带送给大牛。天长日久,她变成了一块仙石。你瞧,西海的晚霞,不就是仙女绣出的彩绢吗?今人有诗云:“绣花仙女在高峰,足踏云烟手持绷。针线如飞情意重,天人也自爱春风。”
仙女弹琴

在西海排云亭前左高峰,有巧石如人状,前面紧挨着有石如琴。石人酷似少女,石琴宛若平放的凤凰琴,状为少女坐在琴旁,身体微俯,正在聚精会神地抚弄着琴弦,故名“仙女弹琴”,俗称“仙女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