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地理位置,历史由来,风土民情,饮食文化

如题所述

  【地理位置】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东部,地跨北纬35°32'至37°26,东经118°10至120°01。南依泰沂山脉,北濒渤海莱州湾,东与青岛、烟台两市相接,西与东营、淄博两市为邻,地扼山东内陆腹地通往半岛地区的咽喉,胶济铁路横贯市境东西。直线距离西至省会济南183公里,西北至首都北京410公里。

  【历史由来】

  夏商代,境内有斟灌、斟鄩、寒、三寿等封国。

  周初,武王封邦建国,封太公望于齐,都营丘(昌乐境内)。

  春秋时期,市辖区曾分属齐、鲁、杞、莒等国。战国时期,现境大部属齐,五莲、诸城等地属鲁。

  秦朝,潍坊境当时分属胶东、临淄、琅琊3郡。

  西汉,市境为青、徐2州刺史部所辖,分属北海、琅琊、齐3郡和甾川、高密、胶东3国,共53县。

  东汉,潍坊市境当时属北海、乐安、齐、琅琊4国,为青、徐2州所辖。

  三国时期,市境当时为魏国地,属青、徐2州,北海、齐2国,乐安、城阳、东莞3郡,共20县。

  两晋、十六国时期,市境内有后赵、前燕、前秦、后燕依次占据。至400年(东晋隆安四年),地归南燕,其政区建置,皆相因袭。282年(西晋太康三年)的稳定时期,市境属青、徐2州,北海、乐安2国,城阳、东莞2郡。

  南北朝时,潍坊市境,南朝地归刘宋,北朝地属元魏。

  隋朝,市境属北海、高密、琅琊3郡。

  唐代,以741年(唐开元二十九年)的行政建置为准,市境属河南道,青、密2州。

  北宋,市境属京东东路,青、潍、密3州。

  金,市境当时属山东东路,置益都府及潍、密2州。

  元,市境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置益都路。

  明,市境置青州、莱州2府,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

  清,市境为青州、莱州、沂州3府所辖,属山东省。

  中华民国时期,市境内当时的潍县、昌邑、高密、益都、寿光、昌乐、临朐、安丘、诸城9县属胶东道(驻烟台)。

  1925年(民国14年)改划莱胶道、淄青道。市境内当时的潍县、昌邑、高密、安丘、诸城、昌乐6县属莱胶道;寿光、益都、临朐3县为淄青道所辖。

  1927年(民国16年),市境各县(市、区)均直属山东省。

  1943年,市境内当时的高密县属胶东行政区南海专署区;临东、临朐、安丘、淮安4县属鲁中行政区沂山专署区;益都县属鲁中行政区鲁山专署区;昌邑、寿光2县及寿潍直属区属清河行政区清东专署

  山东潍坊-世界风筝故乡

  区;藏马县属滨海区滨中行署区(相当专署),诸莒边属滨海区滨北行署区;益寿临广四边办事处直属主任公署。

  1945年8月,山东省政府成立,市境内当时的潍北、潍南、昌北、昌南4县属胶东行署西海专署区;胶高县属胶东行署南海专署区;临东、临朐、安丘、淮安4县属鲁中行署沂山专署区;益都县属鲁中行署鲁山专署区;潍县、寿光2县及益寿临广四边属渤海行署第五专署;高密、诸城2县属滨海行署第一专署(滨北);藏马县属滨海行署第二专署。

  1946年春,市境内当时的昌邑、潍县、潍南、昌南4县属胶东行署西海专区,胶高县仍属南海专区;临朐、淮安、安丘、昌乐、益都5县属鲁中行署第三专署(沂山区);寿光、益寿2县及羊角沟市属渤海行署第三专署(清河区);诸城、藏马、高密3县属滨海行署第一专署(滨北区)。

  1947年5月12日五莲县建立,属胶东行署滨北专署。

  1948年4月27日潍县解放,4月29日潍坊特别市。1949年6月,潍坊特别市改称潍坊市,仍为省辖市。

  1948年6月,昌潍专区建立,驻昌乐。辖昌乐、潍县、安丘、寿南、益临5县。

  1948年12月,省直辖之益都县划归昌潍专区。次年7月专区机关迁驻益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潍坊市域1949年到1988年,地专级行政建置主要为昌潍专区、昌潍地区、潍坊地区、潍坊市,以下领县。

  【风土人情】

  有以下景点:

  扑灰年画:起源于明初。它的制作式打好腹稿以后,艺人用柳木炭条起线稿,再用画纸在线稿上扑抹复印,一稿可扑数张,因有这一招,便又“扑灰”之名。扑灰起稿之后,再加手绘,经“大涮狂涂”、“细心巧画”,“描子勾拉”、“粉脸”、“涮手”、“赋彩”、“开眉眼”、“勾线”、“涮花”、“磕盐菜花”、“描金”、“涂明油”一整套工序,才能画出一张漂亮的画来。

  高密剪纸:明代洪武年间大批移民,带来外地剪纸,主客融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高密剪纸的风格。一是块与线形成黑白灰色调,相互衬托,对比强烈,并富有韵律感。二是纸条挺拔,浑厚粗犷,富有浓重的金石意味。三是以精巧的构思见长。

  【饮食文化】

  有以下特色菜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