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危机是怎么产生的?

如题所述

作者 中国危机公关品牌联盟秘书长 危机管理专家 艾学蛟 近一段时间来,百度危机不断,屡屡踏入“诚信门”: 三鹿奶粉事发后,google有关三鹿的信息以海量呈现,百度的搜索引擎却干干净净,被网民认为百度在一定程度上是三鹿的帮凶,被三鹿“质量门”事件“绑架”,百度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机。 此后,百度的竞价排名传播虚假信息事件愈演愈烈,甚至被央视连续报道竞价排名黑幕。竞价排名危机不但导致百度股价连日受挫,网上对百度的谴责更是铺天盖地而来,众多企业更是对百度群起而攻之——诉讼,百度开始成为全民公敌。即使李彦宏宣布竞价排名整改措施后,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大规模的集体诉讼。 百度危机表面上是破坏了商业规则,成为搜索界的“害群之马”,其根源在于其商业模式的软肋。 无论是百度,还是分众,都患有这样的商业模式综合症。凭借独树一帜的商业模式,博得风投的青睐,突破了传统企业的原生态生长模式,实现超常规发展,并得以成功上市,一时风光无限。 但是,上市是一把双刃剑,企业获得大量融资的同时,企业自身也背上了对投资者负责的重壳。为保持股价不迭或者上扬,百度不得不每个季度都拿出漂亮的财务报表。巨大的高增长压力,使得百度偏执于“利润为王”。 然而,复制了google模式的百度,虽然做到了中文搜索引擎的老大,却在商业模式上存在着巨大缺陷,即找不到清晰的赢利点。为了做出漂亮的财务报表,百度不得不使出竞价排名这个杀手锏。一直以来,竞价排名都是百度的摇钱树。竞价排名是一种把点击率转化为商业收入的营销方式,根据商家出价的高低,来决定排名的先后,并通过点击次数收费为网站拥有者直接提供销售线索。百度这种“金钱可以提高网页排名”的理念,符合中小企业的品味,百度财源滚滚而来,也奠定了百度的垄断地位。 但是,百度的竞价排名违背了搜索引擎的技术原则,单纯以商业利益为风向标人为干预搜索结果,违背了商业道德,成为搜索界的商业规则破坏者,遭到同行的围攻,还会在中国数目广大的网民中名声扫地。 我喜欢摄影,因而对颜色有着较为准确的认知和把握。我把企业家分为三类:赚白钱的人,赚黑钱的人,赚灰钱的人。白钱指的是,财富是企业家光明正大创造的,可以拿到阳光下晒给别人看;黑钱指的是,企业家通过非法手段获的财富,一旦东窗事发,企业家往往被戴上“原罪”、“现罪”等帽子;灰钱指的是,介于白钱和黑钱之间,游走在灰色地带,赚钱的手段合法但不合理,打擦边球。 百度赚得就是灰色收入,既不光明正大,但也没有撞到法律的枪口上,所以百度在备受谴责的同时,却往往有惊无险,没有被封杀。 站在危机风眼上的百度,遭遇十面埋伏,如果以后仍然坚持竞价排名,继续我行我素,将会陷入更大的危机,无疑是慢性自杀。 “不创新,毋宁死。”百度最好的危机公关方式是学习google进行技术创新,戒掉竞价排名依赖症,寻找既合理又合法的赢利模式,不赚灰钱赚白钱,才能真正走出诚信危机并巩固在中文搜索的霸主地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