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加制造业应该包括哪四个方面的内容

如题所述

互联网加制造业应该包括的四个方面内容:

1、真正以用户和消费者为导向,通过互联网技术对传统的设计研发环节进行改造、创新。

互联网为企业与用户间架起桥梁,良性快速沟通互动,企业员工与用户都可直接参与产品研发设计,个性化定制,还可实现研发的“众包式”变革,带动创新,使得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把握更加准确和能够实现快速响应。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将“微笑曲线”两端有机结合的过程,是需求变现的过程。

2、改造和重构生产环节和流程。

与研发设计和众筹变革密切相连、环环相扣的,是由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向大规模柔性定制的生产变革。随着用户个性化定制需求的日益增强,生产模式向柔性定制方向转变。企业可通过互联网技术和软件控制,对生产要素与生产流程进行动态化、智能化的配置管理,实现定制化生产。

例如海尔集团公司推出的个性定制服务,允许用户选择材质、容量、样式、附加功能等多个项目,实现了家电的量身打造,是家电行业的创新性探索和尝试。

有的企业通过批量生产线重新编程、组合,能够实现同一产品的不同型号、不同款式、不同面料的不同转换,实现流水线上的不同数据、不同规格、不同元素的灵活搭配,以流水线生产模式制造个性化产品。

3、对流通环节的改造和模式创新。

由过去采购、物流和销售各个环节高成本、高库存、低效率、信息不对称,向信息加速交流和推广转变,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带动线上线下互动,给企业的采购、销售注入新活力。

在这个过程中,有多种选择,可创建企业自身垂直电商平台、行业网络交易平台以及综合性电商平台等,重点提供高效、低成本的快捷服务,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真正的“四流”合一。

4、着力对企业组织体系的改造和创新。

向扁平化、网络化组织架构变革,将提高企业组织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研发创新能力,以及随时应变的生产和制造能力。

有广泛而完善的销售网络,有筹集资金的能力需求,企业组织架构开始向扁平化、网络化、虚拟化转型,改变传统组织体系多层级和复杂性的特点,精简结构层次,从而有利于促进信息的传递,保证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大大提高组织效率。海尔就是将几万人划分成众多的创客体,激发创新活力。


“互联网+制造业”的内涵

“互联网+制造业”是两化深度融合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核心体现,其内涵是将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到制造业全生命周期,以提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推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最终以新产品、新业态和商业模式等形式构建成现代制造业体系。

“互联网+制造业”和两化融合方向一致。关于二者的关系,业界有很多判断,焦点在于到底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

不管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还是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跨界融合,核心都是两大关键领域,即信息通信技术和制造行业的深度融合,最终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支持制造业由大变强,所以,“互联网+制造业”实质上是两化深度融合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体现。

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是基本保障。互联互通、平台开放、灵活高效、共享协作、融合创新是互联网平台的基本特性,信息通信技术是实现互联网这些特性的一个基础条件,也是制造业能够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技术基础。

当互联网平台、智能装备、工业软件、云计算、工业大数据等成为新工业制造体系的关键要素的时候,“互联网+制造业”就能得到基本的保障。

提升创新能力、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是目标。互联网带来的个性化设计、协同创新、融合创新等,直接提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生产效率的提升并不只是规模化生产,更多的是通过促进消费者和生产者的鸿沟消失,使得生产和消费效率同时有效提升。

互联网的有效利用,可以促使产品的设计、制造、包装、运输、消费、报废处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对环境的伤害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这三个方面,正是我国制造业面临的系列问题,也是推广“互联网+制造业”的目标所在。

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是发展重点。

智能制造涉及到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为“互联网+制造业”的核心载体和重要突破口;绿色制造综合考虑制造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高效利用,也是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点;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调整,服务型制造成为未来发展方向,而互联网技术为制造业服务化的实现提供了工具和通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