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款项包括哪些

如题所述

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款项、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补贴款、其他应收款等。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款项。“应收账款”对应的会计科目有:银行存款、库存现金、营业外支出、坏账准备、应收票据等。

应收账款的核算范围: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

企业(保险)按照原保险合同约定应向投保人收取的保费,可将本科目改为“1122应收保费”科目,并按照投保人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金融)应收取的手续费和佣金,可将本科目改为“1124应收手续费及佣金”科目,并按照债务人进行明细核算。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采用递延方式收取合同或协议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在“长期应收款”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可按债务人进行明细核算

三、企业发生应收账款

按应收金额,借记本科目,按确认的营业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保费收入”等科目。收回应收账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涉及增值税销项税额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收回代垫费用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企业与债务人进行债务重组

应当分别债务重组的不同方式进行处理。收到债务人清偿债务的款项小于该项应收账款账面价值的,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重组债权已计提的坏账准备。

借记“坏账准备”科目,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收到债务人清偿债务的款项大于该项应收账款账面价值的,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重组债权已计提的坏账准备。

借记“坏账准备”科目,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以下债务重组涉及重组债权减值准备的,应当比照此规定进行处理。

接受债务人用于清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应按该项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和其他费用。

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涉及增值税进项税额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将债权转为投资,应按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和其他费用,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清偿的,应按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权的公允价值,借记本科目,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五、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

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期末如为贷方余额,反映企业预收的账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4-01-05
应收款项是指企业或个人预期从客户处收取的金额。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销售货款:即企业通过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而应收到的款项。这是企业运营的主要来源之一,包括对客户的开具发票、销售合同等文件所确认的应收金额。
2.借款或融资款项: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可能需要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款或融资,这些借款或融资所产生的应收款项也属于应收款。例如,企业通过发行债券或获得贷款所得到的款项。
3.政府补贴款项:根据特定政策或项目,企业可能会获得政府补贴。这些补贴款项也属于企业的应收款。
4.逾期利息、滞纳金等:当客户未按时支付款项时,企业可能会根据合同约定或相关法律规定收取逾期利息、滞纳金等费用。
5.其他应收款项:包括企业与其他企业或个人之间的往来款项,如租赁费用、保证金、预付款、预收款等。
总结起来,应收款项包括销售货款、借款或融资款项、政府补贴款项、逾期利息、滞纳金等和其他与企业往来的款项。这些款项是企业正常运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现金流和经营状况具有重要影响。
扩展资料:
在实际的企业经营中,应收款项的管理至关重要。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包括建立明确的应收款项的核算和登记程序、定期进行应收账款的回款跟踪和催收工作、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与合作等,以确保应收款项的及时回收,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同时,企业还应关注应收款项的风险管理。在与客户签订合同时,应注意合同的条款设置,明确相关权益和责任,以便在付款问题发生时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此外,企业可以通过保险或其他方式来规避应收款项的风险,防范不可预见的付款风险。
总之,应收款项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预期收回的款项,其范围较广,包括销售货款、借款或融资款项、政府补贴款项、逾期利息、滞纳金等和其他应收款项。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合作,注重应收款项的风险管理,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