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精神分裂症与双相情感障碍

如题所述

1. 近年来,随着对情感性精神障碍诊断的重视,一些精神分裂症病例被误诊为双相情感障碍。这种现象部分源于对“躁狂”概念的误解。
2. “躁狂”一词在翻译上存在问题,导致对其含义的混淆。实际上,“躁狂”并不等同于疯狂或易怒,而是指患者情绪高涨、自我感觉良好,有时伴随自大的态度。
3.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通常不会无理取闹或冲动伤人,他们在躁狂期间往往显得愉快和自得,甚至可能显得更加可爱和“识相”。
4. “躁狂抑郁症”这一旧有名称描述了患者情绪在高涨和低落之间的波动。与此不同,“发脾气”并非双相情感障碍的典型症状。
5. 一些医生和家长在听到患者“发脾气”时,错误地将症状与双相情感障碍联系起来,并倾向于使用“情感调整剂”如丙戊酸钠或碳酸锂进行治疗。
6. 碳酸锂和丙戊酸钠最初因能治疗躁狂症状而被归类为“抗躁狂药”。进一步研究显示它们对抑郁症状也有效,因此改称为“情感调整剂”。然而,这些药物仅对躁狂抑郁症患者有效,对其他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并无调整情感的作用。
7. 随着药厂推广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能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一些医生也开始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这些药物,导致诊断进一步混淆。
8. 医生们通过这种方式得出治疗结果,发表了相关论文,并提升了职称,但同时也造成了诊断标准的模糊不清,甚至创造了“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这一新术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