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二砂村和白鸽集团的关系

如题所述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初期,是二砂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我们厂不仅工资高,而且辅助性设施的建设也非常好,学校、医院样样齐全。”
满头白发的老曹刚开始在河南省商业系统工作,后来调到了二砂,在二砂子弟中学当校长,1983年任二砂宣传部长。“70年代的时候,我们就有了自己的子弟小学和子弟中学,学生有1000多人,全校27个班,每班大概有46位同学,都是职工的孩子。市直机关的人都非常羡慕我们,希望能够把自己的孩子安排到我们厂里。就连中国电影制片厂,在1984年的时候还专门拍了一部新闻记录片叫《中国第二砂轮厂》呢!”
老曹已经记不清当时的工资是多少,但他记得1996年底退休时的工资是“比888元少一元,887元”。
那些从省直机关里退休下来的朋友都羡慕得不了,“他们都仰着看我,那时候他们的退休工资才500多元,比我少了300多元”,说到这,老曹的脸上泛过一丝神采。退休前他的月工资是1250元,在当时郑州的大型企业里,这不是小数目。
二砂当时是部属企业,属地厅级,比旁边的郑州电缆厂还要高半级,而后者也是国有500强企业之一,在电缆行业里排名全国第三。“他们的主要领导由市里管,我们的主要领导由省里管”。老曹不无自豪地说。当然,他讲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事,那时候,部属大型厂矿开始下放到地方。
老曹说,改革开放几年后,市里想让二砂的厂长王辅生去市里当副市长,抓工业,王辅生不愿意,认为自己是搞企业的,搞别的不内行,所以拒绝了。事实上,那时候市里的工资要比厂里低得多。

据原副省长张以祥回忆,80年代后期他作为主抓工业的副市长来到二砂推行承包制时,二砂一位资格老的副厂长就不怎么待见他,结果,在谈判中闹得很紧张。

“我们厂为国家培养了很多素质良好的干部,比如说查敏,1988年的时候,是二砂的副厂长、纪委书记,没几年就调往洛阳市当人民政府副市长,后又被调往河南省建设厅当副厅长,现在是河南省建设厅厅长。”

老曹向记者介绍着,“还有周以忠,原为二砂副厂长,1993年的时候是白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后来是开封市委副书记、市长,二砂还出了很多的优秀人才,比如白有照、孙俊杰、戴月等等。”

当然,周的故事很丰富,百度一下就知道了。

工厂繁荣
“那时候工人的干劲可真大,工厂的窑炉里温度高、粉尘大,大家也不怎么在乎。因为能在二砂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光荣。”老曹说得一点也不错。

“过年的时候要发糖呀、茶叶、毛巾呀,许多年货一时都用不完,让那些市直机关工作的人眼红,而且工资几乎一年就要涨一二百元钱。88年到91年期间,我们厂工资人均涨两级半。”

白友照,90年代初是二砂的一位领导,当时被调到市里工作,但他的工资关系不转,因为企业发的工资远比市里发的高。
老曹说,最后市里急了,不得不要求控制二砂的工资,怕影响周边企业的生产生活稳定,因为工资高,别的企业的职工都愿意往二砂钻。

这可一点也不是夸张的,“领导干部也想把自己的子女往这安排,批条子的不少,社会上许多人都挤破头往这来找工作。”老曹透露,最后企业不得不规定,转业干部团级以下一般不用。

“不少人托我找对象,就是要找二砂的,你很难想像的是,当时我们工厂在郑州的地位有多高。去市里开会,在要求各企业发言时,市里总是点名说,二砂先发言,看看你们是咋弄的”

二砂是国家一五期间兴建的重点项目,和洛阳的许多大型企业一样,属于共和国的长子。筹建时原名叫中南砂轮厂,国家本来是打算放在武汉的,后来考虑到刚玉的主要原料铝钒土在河南省的巩义,最后迁到了郑州,并改名叫郑州砂轮厂,于1964年正式投产。

计划经济时代,全国共有六个砂轮厂,老曹都去参观过。沈阳砂轮厂是一砂。但是他发现,二砂生产的砂轮质量是最好的,白鸽牌砂轮是当时的名优产品。

二砂在整个计划经济时代拥有过一切能够拥有的荣誉和光环,朱德、刘少奇、汪道涵、薄一波都曾经来这里视察过。即使是文革期间,他们也从未放弃生产。

“二砂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凝聚力,文革的时候,全市的工厂都乱套了,我们当时有6000多人,白天批斗,晚上加班,一心一意搞生产。”
老曹回忆起1989年时一个细节,当时北京闹事,二砂旁边的工厂有不少人排队呼着口号来到二砂,想博取些反响。当时厂领导叫把大门关着,结果那些人在厂里转了一圈,见二砂的职工没一点响应,就从偏门出去了。“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即使白天观点立场是对立的两个人,晚上还是会一起工作”。
从1964年1985年,二砂的工业总产值达到13.6亿元,上缴国家税利4.1亿元,后者相当于国家对二砂投资的2.7倍。1980年,二砂工业总产值达到8508.5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并开始向国外出口产品,后来白鸽牌砂轮出口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磨料磨具生产企业。
河南首家上市公司
20世纪90年代前后全国开始流行股份制。
“何厂长带着我们四个年轻人去青岛、上海等地考察,当时我们去了青岛啤酒、海尔集团等四家企业,回来后我们就开始搞股份制。”老曹似乎不愿多谈股份制之后企业的情况,在他眼里,整个80年代才是二砂最辉煌、最让人自豪的时期,而完成股份制之后,二砂开始一年不如一年。当然,那时候也有些细节让他回味。
“那时恰是我们准备股票上市的时候,大家都非常看好我们,我成天不断接到电话,一些朋友想找我弄点股票。”
1993年12月,中国第二砂轮厂演变为郑州白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河南省首家上市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名为“豫白鸽”。曹铨对当时股票火热的情况记忆深刻:“当时大家都抢着买股票。”
在招股说明书中,是这样写的:本公司现有国内客户2800余家,分布于全国各地,大部分是最终用户,其中年订货量在100吨以上的用户有二十余家。国内磨料磨具行业里,本公司具有明显的优势。
但是从这后,这个更名为白鸽集团的大厂却逐步走向了深渊。乡镇企业遍地开花,而这个自认为是磨料磨具行业老大的企业,也慷慨地派出技术人员去支持那些小企业的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自掘坟墓,培养自己的竞争对手。
“说句实话,企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我们不能怪是哪个人造成的,谁在这也不行,我们一个厂有四五千退休职工要靠我们自己工人养,而那些乡镇企业都是轻装上阵,他们没什么负担。”老曹认为,乡镇的兴起,极大地挤占了二砂的市场。
作为首家河南上市公司,白鸽股份在老曹退休那年开始出现经营困难。2003年,白鸽股份因连续两年严重亏损,负债率高达100%,净资产几乎为零;当年5月,深交所对其实行退市风险特别处理。随后,郑州市热力总公司部经理刘先超被委派至白鸽股份,兼任董事长。
刘先超主导了郑州热力总公司与白鸽集团的资产置换,让郑热力成功控股白鸽股份,从而了却了白鸽股份“退市”之忧。
刘先超上任后修建了有翅膀的大门和广场,但是,他自己却折翅了。关于这些,老曹就不想再回忆下去了。
目前公开的信息是,曾经造出亚洲最大砂轮的中国第二砂轮厂,如今一分为三,上市公司那部分与它毫无关联,已经郑州市热力和污水两家企业控制,磨料磨具那部门单独成立为一个公司,是郑州国资委亲自掌控,正与法国一家商讨合作,还有一部分小型资产由二砂自己掌握,包括民主德国专家援建的那幢结实但并不高大的办公楼和些许非经营人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15
白鸽的前身就是二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