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用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6

1. 何况我呢用文言文怎么说

1、况我乎?

2、而况我乎?

3、况我哉?

4、而况我哉?

注:

1、其若无与(欤)?——不表示“何况我呢?”的意思,它的意思是:拿我怎么样呢?相当于“其奈我何?”之类的说法。

2、何则我与(欤)?——也不表示“何况我呢?”的意思,这个组合在古代是不通的。“何则”的意思如下:

为什么。多用于设问(自问自答)。

《左传·桓公六年》:“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新唐书·沈既济传》:“所以黎人重困,杼轴空虚。何则?四方形势,兵未可去,资费虽广,不获已为之。”

宋曾巩《抚州颜鲁公祠堂记》:“故公之能处其死,不足以观公之大。何则?及至于势穷,义有不得不死,虽中人可勉焉,况公之自信也欤?”

县解《驳法律新闻之论清廷立宪》:“然而使世之志士论客安其心之一事,则其关系非尠小也。何则?彼革命家惧宪政之成立,深如 北京 停车场之炸弹,不尝云出于彼辈之手耶?”

意义与用法同“何则”的还有“何者”“何也”等,也用于设问。

2. (从此仲永没办法去学习)用文言文怎么说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 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

祝你好运咯。..

3. 方士许我 古文翻译

卷十八 技艺 贾魏公做丞相的时候,有一个方士姓许,对人从不称呼名字,无论贵贱都称“我”,当时人们称他为“许我”。

他言谈非常有风趣道理,但性情狂傲怪诞,不把公卿贵族放在眼里。贾魏公想要见他,四次派人邀请他,他都不到。

又派门人苦苦相邀,许我才来。许我骑着驴子直接要进入丞相客厅,门吏制止他不许进入,门吏说:“这是丞相的厅门,即使是寺丞郎官也要下马。”

许我说:“我没有什么要求助于丞相,是丞相邀请我来的,如果是这样,只须我离开罢?”便不下驴而离去。门吏急忙追他,许我不回。

门吏将事情经过告诉丞相,丞相又派人道歉并邀请他,但许我终究没有去。魏公感叹说:“许我不过是一个平民,只因为他无所求于人,尚且不能用权势屈服,更何况以道义为己任的人呢!” 建房房屋方法的书叫做《木经》,有人说是喻皓所著。

所有的房屋分为三部分:从梁以上的是上部分,地面以上的是中间部分,台基是下部分。梁有多长,那么所造的房屋屋脊也应该相应有多高,以此来确定椽子等构件的尺寸。

比如梁是八尺长,那么屋脊就应是三尺五寸,这是造厅堂的法则,这称之为上部分。厅堂的柱子有多高,那么厅堂的基础也应造多高,以此来确定椽子等构件的尺寸。

比如柱子高一丈一尺,那么台阶应该是四尺五寸。至于承重的斗拱和椽子、斜枋都有规定的法则,这就是中间部分。

台阶分陡坡、中坡和缓坡三等,皇官中台阶的坡度以御辇抬法的不同作为区分的标准,抬辇从下面上台阶,前竿的人双臂伸直下垂,后竿的人双臂向上举直,这样的坡度为峻道。抬前竿的人平肘抬,抬后竿的人平肩抬,这是慢道;抬前竿的人垂着手抬,抬后竿的人平肩抬,这是平道。

这里所说的便是下部分。《木经》分为三卷。

近年来对土木工程要求更加严格完善,旧《木经》不大适合了,没有人去重新编写,这也是优秀工匠需要完成的一项任务啊! 审视方位地形,丈量高低及距离远近,被算学家称为“■术”。■宇是一个象形字,如同用绳去画直线用的墨斗。

推究天体的运行,以及推算节气塑望变化,被称为“缀术”。意思是说不能用外部的形态来考察研究它们,只是用算术缀连起来计算。

北齐祖亘写有《缀术》二卷。 算术中求物体体积的方法,比如刍萌、刍童、方池、冥谷、堑堵、鳖臑、圆锥、阳马等,各种物体的形状都齐备了,只没有隙积这一种算法。

古代的算法,凡是算物体的体积,有立方体,是指六个面都是正方的物体,它的计算方法是把一条边自乘二次便求得了。有堑墙,是说如土墙一样的形状的物体,两个墙面是倾斜的,两头的面是直立的。

它的截面积的算法是把上、下底面的宽相加,除以2,作为截面的宽,用直高与它相乘就得。再将直高作为股,用上底面的宽减去下底面的宽,得到的差数除以2作为勾,用勾股定理算出弦,便是它的斜边长。

有刍童,是说形状如倒扣在地上的斗,四个侧面都是斜面。它的计算方法是:把上底面的长乘以2,加上下底面的长,再把上底面的宽乘它,把下底面的长乘以2,加上底面的长,再用下底面的宽乘它;加上这二项,用高乘它们,再取它的六分之一,便得到了它的体积。

“隙积”是说体积有空隙的堆垛体,像垒起来的棋子、分层建造的土坛和酒店里堆起的酒坛一类的东西。虽然像倒扣的斗,四个侧面都是斜的,但是由于边缘有残缺和空隙的地方,若用“刍童法”计算,得出的数字往往比实际的数要少。

我想出了一种算法;用刍童法算出它的上位、下位,另外列出它的下底宽,减去上底宽,将这一差数乘以高,取其六分之一,并入前面的数目就可以了。(如果有堆垛的酒坛子,顶上层长、宽都是两只坛子,最底层长、宽都是12只坛子,一层层相互错开垛好。

先从顶上层数起,数到有12只坛子的地方,恰好是11层。用刍童法来计算,把上层的长乘以2得4,加下层的长得16,用上层的宽来乘它,得32。

又用下层的长乘以2得24,加以上层长得26,用下层的宽来乘以它,得312。上、下两位相加,得344,乘以高得3784。

另外将下层的宽12减去上层的宽,得10,与高相乘,得110。加上前面的数字得3894。

取它的六分之一,得649。这便是酒坛子的数目。

运用刍童法算出的是“实方”的体积,运用隙积法算出的是截剩部分拼合成的体积,可以算出多余的体积。)丈量土地的方法,方、圆、曲、直的都有了,但是没有会圆的算法。

凡是圆形土地,既能够拆开它,又必须让它合起来能够恢复圆形。古代的算法仅用“中破圆法”拆开来计算,它的误差有达到三倍的。

我另外发明了一种拆开、会合的方法;设置一块圆形的土地,用它的直径的一半作为弦;再以半径减掉所割下的弧形的高,它们的差数作为股。弦、股各自平方,用弦的平方减去股的平方,它们的差数开平方作为勾,再乘以2,便是割下的弧形田的弦长。

再割一块田,它的算法也是这样,将总的弧长减去已割部分的弧长,便是再割田的弧长了。(假如有一块圆形田,直径是十步,想·201·让割出的弧形高二步,就用圆的半径五步作为弦,五步的平方等于25,用半径减掉弧形的高二步,将它们的差数三步作为股,平方得九。

用它来减弦的数25,得16,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