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16

  

1.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第1章生命的世界

  1.生物家族包括原生生物、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

  2.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3.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也叫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由生物和环境共同组成常见的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一条河、一个校园、一座城市一棵桃树、一群鱼等不是一个生态系统。

  4.生物的特征

  应激性:如朵朵葵花向太阳、一滴糖水会招来蚂蚁、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下垂、吃话梅分泌唾液“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生长:一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大树

  繁殖:如蜻蜓点水、母鸡下蛋、孔雀开屏、植物开花结果

  新陈代谢(生物的最基本特征):

  如:植物光合作用、落叶、运动后出汗、呼吸、排尿等

  5、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各种因素。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

  同种生物间的关系:互助(如“企鹅喂食、蚂蚁共同搬运食物)、斗争(如梅花鹿求偶争斗)

  生物因素:

  不同种生物间的关系:互惠互利(如:海葵和蟹、白蚁和鞭毛虫、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捕食(如:兔子吃草、狮子捕食斑马)、寄生(如:蛔虫和人)、竞争(如:水稻和杂草、大小两种草履虫的竞争)

  6、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拟态(如:竹节虫、枯叶蝶)、保护色(如:蜥蜴和北极熊的体色)、警戒色(如:毒箭蛙、胡蜂、夹竹桃)

  7、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鸟类有适于飞翔的翅膀、北极熊的皮下脂肪很厚、仙人掌的叶子特化成刺

  8、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9、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影响和改变环境;环境也能影响生物。

  10、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有机整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第2章探索生命

  1.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

  2.林奈――“分类学之父”

  3.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单位由大到小,共同特征由少到多)

  4.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物种起源

  5.哈维(较早运用实验方法的科学家)――血液循环

  6.沃森和克里克(现代分子生物学奠基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7.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命现象

  8.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9.生物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最重要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文献法

  10.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

  11.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

  12.1)实施实验并记录2)分析实验现象3)得出结论

  

2.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生命的世界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生活在地球表面的一个“薄层”里,这个“薄层”叫做生物圈。它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10千米,向下11千米。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和整个水圈。

  2、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产者——植物生生物消费者——动物态成系分分解者——细菌、真菌统

  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温度、湿度、生存空间等

  3、生物的特征:应激性、生长和繁殖、新陈代谢等

  应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

  生长和繁殖: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叫做繁殖。

  新陈代谢:生物需要营养物质、需要排出体内的废物、需要呼吸等,这些是新陈代谢现象。

  还有遗传和变异、适应性等等。

  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根据以上特征可以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4、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湿度、生存空间等。

  (2)生物因素:生物对生物的影响。形成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互助关系、共生关系。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相对性。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这三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环境。如:绿色植物可以降低温度、增加大气湿度、调节气候等;蚯蚓还可松土;蝗虫啃食庄稼等

  第二章、探索生命

  1、科学活动的内容:包括观察、调查、实验、查阅文献资料、相互交流等

  2、生物学的发展历程:(1)描述性生物学阶段:如:林奈与生物分类;(2)进化性生物学阶段:如: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3)实验生物学阶段:如: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4)分子生物学阶段:美国的沃森与英国的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

  3、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和生态的科学。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4、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实验法、比较法、文献法等

  5、实验法的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

  (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一、知识网络:

  1.反应式:CO2+H2O(CH2O)+O2

  光反应:光解水,产生[H]、ATP和O2

  暗反应:[H]和ATP还原CO2,生成有机物

  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

  (1)光:光照强弱直接影响光反应;

  (2)温度:温度高低会影响酶的活性;

  (3)CO2浓度: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直接影响暗反应;

  (4)水分: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特别地,水分还影响气孔的开闭,间接影响CO2进入植物体;

  (5)矿质元素:矿质元素是光合作用产物进一步合成许多有机物所必需的物质如叶绿素、酶等。

  3.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

  途径措施或方法

  延长光时补充光照

  增大光合作用面积间作、合理密植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控制适宜光强、提高CO2浓度(如通风)、合理施肥(供应适量必需矿质元素)

  提高净光合作用速率维持适当昼夜温差(白天适当升温,晚上适当降温)

  4.意义:

  ①光解水,产生氧气。

  ②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产生ATP,为碳反应提供能量。

  ③利用水光解的产物氢离子,合成NADPH(还原型辅酶Ⅱ),为碳反应提供还原剂NADPH(还原型辅酶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