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手进...请教大家一些问题..高中学习方法.

高二进行复习阶段了...我不知道历史该怎么做笔记阿...书上的内容都比较散乱的....比如说政治吧,.做笔记还是算比较有心得的./就拿哲学来讲..还可以从1.哲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2.创造哲学的目的3.哲学的作用 4.哲学的含义 5.对待哲学的态度 6.世界观与科学观的关系......等.......就是政治还是可以从一个知识点的含义...到联系到自己,社会......等可以一系列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可是历史,我真的无从下手阿!基础也不是那么好.大家可以教教我该怎么做历史笔记吗?怎么把知识点都联系起来?我不怕苦的..只要能把历史学好....谢谢大家了.

历史问答题的解题思路、方法、技巧
问答题是高考历史试卷中主观性试题的主体部分,是通过文字表达方式来区分能力层次的一种主观性试题,它能够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材料处理、历史阐释、文字表达、思想认识水平等方面的能力,为学生显示潜能提供较广阔的平台。
尽管我国历史上多次出现战乱和分裂局面,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可阻挡,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一、题型特点
目前,问答题的命题日益成熟,且趋向稳定。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知识能力考查是其突出特点。具体有以下特点。
1、难度逐渐降低
问答题是主观性试题的主体部分,涉及的知识面广、内涵量大、区分度高。目前问答题克服了以往理论含量过高、脱离中学历史教学实际等做法,题目渐趋平和,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注意设问间的层次性,难度比较适中。
2、综合性强
问答题多是通过某一历史专题的提出,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能力、识记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理论认识水平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全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掌握运用情况,体现了知识、能力、认识立体综合能力的考查方向。
3、形式多样化
近几年高考问答题的形式不断变化,既有大跨度、高概括的评述题,也有小切口、深分析的论证题,还有综合考查某一历史时期总体特点的宏观概括题;既有直接发问的,也有通过材料或观点引发的;既有文字作题干的也有图表、地图作题干的。
4、开放性
题目的立意、情景设计新颖,注重考查灵活运用正确的观点、方法,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注意考查独立思考等创新内容,答案体现了一定的变通性,采用分层次、踩点式、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和思维的空间。
二、题型分类
按照问答题的性质和要求及表达方式来划分,共分为九种,与《新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的能力目标是相一致的。
1、叙述题
它是指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产生、发展或消亡的过程,以及历史人物的重大活动,作系统的归纳综述,并对表述的现成结论做出阐述。
例:试述我国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重要主张。
此类型问答题的最大特点就是“述”,如简述、概括、综述其所述的内容,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出依托或结论,在能力要求上主要是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归纳、比较、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2、综合题
这类题目跨度大、涉及史实多。突出归纳、比较、概括能力的考查。要求将分散在各章节、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加以系统归纳,贯穿汇总在一起,进行表述,并得出结论。和叙述题类似,但难度大、要求高。
(1)纵向综合题,要抓住某一历史特征,把相关联的事件连点成线,其显著特点是时间跨度大,同一性质的事件在不同时间的出现。
例:中国资本主义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2)横向综合题,把历史横断面中发生的事件加以归纳,找出特点性内容,即同一性质的事件在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不同情况。
例:英、美、日、法四国是如何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
3、分析题
此类题目,要求依据史实,运用唯物主义史观分析,说明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等,将复杂的历史事件、现象或内容分解成几个方面,背景、原因、性质、特点、后果、意义、作用、经验教训等揭示其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主要考查三种能力:
A、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精取粗,又表及里,又此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
B、把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
C、进一步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
例:宋代文人刘迎在诗中写到:“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鹊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什么叫榷场?举例说明榷场的作用,试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此诗所反映的社会现象。(1993年高考题)
[解析]:此题的特点是将材料的回答揉在一起,借题发挥,同时集中了材料和问答题在试题功能方面的优点,并使之互为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材料题和问答题的某些不足或局限性,能够较全面的、灵活有效的考查以思维为核心的初步史学研究能力。此题的特点“小切口、深分析”,试题先引用是诗句,要求在理论和史实的结合上,解释榷场这一概念,这就是回答问题的角度。然后,从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势和一般规律去分析此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它符合对事物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的认识规律。可以通过此题,全面考查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这一重要内容理解程度。
[参考答案]:宋、辽、夏、金时期,几个民族政权并立,政府在边境上设立的收税市场叫榷场。如宋辽边境上的榷场,有雄州、霸州,宋朝商人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牲畜,随着贸易的发展和交往的频繁,宋朝的制度、印刷等技术传往辽,辽的工匠依照宋瓷制造日用器皿,雕印书籍。榷场的设立,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往十分密切,虽然边境上弥漫着战争气氛,但各民族人民为维持生计,仍然保持贸易交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和合作乃是历史的主流。
4、证论题
此题型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确凿有力的史实为论据,通过逻辑推理证明某一观点的正确或不正确。
(1)给出现成的正确观点,然后加以论证。
例:以近代史上先进中国人提出的许多救国方案的失败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给出一段材料,让你判断这个材料观点的正误,然后进行论证。
<1>判断观点错误——再论证为什么错误——错误观点违反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那些原理。
<2>判断观点正确——再论证为什么正确。
<3>判断观点具有片面性——再分别具体进行分析论证。
5、论述题
要求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对历史现象、事件、人物观点,进行论述或评价。它可分为纵向考查为主的题目和横向考查为主的题目两类。此题型的特点具有“大跨度、高概括”。做此种题目一般先叙述史实,再分析问题,提出观点。
例:墨子说:“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又说:“(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俭……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就上引言论,指出其思想核心,说明其社会根源,并分析其积极意义。(1994年高考题)
[解析]:此题是一道材料论述题,试题引用了墨子的两段言论来创置新情景,并以墨子的基本思想“兼爱非攻”作为切入口,由浅入深的设置了三个问题,属“小切口、深分析”的题型,旨在考查学生的是“百家争鸣”的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教材当中并没有直接的阐述,只能根据教材涉及到的战国初期思想家代表的利益,社会变革,经济发展和战争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思维加工和理论思考,结合设问,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出来。
[参考答案]:这些言论的思想核心是“兼爱非攻”。墨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当时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封建经济初步发展,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小生产者的队伍不断扩大,他们深受剥削和压迫,要求摆脱贫困,渴望温饱富裕。同时,各诸侯国为掠夺土地和人口混战不已,生产破坏,生灵涂炭,广大小生产者厌恶战争,渴望安定。
墨子要求人们相亲相爱,互助互利,和睦安定,共同富裕是符合人民的利益。他反对掠夺战争,谴责战争对生产的破坏,这也符合人民的利益。墨子提出“兼爱非攻”企求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发展生产,有利于社会进步,适应了历史的潮流。墨子的这些言论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值得弘扬的。
6、比较题
指运用类比或对比的方式,将属性上具有可比性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进行比较,以归纳出它们的异同点或区别出它们的本质特征。
(1)没有告诉比较的具体范围,一般从背景、经过(时间、地点、人物、过程)、意义、特点、影响、性质、作用等几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例:比较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点。
(2)明确规定了比较的具体范围。
例:从时间、背景、方式、结果等方面比较德意统一的异同点。
(3)将历史事件围绕一个中心比较,然后得出结论。
例:比较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说明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
7、评述题(评价题)
此类型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历史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或对历史事件的起因、主要过程和影响,或对历史现象的形成和发展,从本质特征上阐述自己的认识,作出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实事求是的判断。
评述题中评是谈看法,述是叙述史实,可以边述边评或先述后评或先评后述。评述题涉及到评述历史人物和评述历史事件两大类,在评述时一定要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辨证的看待在历史中所起的作用,既看到其积极性的一面同时又看到其消极性的一面;其次要把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当中去考察;再次要采用阶级分析法,看是否促进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作出肯定或否定的标准;最后还要关注史学动态的一些新观点。
例: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女娲》中说:“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结合你对唐朝由盛转衰原因的认识,分析评论赵翼的这一观点。(1992年高考题)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题目要求结合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分析评论赵翼的观点,重点在评论。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是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进而导致的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既削弱了中央政权,又破坏了社会经济,而唐玄宗宠爱杨贵妃,沉于酒色仅是中央政治腐败的一种表现。由此得出结论,此观点是错误的,主要是混淆了事物现象和本质的区别。
[参考答案]: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是唐玄宗后期,中央政治腐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导致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战乱和割据削弱了中央的统治,破坏了社会经济。
杨贵妃受宠爱,玄宗沉于酒色,这只是中央政府腐败的表现之一,赵翼把这说成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这一表现的本身也是封建帝王唐玄宗造成的,赵翼把责任加在杨贵妃头上是不对的。
8、材料型问答题
材料与教材相关内容有互补的作用,所引用的材料是设问和答案的依据。这类问答题的解答,要综合运用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例:2000年高考题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比较题,必须正确理解题干中材料中所揭示的信息:维新派所说的“吾既自居于弱昧,安能禁人之兼攻?……”,表明了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及国家贫弱,是中国民族危机出现的原因这一观点。而义和团的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是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名神仙……”,则表明了蒙昧迷信和笼统排外的倾向。这些要点,都包涵在题干中,在提炼出题干的有效信息后,再运用一般问答题的方法进行解答。
9、图表材料型问答题
这类问答题,实则是材料型问答题的特例,充当材料的是图表而不是文字。
例:1999年高考题的德国版图历史变化题、2001年高考题非洲殖民地历史变化题都属于这种类型。正确提取图表材料的有效信息是解答的关键在搞清图示的内涵后,再结合相关的历史、政治知识进行回答。
三、答题方法及技巧
1、首先明确问答题的基本结构
通常情况下,问答题是由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四部分构成。提示项是对学生回答方式的提示,限定项是对题目涉及的时空范围和情景内涵的规定,中心项则规定了解答所依据的对象和内容,求答项是对回答内容和项目的规定和要求。中心项是问答题的核心部分,提示项是、限定项从属、服务于中心项,中心项决定求答项。
四大项共处于一道问答题中,但先后位置和出现的次序不定,四者相互依存、合理统一,共同服务于问答题的考查功效。
例:结合有关社会背景,概述1949年以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过程,概要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1997年高考题)
2、细心审题
审题对问答题来说,尤其重要。能否审好题,是答好问答题的先决条件。通常情况下,审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要求。审题首先要明确问答题的类型和基本结构,要正确找出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等,以便完整、正确的把握题意和要求。
(2)确定题型。随着高考问答题综合性增强的态势,其复合性加强。审题时要根据提示项及简述、概述、说明、简析、评价等说明性文字,确定好题目类型,依此确定解题基本思路和答题基本方法。
(3)挖掘题意。根据要求,明确时限、内容和思考的范围。针对一题多问和分值分布的规定,搞清重点,并据此确定各部分作答的内容和时间的分布。
(4)审明材料的观点。目前来说,不少问答题是通过材料来创设答题情景的。这就需要搞清所引用历史材料的观点,特别是有关材料型的论证题,其观点、结论,多是需要学生论证的论点,否则就会文不达意,离题万里了。
3、筛选要点
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要求,对教材和学过的知识,进行发散性思维,从材料的组织、观点的运用等方面进行综合、立体的思考,组织好史实。因此,必须根据题目的指向,对史实作认真的筛选,确定好要点,切忌不分主次的堆砌、移植史料。
4、简列提纲
高考题的发展,是绝难碰上成题的。因此,编列好提纲尤为重要。在明确解题思路,组织好材料的基础上,可以根据题目要求,迅速编列解答提纲。提纲力求简约,不必祥列,自己明了即可,为提高答题效率和组织好答案奠定了基础。
5、规范准确
一切努力都必须落脚于答案之中,这是取分的关键,制定答案的基本要求是史实的准确性、内容的针对性、要点的完整性、叙述的条理性、语言的简洁性。在内容的组织方面要做到面要宽、点要多、话要短,祥略得当,有史有论,史论结合。答案的编写上,要做到“段落化、序号化”,力求层次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24
学习历史其实并不是那么难的,我是去年刚毕业的,历史还是有点心得的,

本人比较喜欢历史,这个很重要,书上的东西我会很主动的去了解,是的,就是去了解,原先不知道的东西总是想去知道,一般你那是的记忆应该会比较深刻,这是你第一次看书的目标,就是感性的去读历史书,了解它所讲的事情,我不知道你是哪里的,所以不知道你有几本历史书,不过一个星期之内应该能把所有书浏览一遍勒吧? 这个是基本,如果你觉得书上的东西比较了解,只是不知道把这些知识怎么应用的话,可以省略,

下面是重点: 历史,逃不出几个方面,就是 “政治!”“ 经济!”“(思想)文化!” 有时还有“军事!”“民族关系!”“外交关系” 。 你特别是中国古代史,更是逃不出这么几个问题,理清了之后当然还要联系,比如政治是经济的保障,经济能稳定政治等,你只要按着时间发展的顺序,都按这几个方面再去理解的看书,那一段段的历史会很清晰,当你在做题目时也会发现题目的答案会立刻出现在脑子里,至少出现答题的思路,框架。 作为历史,时间的记忆是有必要的, 大多数你只要清楚 什么事情在那个年代,时间段发生,不过有些比较重要的事件还是要记清楚的! 世界史其实也差不多,虽然内容比较多,但是考试总是考那几个比较重要的时段,相信你们老师讲的也不少了吧,在我记得,世界史主要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它的萌芽,发展,鼎盛, 衰落,复苏。大概就这么几个阶段,然后就是从国家的角度分析各个阶段的发展,这样大体就把握住勒。
关于你说的上课作笔记的话,我不知道怎么说,因为我不知道你老师上课是怎样的,像我老师在进入复习阶段时是分专题进行的, 也差不多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这样分块,不过是从整个世界来一起讲,联系中外,相互做比较,这样,把中外的历史在时间这个标杆上,就显而易见勒,最好是画简单的图,这样更是一清二楚勒, 在做一些中外比较联系题的时候就清楚勒,

在解答题目方面,其实在看书的方面,我已经讲勒,如果你分块,有条理,有思路的记忆,那回答解答题是不会出现方向性的错误的,各点里面的小知识就要看你自己的知识储备了, 不知道你那高考给分是如何的,像我浙江是按点给分的,只要你有条理的分点作答,分数不会少的, 分点作答不仅使你自己的思路清晰,增加答题信心,而且卷面也清楚,在高考是这个是很重要的,要知道,老师一天要改那么多试卷,她是会疲劳的, 让她看着舒服非常重要,相信你老师讲的也不少,不过这也是我自己的经历,
除了分点作答外,我还建议 做题目时 圈圈点点,把题目 像做语文那样,把题目找出主干,还有枝干,把 “时间”!啊“地点”!啊 这些限定的词语都圈出来,这样很帮助做题的, 也许你圈完题目,错误的答案也被你排除完了,
我说的这些 不仅可以应用与 学习历史,其实其他的也都可以,希望我的一些建议能帮上你的忙,也不枉我打那么多字了。。。
第2个回答  2009-02-23
建议使用三种颜色的水笔:蓝色、红色和黑色。在老师授课前先用蓝色水笔勾出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有时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疑问(待老师上课后认真听);上课时用红色笔记老师笔记,如果感觉速度慢就准备一张草稿纸记笔记;课后再用黑色笔进行课后整理。听起来可能比较繁琐,但多少会有用。另外最好利用晚自习进行预习和复习,早上背诵,天道酬勤!
第3个回答  2009-02-22
我是文科生,说些经验给你参考。历史,首先你必须对史实非常清楚,最低限度,教材上所有的你要做到滴水不漏,我当年所做的功夫就是读完一遍再读一遍,相比起历史其他著作,教材实在是太单薄了,你说你可以吃得苦,呵呵,想起当年的我,只要学习方法好、有效,吃多大的苦都愿意,相信第一步对你而言是a piece of cake.当你史实很清楚以后,很多事情就容易解决了,那时你都会自主找知方向,如果说的话就是将重中之重再烂熟于胸,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这过程中假如老师很讲得很好,那你最好认真听他讲,这样容易理解和记忆深刻。再是,买一两本精品资料(一定要选最精品的,免得误导和浪费时间)认真的做,真正的做笔记我觉得是通过做题来,把人家出的很好的问题自己思考一下,再看答案看看角度的不同,从而吸取,好的辨析知识梳理肯定要记下来。如果你把我说的做好,历史基本上没有问题了。plus,高中历史课本上的史实实在太简了,假如有兴趣的花我可以推荐一些能够让你理清古今的历史书籍
第4个回答  2009-02-23
历史学科无他,就是要多看,把整条历史思路串联起来。
历史复习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是背书。二是做题。
背书不是盲目的去被,首先你要有一个清晰的历史思路,比如说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就要清晰的沥青,三种势力的之间的关系,因为之前是防御阶段所以日本占主动,日本根据时局作出了哪些变化,相应的导致国共政策的转变。这是横向联系。还有比如,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步步加深到最终形成,这就是纵向联系。又比如二战中绥靖政策的发展到最后的破产,其中不仅包含一步步达到巅峰直到破产,也包括和中国史相联系,成为横纵联系。这是必须要了解的思路。
其次,在大的思路明晰的情况下,背书是注意细节,大题要背小题也应注意,填空选择丢分看似不多,但这就是和历史成绩好的同学拉开差距的地方。
做题,有的同学喜欢简单的抄。再做作业时,历史大题,一定要申清题,自己思考去做,按照自己的思路,然后再核对答案,慢慢模仿答案的语言,这很重要,因为在高考中可能意思一样的自己的语言就没有分。小题用心去做,做完后一定要把错题和拿不准的题和对教材找出出处,并标注在教材上,每看到这都会提醒自己,日积月累,定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