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划分标准

如题所述

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划分标准是通过经济实力、城市规模、区域辐射力做对比。

城市线级是指根据行政级别、城市规模、发展程度和城市影响力对城市的评估等级性划分,某城市所处的城市线级一般表现了该城市的城市规模、发展程度和对外影响力。我国的一二三四线城市的划分是有一定的标准的,是按照城市人口活跃度、商业聚集度、城市枢纽性、生活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这五个大的维度来划分的。

划分标准简单的说也就是看其经济实力、城市规模、区域辐射力等等,是一个综合的评判。一般来说,县城和县级市是不进行划分的,因为其人口比较少。城市划分等级我国城市在行政级来别自上分为五个层次,直辖市(正省级)、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副地级市、县级市等。

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名单

一线城市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4个城市;二线城市指天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合肥、福州、厦门、南昌、济南、青岛、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海口、重庆、成都、贵阳、昆明、西安、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等31个城市。

三线城市指唐山、秦皇岛、包头、丹东、锦州、吉林、牡丹江、无锡、徐州、扬州、温州、金华、蚌埠、安庆、泉州、九江、赣州、烟台、济宁、洛阳、平顶山、宜昌、襄阳、岳阳、常德、韶关、湛江、惠州、桂林、北海、三亚、泸州、南充、遵义、大理等35个城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14
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划分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经济实力
按城市GDP排名划分,经济总量最高的城市为一线城市。
2. 地区中心性
按行政级别和地区影响力划分,省会城市为二线,非省会地级市为三线。
3. 人口规模
常住人口500万以上为超一线城市,200-500万为一线城市,100-200万为二线城市。
4. 城市综合功能
政治、经济、交通、科教、文化等方面齐头并进的城市为一线城市。
5. 国际知名度
国外熟知度高的主要城市也可划为一线城市。
6. 发展潜力
经济社会发展前景良好的城市可定义为新一线城市。
7. 主观认知
普遍公认的中心城市也可视为一线城市。
综合各方面因素,按重要程度权重划分城市等级。但建议采用灵活标准,不拘泥某一硬性指标。
第2个回答  2023-09-10
城市线级是指根据行政级别、城市规模、发展程度和城市影响力对城市的评估等级性划分,某城市所处的城市线级一般表现了该城市的城市规模、发展程度和对外影响力。一二三线城市的划分标准如下:

● 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 二线城市:天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合肥、福州、厦门、南昌、济南、青岛、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海口、重庆、成都、贵阳、昆明、西安、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等31个城市。

● 三线城市:唐山、秦皇岛、包头、丹东、锦州、吉林、牡丹江、无锡、徐州、扬州、温州、金华、蚌埠、安庆、泉州、九江、赣州、烟台、济宁、洛阳、平顶山、宜昌、襄阳、岳阳、常德、韶关、湛江、惠州、桂林、北海、三亚、泸州、南充、遵义、大理等35个城市。

不同的机构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城市进行划分,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第3个回答  2023-09-14
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划分标准如下:
政治地位。一线城市是指1992年允许合资试点的五个特区、六大城市;二线城市是指1999年扩大合资试点的省会、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三线城市是指有战略意义的大中城市。
常住人口。一线城市(包括所谓“新一线”或“准一线”或“一线半”)城市≥1000万人;二线城市500~1000万人;三线城市200~500万人;四线城市100~200万人;五线城市<1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