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胆小”?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29

孩子太过于胆小,这可能是不少 家长倍感困扰的问题。那么,胆量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吗?给孩子锻炼胆量与给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是矛盾的吗?这些也都是值得家长们好好深思的问题。

可能很多家长在日常对孩子教育时,也会很矛盾,孩子胆子太大,无所畏惧的话,担心他会容易遇到危险;但孩子胆子太小的话,又怕影响他的未来。

上周六,我和姐姐带着她3岁的儿子一起去商场里专门为孩子们打造的拓展游戏区。里面设有独木桥、大型的滑梯以及攀岩等等好玩又刺激的项目,许多小朋友都在争先恐后的玩闹,十分享受。

于是我们便鼓励小外甥也尝试玩一玩,没想到,小外甥一直很抗拒,裹足不前。我们一直鼓励他,也没什么太大的作用。


姐姐于是使用激将法,对他说:“你看看别的小朋友,人家都可以,你也一定可以的啊!”没想到,小外甥听到后,直接哭着闹着要离开。

为什么有些小朋友能那么勇敢,而有些小朋友则像我的小外甥一样胆小呢?其实,孩子之所以会有恐惧、胆小的心理,并不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

在发展心理学中,埃里克森曾发表过有关孩子胆量的观点:“2岁至4岁的孩子,主要是靠获得自主感来克服内心的羞怯以及疑虑,从而体验到意志的实现。”所以,许多孩子的胆小,其实是深受家长的影响。

一、孩子胆小的原因是什么?

1、家庭原因

家长们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进行激烈的争吵,爸爸或妈妈性格很暴躁易怒,或者家长们对孩子的控制欲过强。当孩子活泼好动,喜欢玩闹时,家长们嫌弃孩子太闹腾,于是大声呵斥孩子,让他保持安静。


当孩子安安静静,甚至有些畏畏缩缩,不敢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时,家长们又嫌弃孩子太胆小、内心,于是便唠叨或者教育孩子要多跟同龄的小朋友玩耍,多说话等。

对孩子的一言一行都进行高度的控制,使得孩子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生怕出一点小错,久而久之便变得做事畏缩,胆小,甚至不敢表达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

平常对孩子过于严苛的家长们,需要好好检讨、反省一下自己平日里的做法是否给孩子造成了消极负面的影响。面对孩子,应该尽可能地制造一个轻松又自由的家庭氛围,以鼓励引导孩子为主。

2、日常生活环境

孩子还小的时候,日常生活的活动范围有限。如果家长们大多数时候都是让孩子待在家里,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不多,缺乏这方面的锻炼的话,那么,在面对陌生人或者陌生的环境,孩子就会胆小害怕,不知道如何在陌生环境中自处,也不知道如何与他人相处。


所以,家长们应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带孩子外出,增加孩子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适应外面的世界以及陌生人。也可以邀请熟识的小朋友到家中做客,给孩子创造一个自己的交际圈,学会与他人相处。

3、错误的安全教育

许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时,都会不自觉地对孩子说:“赶紧下来,那里危险!”“别摸,这个很危险!”这些似乎是在教育孩子,但其实,饱含了恐吓。

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似乎被许许多多的“危险”包围着,四周都是可怕的,能伤害到自己的事情。于是,勇气一点一点减少,恐惧不断增加。

而且,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对孩子事事包办,让孩子完全没有自己动手体验的机会,觉得自己似乎什么事都做不了,不断地否定自己。遇事是更加的踟蹰不前,提不起自信与勇气。


在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时,正确的解释与引导,相当重要。让孩子理解危险的存在,但是也要让孩子知道这些危险应如何应对,而不是回避。同时,也要鼓励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表扬孩子,树立自信心。

其实,许多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等都十分关注孩子的“胆量”的问题,他们认为,虽然孩子的胆量深受父母的性格以及处事方式的影响。

在孩子还小时,可以通过特意的培养来挺高孩子的胆量。可以用科学的方法,赋予孩子勇气,避免他们陷入胆小、怯懦的误区。

二、如何让孩子获得前进的勇气

1、让孩子充分了解自己,并且让孩子相信自己

其实在大多数时候,孩子害怕的那些事情,并不是远超他们能力范围的事情,而是他们没有了解自己的能力,不了解自己有克服这些困难、事物的能力。

许多孩子所害怕的事物,其实是阶段性的,他们的害怕与退缩也是阶段性的。正确的引导孩子克服一个小困难或者一个比较没那么害怕的事物,并对孩子给予足够的鼓励,让孩子明白,其实自己完全可以面对它们。


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并且不断加强自信心,这样,孩子才能勇敢面对更加具有挑战的困难或者恐惧的事物。

在孩子克服这些恐惧的时候,家长们要给予全程的陪伴,但只能引导,不可亲自帮忙解决,同时给予孩子尽可能多的表扬与鼓励,让孩子充满自信与成就感。

2、使孩子充分的了解自己害怕的事物

我们之所以会害怕,是因为对于让我们产生害怕的事或物的不了解,孩子亦是如此。比如,孩子害怕昆虫,是因为孩子对昆虫缺乏了解,看到昆虫时,因为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的本能,便下意识地回避。

久而久之,在面对昆虫时,便表现出胆小的状态。如果家长们让孩子了解到许多的昆虫其实是可爱的,无害的益虫,通过图片与昆虫的趣闻接触孩子对昆虫的抵触心理,然后适时地让孩子接触到昆虫,慢慢消除孩子内心的恐惧感。

家长们在锻炼孩子的胆量时,应该让孩子勇敢地面对这些令他们恐惧的事物,而不是一味的回避。充分的了解,勇敢的面对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3、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每天都需要接触新的环境与事物,这些都是全新而又充满未知的体验。孩子在面对这些时,都会无法避免地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的情绪和感受。

他们需要足够的安全感来应对这些事情,家长们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安全是得到保障的,自己是得到有效的保护与非常多的关爱的,这些都能使孩子更勇敢、自信的面对这些全新的挑战。

家长们在孩子面对新事物与新环境时,不仅安抚好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有安全感,更要以鼓励、表扬的态度来对待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得到肯定的,也能更冷静的面对这些事情。

扬·阿姆斯·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的胆量,与后天培养密不可分。”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对孩子过度的保护、照顾、溺爱以及错误的安全教育等等,都会让孩子失去许多锻炼胆量的机会。无法尝试、进行正确的认知与思考、没有鼓起勇气的机会,这些都能让孩子变得怯懦胆小。


所以,为了孩子能变得大胆、勇敢、自信,家长们仍需学习的教育方法还很多。在孩子面对恐惧的事物时,情感上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战胜这些恐惧,才能让孩子大步向前,无所畏惧!

在培养孩子的胆量时,你都有哪些好的方法呢?在这个过程中,是否有什么有趣的事情或者疑惑呢?欢迎分享你的故事,我们一起探讨!

第2个回答  2020-08-31
可能是因为孩子对外界事物接触的太少,导致他对环境和事物都很陌生,没有安全感所以会感到害怕。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去接触新鲜事物,鼓励孩子大胆些,给他足够的安全感。
第3个回答  2020-09-01
孩子胆小是因为见的世面比较少,心里放不开。应该带孩子多和外界交流,多和别的小孩子一起相处。参加各种的亲子活动啊之类的。
第4个回答  2020-09-01
孩子年龄小,体格弱,力气小,能力弱,所以孩子常常会不自信,害怕,胆小,这是很正常的表现。
当孩子“胆小”时,父母要表示理解,并且帮助孩子分析问题,让孩子意识到他是可以做到的,并多继续孩子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