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化发展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如题所述

前瞻网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开幕,城镇化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级别议题格外受关注。原计划年初出台的国家中长期城镇化发展规划也一再拖延,此举不单没有引起各界的质疑与纳闷,反而是迎来一致的好评声音。主要是因为城镇化的规划事关重大,如果仓促出台规划不周,将有可能引起与拉动国内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等目标相背离的发展后果。
已经有充足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越高,生产要素的集中度也将越高,经济效益也将越高。反之,如果城镇化进程缓慢,城乡间隔严重,经济的发展也将受到拖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占主导地位的产业将从农业转为工业,最后再转为服务业,经济发展水平也将呈现出不断提高的发展过程。回顾历史发展,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实现人均收入水平持续增长而不经历人口从农村大规模转移到城市的发展历程。从联合国公布的调查资料来看,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也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最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也相应处于最低的层次。
城镇化将农民转为市民,随之而来的还有消费方式的转变与消费规模的提升。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在同一城市居住满一年的农民工,平均支出为1761元。而如果他们在该城市居住了五年以上,平均支出将上升至2609元。此外,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文化、旅游、休闲、家政、美容等行业的服务水平将不断提升,享受型消费所占比重将会不断提高,进而逐步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
希望可以帮到你 望采纳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30
只有一个名叫“城镇”的壳,那些有着美丽外壳的“城市”却正在靠坑人为生。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1-03
  用“以产带城”的模式打造城市品牌形象
  说到城市品牌一般我们都会想到是旅游的开发,而不会想到一个城市的产业。用旅游托起一个城市的品牌是较为常见和传统的做法。而用产业来带动一个城市的品牌形象,或者说认识一个城市,这在当下中国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中显得非常独特。
  产业能否带动一个城市的品牌形象树立,通过这些年城市发展的走向与趋势,用产业特点承载一个城市的品牌形象是完全可能的。
  “十二五”期间,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从2010年到2020年,中国将有约2亿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在经历了滞后城镇化和城镇化加速阶段后,中国城镇化进入到与重新工业化阶段相适应的城镇化基本实现阶段。
  数据显示,过去的十年中国城市化进程是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每年平均以1%~1.2%的速度上涨,按此预测未来还需要15~20年时间才能达到70%,未来十年每年至少新增1200万城市人口。
  这么多的人进入城市或者农村变成城镇,这些钱从哪里来?当然是从产业创新上来。于是,各类城市用建立产业新城的方式来推动城镇化发展就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当一个城市的产业形成了某种特点就可能成为外界认知这个城市品牌的焦点。这对于很多没有历史文化旅游传统资源的城市,特别中小城市突破城市品牌认知瓶颈起到了核心突破的作用。
  用产业聚集的方式打造城市品牌形象,算是找到了品牌形象最为核心的支撑点。这比完全硬撑着搞哪些假的,还充满争议的所谓名人故里,哲人家乡,神话故乡要强不知多少倍。
  前次我看到湖北一国家级贫困县,为了提振县域经济实力,欲在县城核心地带打造全国最大牛织女故里公园,建城后却无人问津;还有同样的思路,河南安阳号刨出了“曹操幕”,山东吉县刨出了“如娲遗骨”,山东阳谷、山东临清、安微黄山挣创西门庆;山东、河南、福建、甘肃、江苏连云港、山西娄烦抢孙悟空;湖北随州、陕西宝鸡、山西高平、湖南株洲、湖南会同抢炎帝等等,这些掘古、造古式动机无一不与旅游经济息息相关。
  各级政府与其搞这些脑震荡式的旅游经济产品,还真不如直接切入产业经济模式,搞出一个产业特色来,促进城市和和谐发展,真正提高人民的幸福生活指数。
  这种方式来得很直接,效果看得见。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以产业带城模式,一种用一个开发区、工业园区、试验区或先行区的经济发展,推动城市"三化"建设,来对城市经济发展有所提升,这一般多为政府牵头运做,企业参与共建。像苏州工业园的建立就是用政府投资、政府运作的“自上而下”的模式;一种是用政府和企业共建的园区模式。也可以叫“自下而上”的产业新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基于产业特点打造一个具有鲜明城市个性的新产业聚集地。
  如河北廊坊的一个固安工业园区就占到固安县工业产值比例达50%,可以说固安经济的半壁江山是由这个新园区带动的。而固安的经济增速也从廊坊市排名的靠后位置一跃为第一。
  由此可见,产业带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正是因为这种产业的带动与发展,也传播告知了固安这样一个没有任何旅游资源、人文资源小县城的城市形象。他以电子信息产业,汽车零部件与现代装备制造业为三大核心产业方向。在功能服务上清晰定位,在产业方向上严格执行,以确保他产业方向的精准高效。
  以产业推动城市品牌发展是一种双轮驱动、双向提升的效果,产业新城促城市新形象的建立,城市新形象带产业新城全面发展。况且产业新城都要有自己唯一性的特点,要有绝对性的差异,才能形成产业优势,而这种优势力却正是打造特色城市魅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两者是共生共荣的,当然,主要是产业趋动城市形象品牌。
  以业带城是以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建设的区域开发模式,体现产业和城市协调发展、双向融合,其形成路径是通过产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城市现代化——产城一体化,实现产业与城市的匹配和融合发展。以产带城模式既继承了传统园区的优点,又弥补了其不足。产业新城实施的理念是"以产带城,以城促产",实现产城融合。推动经济发展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多功能的"生产、服务、消费"等"多点支撑"城市型经济转型。
  以产带城产业选择与地域选择,一般都聚焦城市周边地带、快速轨道线的衔接地带、城乡落差较大的“洼地”。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可使政府的力量与企业的力量,市场的力量形成合力,将市场的各要素进行有效整合,产生产业链式的长效发展效果。
  品牌传播“两路径”选择
  和产品品牌传播一样,一个城市的品牌塑造,首先要解决“你是谁?”,“你在哪里?”,“你要到哪里去?”不把这些东西弄清楚,城市品牌将如何树立?当然,要把这些问题说清楚,就要实施“两路径”方法,即规划先行、建设跟上,招商为王。这是技术层面的,其次是由开发区“或先行区等其它说法都行”、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技术层面的就是要做好规划,规划之中要有观点,不要都是材料的汇集,要有定性的评论与要求。同时,各个专项的子规划与主规划不应相对立。建设跟上是要让产业圆区有内容可看,有功能来支撑,而不能完全是一个概念,纯概念不是一个品牌的全部内容。最后城市产业园区还要有更多的企业参与,招商不能凭空瞎说,而是字字句句都能落到实处。要做到这一条,才能形成以产带城,以产兴城的良好格局。
  以产兴城,重要的是要把你这个产说清晰,说明白,一个谁都说不明白的产,是这无法进行品牌传播的。说这个产业之城的特点,卖点,买点,这无论是从哪个方面的认知选择都至关重要,只要找到了第一认知点。也可能是从位置入手,也可能是从价值入手,也可能是从环境入手,应该说,这个城市在哪个方面能优先让受众认知,就应从哪入手。先让别人认知你在哪,是干什么的,再认知你的价值也不迟。
  如河北燕郊经济开发区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从位置出发的:北京东燕郊。因为他的目标受众是北京,诉求的信息就让别人知道他在哪就可以了。再如河北固安,在以前是人所未闻,虽离北京很近,为了获得城市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他也以位置角度为城市形象定位“我爱北京天安门正南50公里”。可能从位置角度切入是这些城市的最大优势与特点,因而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从以上两个例子来看,有时成功的城市品牌定位,并非要从核心的价值理念入手,从位置入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城市品牌形象塑造主要是形象的社会与市场层面的认知,用品牌形象力来传播城市的核心价值观与城市精神,并以此来凝聚城市人民的思想行为并能成为一种品牌理念的形为载体。只有这样,品牌形象才能转化为城市经济发展营销动力与产业项目的销售力量,为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共建幸福城市。文/郑新安
原文地址:http://www.bfbrand.com/zangle/zangle001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