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名通的一生

朱名通,光绪八年(1882年)举人。

朱名通,光绪八年(1882年)举人。

朱名通曾和端敏公“同车北上,至再至三”。端敏公中进士后,到清朝最后一科的光绪三十年的会试,尚有六科,朱名通是否再去参加会试不得而知,但最终没有考中进士是肯定的。端敏公的姓名,民国《东阿县志》和《茌平县志》均无载,这通碑文,是了解端敏公的唯一资料。

碑文借天命而说人事,朱名通为写此文颇费了些心思。从端敏公的中进士的光绪十六年到立碑的光绪三十二年这段时间,正是清廷多事之秋。碑文说“使当日出膺民社,事业所成,或局一定。”认为端敏公即使到了湖南当了知县,也未必有所作为。“则固非王君之不幸也”,这种委婉的说出“死了倒也不错”的愤慨语,透露出朱名通科场失意的悲凉情绪,也透露出他对晚清时期国弱民贫,列强欺凌,吏治败坏,大举不可收拾的悲观心态。碑文中还说“君生平无俗好,性嗜酒,亲朋招饮,造辄醉焉。乃移时而清醒如故,洗盏更酌,胜同齐数倍,当其豪兴来时,几与李贺抗席,借古酒杯,浇今垒土,胸次之光明,乃天姿之高迈也。”朱名通把“性嗜酒”看成是一种豪迈,是“天子高迈”的表现。近日看来,这种“胜同级数倍”无节制的滥饮,当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1-27
朱名通曾和端敏公“同车北上,至再至三”。端敏公中进士后,到清朝最后一科的光绪三十年的会试,尚有六科,朱名通是否再去参加会试不得而知,但最终没有考中进士是肯定的。端敏公的姓名,民国《东阿县志》和《茌平县志》均无载,这通碑文,是了解端敏公的唯一资料。

碑文借天命而说人事,朱名通为写此文颇费了些心思。从端敏公的中进士的光绪十六年到立碑的光绪三十二年这段时间,正是清廷多事之秋。碑文说“使当日出膺民社,事业所成,或局一定。”认为端敏公即使到了湖南当了知县,也未必有所作为。“则固非王君之不幸也”,这种委婉的说出“死了倒也不错”的愤慨语,透露出朱名通科场失意的悲凉情绪,也透露出他对晚清时期国弱民贫,列强欺凌,吏治败坏,大举不可收拾的悲观心态。碑文中还说“君生平无俗好,性嗜酒,亲朋招饮,造辄醉焉。乃移时而清醒如故,洗盏更酌,胜同齐数倍,当其豪兴来时,几与李贺抗席,借古酒杯,浇今垒土,胸次之光明,乃天姿之高迈也。”朱名通把“性嗜酒”看成是一种豪迈,是“天子高迈”的表现。近日看来,这种“胜同级数倍”无节制的滥饮,当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第2个回答  2019-02-07
有具体的简介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