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金融危机的评析

之前看到评论说这次的金融危机是2战后规模最大,真正全球化的金融危机。

希望可以有朋友帮忙综合、全面地分析一下这次金融危机。包括起因(好象是莱曼兄弟)、时间轴、危机的影响等等---这部分给50分。

如果能有更详尽、专业的分析加上对于世界经济未来的走势的预测---会再加分。
firecloud0102 的回答简洁明了,但是也只是解释到美国范围内的问题。

希望可以有更详实的解释说明美国的危机如何蔓延到全球。

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形势简析

⑴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主要由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造成的,其原因如下:

1、 美联储长期的低利率政策,造成固定资产投资的泡沫及经济的虚假繁荣;

2、 美国衍生工具和信用评级的金融监管不力,致使类似网络泡沫的经济重现,使世界各国深受其累;

3、 美国对次贷危机的危害性估计不足,没能在早期及时纠正和提供必要的***支持,造成现在难以收拾的局面;

⑵美国金融危机的后果:

1、 造成美国及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很多貌似强大的国家一夜之间就达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

2、 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度和广度都较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要大,因为现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放大了危机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⑶美国及全球经济趋势预测:

1、 虽然全球各国都已经信誓旦旦的联合起来救市,为此出台了天文数字的救市方案,但是否有效有待今后几个月的观察。而且救市产生的金融国有化问题、救市所需资金的来源问题及其后续影响、救市单单只针对金融的流动性手段是否合适问题、今后实体经济也面临“救市”问题(如汽车行业)等等,一切都是都是未知的。

2、 即使此次全球联合救市取得了成功,但需要的时间也很漫长,经济的中长期衰退已经不可避免。

二、2008年中国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分析

1、 由于中国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还未完全开放、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有大量外汇储备,这些因素是中国免于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2、 但是,中国金融资产在美国的实际损失预计也是巨大的,具体数字有待今后的时间来检验和消化;(如中投对大摩、黑石、货币基金的投资损失惨重,各大银行持有的次贷及雷曼债券损失也将是巨大的,这从平安90%的巨大投资损失可以看到)

3、 中国虽然没有在金融上遭受严重危机的冲击,但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的影响对中国的冲击和考验也是严峻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高度化、中国长期以来用外需来支持经济的发展模式等,都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再一枝独秀。正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4、 世界巨头的危机靠他们自己是无法消化的,例如美国7000亿美金的救市资金肯定不会自己全部买单,中国势必会成为最终的买单一族,只是买单多少的问题而已;

5、 中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试图用启动强大的内需来化解此次外需不足造成的经济影响,但为时太晚,长期的外需拉动型经济岂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而且中国面临着通胀、通缩、滞胀的三重威胁,势必使中国的政策制定较为艰难,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但是,现在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已经改变,即使连续降息也难以在短期拉动内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甚至短期衰退都是可能的;

三、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1、 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是针对严重依赖出口的实体上市公司及在海外有大量投资的金融机构。这部分损失目前还无法完全预计,最终的损失数字也将是个天文数字。并且,出口型企业倒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也将在此次合骏集团的倒下后展开,更多的外向型企业死掉将是必然的;

2、 银行业虽然直接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由于我国金融管制较严,致使损失相对较小,涉水不深。中长期看中国有持续降息的预期,但是由于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变更,将在短期内有更多的资金暂时回流到银行,后续就看各家银行如何应对了。

3、 房地产业的冬天现在还是刚刚开始,房地产业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待泡沫破灭后,一些不利因素纷纷显现,比如体制上的土地分配制度不公(高峰期大量的地王纷纷出现,地面价值迅猛拉高)、房价的上涨速度远远超过消费者工资的上涨速度、股市的持续下跌使大量资金套牢(消费者财产性收入严重缩水)等。但可喜的是房地产业的资产证券化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由此避免了类似美国的次贷危机。

4、 钢铁行业受危机的影响开始显现,表现在钢铁价格持续下跌,产能缩减。但是,就中国钢铁业来说,由于中国拉动内需的预期,势必将提供更多公共品,即时冒着再次陷入通胀的危险,***也将放松固定资产投资。对于钢铁及机械制造业来说中期看好,至少不会严重下跌;

5、 石油、煤炭等能源业的影响将是长期的,表现在能源价格将持续走低(由于需求降低),未来风险处于中等水平。也可能由于中国内需的快速启动致使能源价格不致下降过快,而且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冬季取暖期,对能源的需求将在未来半年内是稳定和持续的。

6、 黄金等贵金属、奢侈品行业中期不看好。原因是黄金价格已经在过去持续升高中透支了其保值性,对于黄金及其奢侈品行业来说冬天即将到来。更多的资金将撤出这个市场,消费者对实物的购买也将直线下降;

四、关于救市

1、 房地产业:现在针对房地产业的救市论甚嚣尘下,本人认为此时救市是可笑的、是浪费纳税人钱的变相利益输送。

⑴ 从此次房地产冬天的形成因素来看,是上文提到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在此次泡沫形成过程中房地产业的暴利是众所周知的,这部分利润必须在市场的调节下回吐;

⑵ 现在房价相对消费者的工资来说还是太高,特别是中小城市后期的房地产价格上涨还未明显下降,应该由市场来决定房地产业的未来;

⑶ 房地产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主要体现在需求的不足,但这正是房价过高造成的。中国百姓有严重的“买房情节”,潜在购买力是巨大的,只是因为房价过高,一旦房价回归合理水平,大量的购买力将使房地产业自然复苏,所以无需救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1-28
我简单说说次贷危机(次贷危机是07年夏天爆发的):
老美习惯超前消费,预支未来。
金融产业为了赚钱,就制造更多的衍生品好让更多的人预支未来。
监管不严导致不应该被相信的人也能预支未来。
这些人由于投资失败和经济景气下降导致无法还钱。
给他们钱的小型放贷机构倒闭。
给小型放贷机构钱的投资银行倒闭(雷曼倒闭就是这个时候)。
给投资银行钱的储蓄银行倒闭。
投资机构和银行倒闭导致社会金融体系崩溃,金融危机大爆发(大爆发应该是08年的9月左右)。
金融体系崩溃后资本市场难以运转从而导致实体经济出现问题,经济危机爆发。

由以上原因你应该可以看出,问题是从最基本的元素:人。开始逐级扩大的。所以不可能有什么神丹妙药在很短的时间解决问题。美国的危机至少会持续到2010年之后。

补充:
经济危机爆发后,老美消费能力出现下降,美元出现贬值。
由于当代金融体系是以美元为基础的,夸张点说就是世界人民造的大多数东西包含金融行为,其实都是给美国人用,然后自己得到美国生产的一堆纸,所谓外汇储备。而当老美无力消费世界人民制造的东西时,世界各国的金融、实体经济和进出口也就自然收到影响了。
第2个回答  2023-05-07
2008年金融危机是自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之一,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随后迅速蔓延到全球范围内。该危机对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和国际贸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许多国家经济受到极大的影响并出现了很多财政问题。造成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次贷危机:次贷危机始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灭,许多人购买了他们无法承受的豪华住宅以及高额借贷。2.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带来了很多新的金融产品和市场,如衍生品市场等。这些新的金融市场和产品大大增加了金融风险和不确定性。3.监管失灵:监管机构没有发现和阻止聚集在次贷危机中的各种风险。4.财务杠杆:银行、证券公司和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经验过度的财务杠杆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非常严重,许多企业倒闭、就业率下降,股市、房地产市场以及许多国家的货币都受到极大的冲击。许多政府为了抵御影响,采取了严厉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在对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评析中,我们必须重视一些教训:1.政府监管功能必须得到加强,防范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2.金融创新的激进推动需要适当管制。3.各国必须加强金融合作。4.全球经济膨胀的泡沫现象是潜在的经济危机罪魁祸首。总结起来,2008年金融危机的教训是必须加强监管、控制风险,并且严格限制金融市场的泡沫形成,以便建立经济繁荣的金融体系。
第3个回答  2009-01-25
来的快去的也快
第4个回答  2015-10-29
  一、金融危机出现的原因
  (一)美国次贷危机爆发
  2007年4月,美国第二次贷供应商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告破产,次贷风暴在华尔街酝酿。美国经济长期以来是高负债、低储蓄,国家鼓励超前消费和借贷。格林斯潘任美联储主席时,美国长期推行的是低利率政策。低利率导致借款价格过低,许多贷款者不需要任何抵押和收入证明就能买房,甚至一些在通常情况下被认为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借款人也获得了购房贷款。2002—2006年间,美国家庭贷款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了整体经济的增速。由于房地产市场繁荣,刺激了次贷抵押贷款市场的快速发展。2006年,美国次贷总规模已高达6400亿美元。围绕次贷,形成了一个金融创新链条:居民向商业银行等房贷机构申请贷款,房贷机构又将贷款卖给房利美、房地美和投资银行等,后者将贷款处理成次贷抵押贷款债券,卖给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养老金、对冲基金等在内的全球投资者,其间,保险公司如AIG等还为这种次贷提供担保。当经济开始周期性下滑,货币政策调整,导致整个链条出现断裂,次贷购房者的还贷负担不断加重,低信用阶层的违约率大幅上升。与此同时,美国房价见顶回落,使次贷购房者难以通过出售或抵押住房来获得融资,这样,越来越多的次贷购房者无力还贷,大量违约客户出现,不再支付贷款,造成了坏账,从而引起次级贷款市场危机爆发。
  (二)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涉及美国的消费模式、金融监管政策、金融机构的运作方式等方面,是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失误和微观层面多方面错误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
  第一、多重环节的利益链断裂是危机的深层原因。围绕金融产品创新过程,形成了一个由各类机构和个人组成的复杂利益链条,并且随着链条的不断拉长,原始的借贷关系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清,责任约束变得越来越松散,致使链条中的各个参与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行为异化。
  第二、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是危机的重要成因。美国房地产泡沫的形成首先应归因于2000年以来实行的宽松货币政策。随着美国经济的反弹和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美联储启动了加息周期,在一年半内17次加息。正是信贷的忽紧忽送刺破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
  第三、美国金融监管机制滞后。由于美国等国信奉自由贸易主义,最低政府干预以及最大程度的竞争建立了具有很大弹性的经济体系,但是逐渐放松的金融监管使得其金融体系常常陷入危机之中。在监管滞后的整体气氛下,金融机构的贪婪性迅速膨胀。
  第四、金融全球化是危机传导的背景条件。大多数靠出口初级商品或原材料的发展中国家成为美国债主,美国人不仅输出了美元,也输出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和华尔街的新奇产品。美国金融机构把次级贷款打包成了债券,大量出售给国际投资者,而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家们坐着宽敞的波音飞机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推销他们的衍生产品。
  金融危机暴露了发达经济体金融体系的一些列缺陷,也证明当前金融体系不能适应全球化金融市场的要求。也就是说,如果国际金融秩序是健全的话,就不会出现这次严重的金融危机。
  二、金融危机对全球的影响
  由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长期失衡,这场源自于美国的金融风暴,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
  一是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部分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陷入衰退。数据显示,危机发生的2008年,美国第三季度经济负增长0.3%,这是7年来的最大降幅;个人消费下降3.1%,为28年来最大降幅。根据日本内阁府2009年2月16日发表的统计速报,去年第四季度,日本的出口大幅减少,比上个季度下降了13.9%,设备投资也下降了13.9%,日本国内生产总值比上一季度大幅下降了3.3%。至此,日本经济已连续3个季度负增长。英国的经济形势也非常糟糕,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去年(2008年)第四季度英国GDP与上一季度相比增长负1.5%,这是自1980年以来,英国经济最大的季度跌幅。欧元区经济基本面的恶化速度也在加快,其中德、法、意、西等国制造业的萎缩程度均超预期。
  二是主要金融市场急剧恶化,全球股市遭遇重创。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仅美国就有14家银行倒闭,世界主要金融证券市场受到沉重打击。当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宣告破产,美林公司同时被美国银行收购的消息传出后,全球股市暴跌,华尔街遭遇自“9•11”以来最惨的一天,道琼斯指数狂泻500点,跌幅达4.42%;在欧洲方面,英国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下跌了39.6%,法国巴黎股市CAC40指数下跌了46.3%,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下跌了46.9%。亚太地区的金融类股普遍走低,台湾证交所加权指数跌幅4.1%,为近3年来最低收盘水平;俄罗斯由于股市遭遇重创,联邦政府下令停止所有交易所交易。日本东京股市日经225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也下跌了47.6%。
  三是多国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2008年10月,美国政府公布了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的具体方案;2008年10月13日起,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政府实施巨额金融救援计划,欧洲各国的救市总金额近2万亿欧元;日本为挽救当前经济的不景气,将救助资金上限提高到约合1100亿美元;俄罗斯向金融市场注资已提高到11266亿卢布。这些救市巨额资金无疑会增加各国政府未来的财政赤字,进而继续推高全球通胀率。纽约时代广场悬挂的美国“国债钟”,2008年10月8日显示,美国联邦政府欠下的债务已接近10.2万亿美元。
  四是世界贸易环境恶化,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贸易面临下滑。近年来,新兴市场经济主要靠扩大出口等战略迅速崛起,对美欧的贸易成为支撑他们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金融危机爆发后,美欧内需减缓,必然导致全球商品贸易量下降,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和经济增长造成沉重打击。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将促使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新兴市场国家在承受经济下滑风险的同时,还必须面对承受输入型通胀的威胁。越南是危机冲击较早的国家。2008年年初开始,越南股市一泻千里,越南盾大幅贬值,物价持续攀升,贸易逆差扩大,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各方对越南经济忧心忡忡。
  五是多数国家就业形势严峻,失业人数不断攀升。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以来,美国就业人数已经减少了76万人,失业率上升至7%或8%,超过2003年6月经济低迷时期6.3%的最高水平。欧盟统计局2008年10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欧元区的失业率为7.5%,高于去年同期的7.3%。经济形势的低迷,使得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六是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全球能源和粮食问题如影相随。由于国际市场信心下降,2008年10月中旬国际原油价格跌至每桶61.5美元,为2007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特别是对于委内瑞拉、伊朗、俄罗斯等产油大国来说,油价暴跌对他们的打击是前所未有的。与此同时,全球抗击饥饿组织表示,金融危机的蔓延令粮食危机也进一步恶化。
  面对金融危机的袭击,许多国家纷纷采取向市场注资、接管问题金融机构、禁止做空金融类股票、实施金融救援计划等多项措施,加强金融监管,强化国际合作,最大限度地改善国际金融市场的总体运作。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中美依存度比较高,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经济走弱等情况,必然对中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的消极影响
  1、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股票市场上。股票价格整体大幅度下挫,让大多数中国百姓切身感受到大洋彼岸金融飓风的杀伤力。先是美国房地产按揭机构房地美和房利美陷入困境,被政府接管,加剧了对国内地产股的担忧,导致地产股大跌。然后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破产,引发金融股跳水。2008年9月16日,上证指数收盘跌破了2000点,跌幅为4.47%,工行、建行、招行、浦发、兴业、深发展等银行股全部跌停;9月17日,工行、建行、招行等银行股再次跌停。9月19日受利好消息刺激,指数开始回升,9月25日最高到达2333点,之后又一路下跌,最后到了1664点。
  但中国的银行所持有的与次贷相关的金融产品规模并不大,美国次贷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对中国银行业的冲击有限。银行业在此次金融风暴中之所以能够逃过一劫,得益于监管者适时采取了预防性措施。2005年至2006年,中国经济经历高速增长,房地产市场和债券市场一片繁荣,但银行业监管机构已经察觉到经济过热迹象,及时地出台措施,控制了风险在银行系统蔓延。同时,中国一直坚持银行系统与资本市场的分离,有效防止了风险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蔓延。
  2、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国经济衰退和外部需求下降,对我国外贸进出口带来的影响不断显现。作为全国制造业大国,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较高,欧盟和美国是我国前两大出口市场,它们的经济低迷直接影响我国出口。2008年以来,我国的贸易顺差增长率持续下降。2008年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去年同期下降8.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也就是说,2008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回落的2.3个百分点中,有1.2个百分点来自出口减速。对许多出口企业而言,全球经济不景气导致的外需减弱已是客观现实,订单减少、生产规模收缩将是今后一段时间企业面对的共同问题。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全球经济还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增长的基础较难保证。随着势态的演变,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从沿海地区向内地、从中小企业向大型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导向型企业向其他企业扩散,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冲击,使我国出口增速、工业生产增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等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出现明显下滑。
  3、金融危机对我国部分商品和行业的影响
  国际市场重要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对国内生产的冲击和影响。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与扩散的过程中,国际市场上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出现剧烈的过山车式波动。石油、铁矿石、粮食等商品的价格与2008年上半年的高位水平相比,跌幅均超过60%以上。这种价格震荡严重冲击了我国生产企业特别是钢材、化工等上游龙头企业。由于高价购进的原材料需要消化,而自己的产品价格明显下跌,生产成本相对大幅上升,产品销路明显萎缩,不少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同时,由于价格急剧波动,市场预期不明,市场观望气氛浓厚。企业经营困难和观望等形成连锁反应,造成了目前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供的数据,中国装备制造业2008年1月至9月,完成工业增加值增幅同比回落4.2个百分点,部分产品甚至出现负增长。汽车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增幅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整车出口出现同比和环比双下滑局面。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后续订单近来也呈现出急剧下降趋势。金融危机还导致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资金链趋于紧张。由于市场需求萎缩,造成企业产品大量积压,应收账款增加,资金周转困难。同时,受产品价格下跌和消化高价库存原材料的双重压力影响,企业利润普遍下降。
  4、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就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是民生之本。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加剧了我国就业的严峻形势。
  首先,国内就业增长受到明显压制。受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影响,就业增速明显放缓。金融危机中,首当其冲的是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和金融、房地产、大宗能源、原料行业。外需和内需同时减少,导致就业需求萎缩。2008年10月,城镇新增就业增速为8%,是近几年来第一次出现连续增长后的增速下降。企业用工需求出现下滑,证实了就业增长放缓的事实。对8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的调查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以后的用工需求下降了5.5%,这是多年来第一次出现下滑。
  第二、国内新增失业有所增加。先是东部沿海地区出口导向型企业大量关闭,导致约15%以上、2000多万农民工提早返乡、流动就业或失业。与此同时,内地一些企业、特别是为大企业做配套生产的中小企业,也出现岗位流失。此外,民营的金融、房地产等部门也有减员的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重点监测显示,第三季度被监测企业中,有一半企业存在岗位流失,新增岗位和流失的岗位增减相抵,出现了负数。在经济下行时期,这些失去岗位的劳动者很难重新找到新的工作。
  第三、海外回流劳动力不断增加。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形势的普遍恶化,以及劳动力市场就业需求的萎缩,一些已经失业和面临失业的海外劳动力转而回国寻找就业岗位;一些国际劳务承包工程也受到影响,以及一些国家出于保护本国劳动力就业机会而限制国外劳动力就业的政策,都导致海外就业的劳动力回流不断增加,加重我国国内的就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