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佩斯大饭店》是一部备受赞誉的电影,它获得了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和最佳艺术指导的荣誉。这部电影是美国导演韦斯·安德森的第八部作品,由他自编自导。电影以不同的画面比例来呈现不同的年代,如六十年代使用16:9宽荧幕,三十年代使用1.37:1的标准比例,八十年代则使用1.85:1学院宽银幕。这种比例的转换,带来了对三个时代直观的不同感受。
影片讲述了一位传奇的酒店大堂经理与他年轻的门生门童意外卷入家族遗产之争的故事。随着一幅名画的藏与追,他们经历了爱情、凶杀、越狱以及战争的考验。这部影片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喜剧、悬疑、冒险、剧情电影,它更像是纪录片、文艺片,记录了欧洲文明衰落的精神内涵。
导演韦斯·安德森从茨威格的自传《昨日的世界》中获取了灵感,这部影片是他向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致敬的作品。电影中,虽然故事与茨威格的书作没有必然联系,但它追寻的正是小说《昨日的世界》里那种独特的东欧氛围,旧欧洲情怀。
茨威格是一位奥地利维也纳的作家,他出身于富裕犹太家庭,曾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并周游世界,结交了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物。然而,他并未能逃脱战乱的困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并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被纳粹赶出故居,流亡英国和巴西,最终在1942年在巴西自杀。
整部电影除了向大师致敬就是在隐喻。影片使用了四层讲述结构,始终呈现的是一个身临其境的讲故事的过程。这是在向本雅明的思想致敬,他哀叹传统讲故事技术的消亡。
电影中的大堂经理古斯塔夫,是茨威格的自画像。二战前,茨威格是深受奥地利民众欢迎的作家,他的作品有深度的实用人道关怀,所谓关怀,简单地说,就是和社会及传统有很积极的互动。这种文化上的互动,在电影里被用一种能够被所有人理解和接受的庸俗的方式反映出来,大俗大雅,这也是实用关怀和人道关怀最好的体现。
影片中的德米特里家的打手,是一个牛高马大、少言寡语、出手残忍、效忠主人的令人不寒而栗的男人,他的戏剧形象就像弗兰克斯坦(科学怪人),或者《007》里面的钢牙。他的戏就只有一个内容——追杀,杀人不见血。直到最后雪橇追车一幕,才让人想起点什么,他停好摩托车,竖起雪橇,以几乎是军姿的方式站在原地喝威士忌。皮衣、军姿、杀人不眨眼、愚忠、恐怖、执行命令不动脑子,就是德国军队的写照,尤其是党卫军或者盖世太保的写照。
影片的结构分析,也不是用简单的线性结构或者乱入结构就可以概括的,和它的配乐一样,这个结构具有极强的中、东欧洲风格,因为本雅明和茨威格都受到这种影响。本片是回字形,或者套娃结构。开篇出字幕,特别提示要用指定屏幕尺寸观看,这是提醒观众,我们看到的是第一层——电影的叙事。信息发送者是导演,接收者是电影观众。屏幕尺寸尽量接近故事发生的年代,避免叙事脱节。然后影片开始,一个抱着书的女子走近作家的雕塑,电影结尾也以此收尾,这是套在第一层里面的第二层,提醒我们,我们看到的是小说的叙事结构。信息发送者是写书作者,接收者是读者。然后作家开始讲故事,讲一个他亲赴故事发生地点,和还活着的Zero交流的故事,最后以作家自述结尾,这是第三层,是作家亲自口授自身经历,信息的发送者是写书的作者,也可以说是他的书或者自述、自传,但是不同于第二个层次的第三人称视角,这里是第一人称视角的。这一层也可以和上一层合并。然后是Zero和作家在酒店,向作家讲述他和古斯塔夫先生的共同经历,以Zero在酒店乘电梯离开回房间为结尾。这是比较核心的一层,是Zero和作家面对面,亲自口述的自己和古斯塔夫经历的叙事结构。信息的发送者是Zero,接收者是作者,但是作者也加入了自己对Zero的评价和内心语言,也算是参与到了故事的加工过程中。最核心的是Zero向作家叙述的内容,是他和古斯塔夫亲自经历,一同用生命书写的故事。一层套一层,都给出了完整的开始和结尾,中间有穿插,但是原理不变。直到最后电影院亮灯,观众离席,这一层层叙事,才像洋葱切面一样完整再现,导演的讲述才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作家的家里,作家讲自己的书;在酒店大堂里,门童对作家八卦Zero的传说;在清真风格明显的澡堂里,在酒店餐厅吃甜点的餐桌上,老Zero对作家讲自己的传奇;在逃亡路上,古斯塔夫对Zero讲自己的经历;在作家的纪念碑前,少女拿着小说缅怀......每一次讲述,都脱离不开一个密切配合的环境,以及讲故事、听故事的人的亲身参与,这,就是传统讲故事技巧的真谛。然而电影也表现出了讲故事技巧的衰落,Zero和古斯塔夫是共同参与和经历故事;作家是亲临酒店,从Zero口中继承故事;女读者只能通过书本脑补故事;而我们只有依赖电影惊鸿一瞥了。这就是现代性带来的悲哀。导演的强大之处就在于,即使是用镜头语言,他也可以带给我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怀旧快感,在今天,很多人除了秀事业线、秀高科技、秀呆萌,已经做不到这么好了。我们见多识广、有灵气、有脑子的观众之所以会跨越时代和文化体验到一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美感,就是因为文化的本质和人性都是一样的,只能用灵魂去感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