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古今异义字有哪些

如题所述

【河内凶】
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今义:常指人或运动暴躁,心肠狠
【邻国之民不加少】
古义:更,再,副词
今义:常指增加
【或百步而后止】
古义:有人,有时
今义:选择连词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今义:兵器
古义:战士,士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逃跑
今义:行
【谷不可胜食也】
古义:尽
今义:胜利
【数罟不入洿池】
古义:细、密
今义:数字或者数数
【树之以桑】
古义:种植,动词
今义:常指较高大的林木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同意认可
本文是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谈话,它较为集中地阐述了“富民”、“教民”的政治思想,比喻巧妙,论辩有力,语言畅达,是《孟子》书中一篇重要的代表作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30

无:通“毋”,不要。

颁白:头发花白。颁,通“斑”。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梁惠王为自己“尽心于国”,而“民不多加”提出疑问.

第二部分(“孟子对曰”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依据梁惠王有通过政治手段使“民加多”的愿望,孟子帮助他认识到在政治上与邻国相比,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使文章自然而然过渡到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第三段至第五段),根据梁惠王有探求如何使“民加多”的心理,以及战国时国君所有的 “统一天下”的宏愿,孟子提出自己的“仁政”主张,即减轻徭役、发展农林牧渔生产而使民“不饥不寒”,并在此基础上兴办教育等具体措施和要求,并强调指出,只有通过解决人民经济生活的问题而取得人民拥戴,才能称王于天下.

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勿”,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 【孟子概述】

4: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只是 不过 有的教科书“直”是“只是”的意思,并不是通假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5-09
1.【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词。今义:指形单影只之人)
2.【河】内【凶】。【河内】:黄河北岸的魏地,今河南济源一带
【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1.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
2.不行的,不吉祥的。)
3.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古义:副词,更。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
起:增加
4.弃甲曳兵而【走】。【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
5.【或】百步而后止。【或】:(古义:有的人。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许、也许)
6.是亦【走】也。
【走】:(古义:跑,逃跑。今义:行走)
7.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谷】:(古义:粮食的统称。今义:谷子)
8.斧【斤】以时入山林。【斤】:(古义:斧头。今义:重量单位。)
9.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10.非我也,【兵】也。【兵】:(古义:兵器。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1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岁】:(古义:年成。今义:年)
第3个回答  2019-12-23
无:通“毋”,不要。
颁白:头发花白。颁,通“斑”。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梁惠王为自己“尽心于国”,而“民不多加”提出疑问.
第二部分(“孟子对曰”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依据梁惠王有通过政治手段使“民加多”的愿望,孟子帮助他认识到在政治上与邻国相比,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使文章自然而然过渡到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第三段至第五段),根据梁惠王有探求如何使“民加多”的心理,以及战国时国君所有的 “统一天下”的宏愿,孟子提出自己的“仁政”主张,即减轻徭役、发展农林牧渔生产而使民“不饥不寒”,并在此基础上兴办教育等具体措施和要求,并强调指出,只有通过解决人民经济生活的问题而取得人民拥戴,才能称王于天下.
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勿”,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 【孟子概述】
4: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只是 不过 有的教科书“直”是“只是”的意思,并不是通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