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期 五阿哥是否真有其人

如题所述

有啊。当然有。只是后来永琪是在封了荣亲王之后病死了。
幼聪慧学,少习马步射,武技颇精。博学多才,娴习满语、汉语、蒙古语,熟谙天文、地理、历算。尤其精于天文算法,所书八线法手卷,至为精密。著有《蕉桐幐稿》传世。其算法传子绵忆,再传孙奕绘,奕绘著《本形篇》记其梗概。永琪工书善画,尤长于书,与其弟皇十一子成亲王永瑆齐名。乾隆二十八年(1763)五月初五日,圆明园九洲清宴殿火灾,永琪亲背乾隆逃出火中。三十年(1765)十一月,封和硕荣亲王。深得乾隆钟爱,曾属意其继承大统。永琪封王后即染病不起,四个月后不幸以26岁英年早逝,谥号“纯”,即“和硕荣纯亲王”。
可以看到,荣王的博学多才,工书善画,恪尽孝道正是乾隆觉其“贵重”的主要原因。因为这几个方面正是乾隆帝所推崇并亲历实行的,荣王在这几个方面都做的十分出众。尤其是九洲清宴殿火灾一事,乾隆当时曾因为和亲王爱新觉罗·弘昼没有及时前去救援一事大发雷霆,而荣王亲自将乾隆背出火中,想必在乾隆心中造成了不小的震撼,也就是在此事过后的第一个可以封王的年份(清廷亲王的册封每五年进行一次),乾隆就将年仅24岁的永琪封为荣亲王。
应该注意到的是,荣王的册封是在其身前,而不是死后追封。这在乾隆的诸子中,只有三人有这样的殊荣:皇五子爱新觉罗·永琪(封荣亲王)、皇十一子爱新觉罗·永瑆(封成亲王)、皇十五子爱新觉罗·永琰(封嘉亲王,即嘉庆帝)。而永琪是最早享受这一荣誉的。
此外,“荣”字也是一个十分尊贵的字。清史上还有另一位荣亲王,就是顺治帝宠妃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这位皇子只活了三个月便去世,顺治帝本想追封其为皇太子,但因孝庄皇太后阻拦,只得追封其为和颐荣亲王。由此可见,乾隆封永琪为“荣亲王”,本身就已说明了对他寄寓的厚爱的期望。
其次,荣王的谥号“纯”,也能说明乾隆对他的钟爱。因为乾隆自己的谥号也是“纯”,在乾隆帝诸多的儿女中,没有任何其他一个可以享受与父亲同用一个谥号的殊荣。从同用一个谥号来看,至少荣王和乾隆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乾隆对荣王的喜爱。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在比对乾隆诸子的生平过程中,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永琪曾在一段时间内当过实际意义上的“皇长子”。关注一下从皇长子永璜至皇五子永琪的生卒情况:
皇长子永璜,生于雍正六年(1728),卒于乾隆十五年(1750);
皇次子永琏,生于雍正八年(1730),卒于乾隆三年(1738);
皇三子永璋,生于雍正十三年(1735),卒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
皇四子永珹,生于乾隆四年(1739),卒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1763)出继为履懿亲王孙。
皇五子永琪,生于乾隆六年(1741),卒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
也就是说,由于永璜、永琏、永璋均早逝,永珹又于二十八年过继给他人,在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至永琪逝世的三十一年三月初八日为止,永琪确确实实是实际意义上的皇长子。由于“皇长子”的身份在协助皇帝上必然有比其他皇子更多的机会和责任,乾隆也有更多的机会看到这位皇子的才能。想必也是乾隆喜爱永琪的另一个原因。
另外,乾隆曾说:“其时朕视皇五子于诸子中更觉贵重,且汉文、满洲、蒙古语、马步、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娴习,颇属意于彼,而示明言,及复因病旋逝。”此话是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使马戈尔尼谒见乾隆时,乾隆帝在谈到诸位皇子时提到的。在外国时节面前毫不讳言地指出要传位于荣王,又是在荣王逝世二十多年后,足以表现乾隆对荣王的喜爱和怀念。
[编辑本段]真正死因
其文自注曰:“王患附骨疮,不得溃,昨冬病中受封,今三月薨逝。③”陈兆仑所说的昨冬病中受封,是指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距离二月初三日,乾隆探视永琪之病差不多已间隔了十个月,而此时永琪病情一日重似一日——“因病剧,始加封为亲王④”,这才促使乾隆封其为亲王,以慰其心。
附骨疮即附骨疽的讹写,据《医宗金鉴》所述,此“系调治可愈之证⑤”,可见在当时并非绝症。“附骨疽生于大腿外侧,……由体虚之人露卧风,冷浴后乘凉寒湿侵袭,或房欲之后盖覆单薄,寒邪乘虚入里,遂成斯疾。初觉寒热往来,如同感冒风邪,随后筋骨疼痛,不热不红,甚则痛如锥刺筋骨,不能屈伸。⑥”乾隆谈及永琪,曾不无遗憾的说“朕视皇五子于诸子中觉贵重,且汉文、满洲蒙古语,马步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娴习,颇属意于彼而未名言,乃复因病旋逝。⑦”可见永琪精于骑射,其病之起极有可能缘于风餐露宿骑马射猎所致。而因病旋逝,感觉病起仓促,可能即是因为陈氏所言的不得溃,此症状的特征是“三阴不足,外邪过盛,大腿通肿,皮色不变,疼痛日增不消不溃者,此属虚寒骨冷。⑧”
(呃,这个寒热往来,让我联想到雍正也有寒热相驳的症状,且据朝鲜人说当时太医言雍正之症是下身如同未冷之尸,应当也是属于虚寒骨冷啊,难道也是类似于此症么?而且桐桐好像记得《清宫医案》上雍正也有治疗腿疾的药方,回来写雍正之死的时候再来查证。)
特别需要说明的一点,附骨疽在现代医学也属于骨结核的一类,我看到相关资料,皆言其没有发现此症可以遗传,但是爱新觉罗家族患此症的不少,比如怡亲王允祥及其子弘暾即患有此病,(稽古右文的交辉余韵版有相关资料,大家可对照看下)而光绪我记得也有骨结核,如果说这种疾病并没有遗传,但是有可能和他们容易患天花且不易痊愈进而导致死亡一样,用乐乐的话说他们可能属于遗传易感,比别人患此病的几率要高很多。
[编辑本段]生母
生母为珂里叶特氏(又作海氏或海佳氏),其父为额而吉图,官员外郎。珂里叶特氏生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雍正时入侍弘历藩邸。乾隆时初赐号为贵人。乾隆六年(1741)二月生皇五子永琪,十一月封愉嫔。十年(1745)十一月晋愉妃。五十七年(1792)五月二十一日去世,享年七十九岁。以贵妃礼葬。她是乾隆后妃中第二长寿者。
可以看出,愉妃虽然几乎与乾隆相伴一生,却一直不受乾隆宠爱,因为其出身较低,仅以贵人身份生下永琪,死时也只是妃位,仅只按皇贵妃例办理丧事。而且以她七十九岁的长寿,一生却只育有永琪一人,这正是不受乾隆宠爱的明证。
在子以母贵的清朝,这样地位的母亲,儿子能封为亲王,并被欲立为储,只能说明乾隆帝对荣王的钟爱来自于荣王本人,不像皇二子永琏、皇七子永琮是因为其母亲孝贤皇后的缘故。从这点上来看,荣王确实是一位优秀的皇子,同时也是合格的继承人。
[编辑本段]妻室和后裔
荣王及其后裔属于右翼近支镶红旗,族分为第一族。
荣王计有嫡福晋一人,侧福晋一人,使女一人(各处记录不一,此处存疑)。永琪的嫡福晋为西林觉罗氏(汉姓鄂),是雍、乾时的大学士鄂尔泰的第三子四川总督鄂弼之女,镶蓝旗人。侧福晋为索绰罗氏, 左都御史观保之女 。乾隆对鄂尔泰极为重视,将其孙女配与永琪,也是乾隆看中他的重要佐证。反过来说,乾隆也想籍此拉拢西林觉罗一家,让其世代对清王室效忠。
关于荣王结婚的具体年份,并没有找到具体记录,只能根据旁证做大概断代。在《国朝公史》中有如下字样:“乾隆二十六年七月初一日”,“五阿哥福晋父鄂弼家”(全文见附录),所以荣王结婚不迟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
荣王育有六子,前四子与第六子均早殇。仅有第五子爱新觉罗·绵亿成人并袭爵,其生母为索绰罗氏。索绰罗氏为荣王生育长子、三子、四子、五子,二子为胡氏所出,六子为嫡福晋西林觉罗氏所出。
正福晋–西林觉罗氏,总督额弼之女。
侧福晋–索绰罗氏,左都御史观保之女。
小妾–胡氏,胡存柱之女。
长子–夭折,未命名,乾隆二十四年六月十日生,卒于同月十三日,生母为侧福晋索绰罗氏。
次子–夭折,未命名,乾隆二十五年正月十六日生,卒于同日,生母为小妾胡氏。
三子–夭折,未命名,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十八日生,卒于二十八年七月十一日〔两岁过世〕,生母为侧福晋索绰罗氏。
四子–夭折,未命名,乾隆二十九年八月十五日生,卒于同年十月十一日,生母为侧福晋索绰罗氏。
五子–多罗荣恪郡王绵亿,乾隆二十九年八月十五日生,卒于嘉庆二十年三月初五日〔享年五十二岁〕,生母为侧福晋索绰罗氏。(根据以上的记载,第四子和第五子应是双胞胎)
六子–夭折,未命名,乾隆三十年九月二十六日生,卒于同年十月十七 日,生母为正福晋西林觉罗氏。
绵亿(1764-1815):永琪第五子。乾隆四十九年(1784)封贝勒。嘉庆四年(1799)晋荣郡王。二十年(1815)去世,谥恪。绵亿少孤,身体孱弱,但聪敏异常,工书,熟经史。嘉庆十八年(1813)林清起义,绵亿请仁宗速还京师,得仁宗赏眷。绵亿长子奕绘(1799-1838),嘉庆二十年(1815)袭贝勒。道光十八年(1838)去世。奕绘长子载钧(1818-1857),道光十八年(1838)袭贝子。咸丰七年(1857)去世。奕绘次子载钊(1825-1881),道光二十四年(1844)封一等辅国将军。光绪七年(1881)去世,追封镇国公。奕绘四子载初(1832-1881),咸丰七年(1857)封辅国将军。同治元年(1862)因事革退。载钧嗣子溥楣(1844-1899),为载钊第一子,过继载钧为嗣。咸丰七年(1857)袭镇国公。同治五年(1866)因事革退。载钧三子溥芸(1850-1902),同治五年(1866)袭镇国公。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去世。载钧九子溥菖(1880-?),光绪七年(1881)袭奉国将军。溥芸次子毓敏(1878-1911),光绪二十八年(1902)袭奉恩将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1-23
爱新觉罗·永琪,为清朝第六世皇帝清高宗乾隆帝的第五子。
永琪(1741-1766),字筠亭,生于乾隆六年(1741)二月初七日,卒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三月初八日。
[编辑本段]生平
幼聪慧学,少习马步射,武技颇精。博学多才,娴习满语、汉语、蒙古语,熟谙天文、地理、历算。尤其精于天文算法,所书八线法手卷,至为精密。著有《蕉桐幐稿》传世。其算法传子绵忆,再传孙奕绘,奕绘著《本形篇》记其梗概。永琪工书善画,尤长于书,与其弟皇十一子成亲王永瑆齐名。乾隆二十八年(1763)五月初五日,圆明园九洲清宴殿火灾,永琪亲背乾隆逃出火中。三十年(1765)十一月,封和硕荣亲王。深得乾隆钟爱,曾属意其继承大统。永琪封王后即染病不起,四个月后不幸以26岁英年早逝,谥号“纯”,即“和硕荣纯亲王”。
可以看到,荣王的博学多才,工书善画,恪尽孝道正是乾隆觉其“贵重”的主要原因。因为这几个方面正是乾隆帝所推崇并亲历实行的,荣王在这几个方面都做的十分出众。尤其是九洲清宴殿火灾一事,乾隆当时曾因为和亲王爱新觉罗·弘昼没有及时前去救援一事大发雷霆,而荣王亲自将乾隆背出火中,想必在乾隆心中造成了不小的震撼,也就是在此事过后的第一个可以封王的年份(清廷亲王的册封每五年进行一次),乾隆就将年仅24岁的永琪封为荣亲王。
应该注意到的是,荣王的册封是在其身前,而不是死后追封。这在乾隆的诸子中,只有三人有这样的殊荣:皇五子爱新觉罗·永琪(封荣亲王)、皇十一子爱新觉罗·永瑆(封成亲王)、皇十五子爱新觉罗·永琰(封嘉亲王,即嘉庆帝)。而永琪是最早享受这一荣誉的。
此外,“荣”字也是一个十分尊贵的字。清史上还有另一位荣亲王,就是顺治帝宠妃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这位皇子只活了三个月便去世,顺治帝本想追封其为皇太子,但因孝庄皇太后阻拦,只得追封其为和颐荣亲王。由此可见,乾隆封永琪为“荣亲王”,本身就已说明了对他寄寓的厚爱的期望。
其次,荣王的谥号“纯”,也能说明乾隆对他的钟爱。因为乾隆自己的谥号也是“纯”,在乾隆帝诸多的儿女中,没有任何其他一个可以享受与父亲同用一个谥号的殊荣。从同用一个谥号来看,至少荣王和乾隆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乾隆对荣王的喜爱。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在比对乾隆诸子的生平过程中,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永琪曾在一段时间内当过实际意义上的“皇长子”。关注一下从皇长子永璜至皇五子永琪的生卒情况:
皇长子永璜,生于雍正六年(1728),卒于乾隆十五年(1750);
皇次子永琏,生于雍正八年(1730),卒于乾隆三年(1738);
皇三子永璋,生于雍正十三年(1735),卒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
皇四子永珹,生于乾隆四年(1739),卒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1763)出继为履懿亲王孙。
皇五子永琪,生于乾隆六年(1741),卒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
也就是说,由于永璜、永琏、永璋均早逝,永珹又于二十八年过继给他人,在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至永琪逝世的三十一年三月初八日为止,永琪确确实实是实际意义上的皇长子。由于“皇长子”的身份在协助皇帝上必然有比其他皇子更多的机会和责任,乾隆也有更多的机会看到这位皇子的才能。想必也是乾隆喜爱永琪的另一个原因。
另外,乾隆曾说:“其时朕视皇五子于诸子中更觉贵重,且汉文、满洲、蒙古语、马步、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娴习,颇属意于彼,而示明言,及复因病旋逝。”此话是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使马戈尔尼谒见乾隆时,乾隆帝在谈到诸位皇子时提到的。在外国时节面前毫不讳言地指出要传位于荣王,又是在荣王逝世二十多年后,足以表现乾隆对荣王的喜爱和怀念。
[编辑本段]真正死因
其文自注曰:“王患附骨疮,不得溃,昨冬病中受封,今三月薨逝。③”陈兆仑所说的昨冬病中受封,是指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距离二月初三日,乾隆探视永琪之病差不多已间隔了十个月,而此时永琪病情一日重似一日——“因病剧,始加封为亲王④”,这才促使乾隆封其为亲王,以慰其心。
附骨疮即附骨疽的讹写,据《医宗金鉴》所述,此“系调治可愈之证⑤”,可见在当时并非绝症。“附骨疽生于大腿外侧,……由体虚之人露卧风,冷浴后乘凉寒湿侵袭,或房欲之后盖覆单薄,寒邪乘虚入里,遂成斯疾。初觉寒热往来,如同感冒风邪,随后筋骨疼痛,不热不红,甚则痛如锥刺筋骨,不能屈伸。⑥”乾隆谈及永琪,曾不无遗憾的说“朕视皇五子于诸子中觉贵重,且汉文、满洲蒙古语,马步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娴习,颇属意于彼而未名言,乃复因病旋逝。⑦”可见永琪精于骑射,其病之起极有可能缘于风餐露宿骑马射猎所致。而因病旋逝,感觉病起仓促,可能即是因为陈氏所言的不得溃,此症状的特征是“三阴不足,外邪过盛,大腿通肿,皮色不变,疼痛日增不消不溃者,此属虚寒骨冷。⑧”
(呃,这个寒热往来,让我联想到雍正也有寒热相驳的症状,且据朝鲜人说当时太医言雍正之症是下身如同未冷之尸,应当也是属于虚寒骨冷啊,难道也是类似于此症么?而且桐桐好像记得《清宫医案》上雍正也有治疗腿疾的药方,回来写雍正之死的时候再来查证。)
特别需要说明的一点,附骨疽在现代医学也属于骨结核的一类,我看到相关资料,皆言其没有发现此症可以遗传,但是爱新觉罗家族患此症的不少,比如怡亲王允祥及其子弘暾即患有此病,(稽古右文的交辉余韵版有相关资料,大家可对照看下)而光绪我记得也有骨结核,如果说这种疾病并没有遗传,但是有可能和他们容易患天花且不易痊愈进而导致死亡一样,用乐乐的话说他们可能属于遗传易感,比别人患此病的几率要高很多。
[编辑本段]生母
生母为珂里叶特氏(又作海氏或海佳氏),其父为额而吉图,官员外郎。珂里叶特氏生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雍正时入侍弘历藩邸。乾隆时初赐号为贵人。乾隆六年(1741)二月生皇五子永琪,十一月封愉嫔。十年(1745)十一月晋愉妃。五十七年(1792)五月二十一日去世,享年七十九岁。以贵妃礼葬。她是乾隆后妃中第二长寿者。
可以看出,愉妃虽然几乎与乾隆相伴一生,却一直不受乾隆宠爱,因为其出身较低,仅以贵人身份生下永琪,死时也只是妃位,仅只按皇贵妃例办理丧事。而且以她七十九岁的长寿,一生却只育有永琪一人,这正是不受乾隆宠爱的明证。
在子以母贵的清朝,这样地位的母亲,儿子能封为亲王,并被欲立为储,只能说明乾隆帝对荣王的钟爱来自于荣王本人,不像皇二子永琏、皇七子永琮是因为其母亲孝贤皇后的缘故。从这点上来看,荣王确实是一位优秀的皇子,同时也是合格的继承人。
[编辑本段]妻室和后裔
荣王及其后裔属于右翼近支镶红旗,族分为第一族。
荣王计有嫡福晋一人,侧福晋一人,使女一人(各处记录不一,此处存疑)。永琪的嫡福晋为西林觉罗氏(汉姓鄂),是雍、乾时的大学士鄂尔泰的第三子四川总督鄂弼之女,镶蓝旗人。侧福晋为索绰罗氏, 左都御史观保之女 。乾隆对鄂尔泰极为重视,将其孙女配与永琪,也是乾隆看中他的重要佐证。反过来说,乾隆也想籍此拉拢西林觉罗一家,让其世代对清王室效忠。
关于荣王结婚的具体年份,并没有找到具体记录,只能根据旁证做大概断代。在《国朝公史》中有如下字样:“乾隆二十六年七月初一日”,“五阿哥福晋父鄂弼家”(全文见附录),所以荣王结婚不迟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
荣王育有六子,前四子与第六子均早殇。仅有第五子爱新觉罗·绵亿成人并袭爵,其生母为索绰罗氏。索绰罗氏为荣王生育长子、三子、四子、五子,二子为胡氏所出,六子为嫡福晋西林觉罗氏所出。
正福晋–西林觉罗氏,总督额弼之女。
侧福晋–索绰罗氏,左都御史观保之女。
小妾–胡氏,胡存柱之女。
长子–夭折,未命名,乾隆二十四年六月十日生,卒于同月十三日,生母为侧福晋索绰罗氏。
次子–夭折,未命名,乾隆二十五年正月十六日生,卒于同日,生母为小妾胡氏。
三子–夭折,未命名,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十八日生,卒于二十八年七月十一日〔两岁过世〕,生母为侧福晋索绰罗氏。
四子–夭折,未命名,乾隆二十九年八月十五日生,卒于同年十月十一日,生母为侧福晋索绰罗氏。
五子–多罗荣恪郡王绵亿,乾隆二十九年八月十五日生,卒于嘉庆二十年三月初五日〔享年五十二岁〕,生母为侧福晋索绰罗氏。(根据以上的记载,第四子和第五子应是双胞胎)
六子–夭折,未命名,乾隆三十年九月二十六日生,卒于同年十月十七 日,生母为正福晋西林觉罗氏。
绵亿(1764-1815):永琪第五子。乾隆四十九年(1784)封贝勒。嘉庆四年(1799)晋荣郡王。二十年(1815)去世,谥恪。绵亿少孤,身体孱弱,但聪敏异常,工书,熟经史。嘉庆十八年(1813)林清起义,绵亿请仁宗速还京师,得仁宗赏眷。绵亿长子奕绘(1799-1838),嘉庆二十年(1815)袭贝勒。道光十八年(1838)去世。奕绘长子载钧(1818-1857),道光十八年(1838)袭贝子。咸丰七年(1857)去世。奕绘次子载钊(1825-1881),道光二十四年(1844)封一等辅国将军。光绪七年(1881)去世,追封镇国公。奕绘四子载初(1832-1881),咸丰七年(1857)封辅国将军。同治元年(1862)因事革退。载钧嗣子溥楣(1844-1899),为载钊第一子,过继载钧为嗣。咸丰七年(1857)袭镇国公。同治五年(1866)因事革退。载钧三子溥芸(1850-1902),同治五年(1866)袭镇国公。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去世。载钧九子溥菖(1880-?),光绪七年(1881)袭奉国将军。溥芸次子毓敏(1878-1911),光绪二十八年(1902)袭奉恩将军。
[编辑本段]府邸和园寝
永琪府邸荣王府在宣武门内太平湖西侧,现为中央音乐学院所在地,其府门、正殿、后楼等建筑仍然可见。昭梿《啸亭杂录》记载其“此园俱好,园林亦佳”。后成为醇贤亲王奕譞的府邸,奕譞就是光绪的生父。老醇亲王府因为是光绪的出生地,光绪承继大统后,为潜龙邸,不再适宜普通人居住,醇亲王府就搬到了刹海北岸,俗称新醇王府。
荣王死后下葬定亲王墓。定亲王墓俗称太子陵,是乾隆皇帝长子安定亲王永璜和三子循郡王永璋、五子荣纯亲王永琪之墓,位于今不老屯镇杨各庄村二里许,风水极佳,是清朝唯一一处埋着三位成年王爷的坟墓。1947年护陵章京齐国臣被人民政府镇压,1953年太子陵红墙被毁。太子陵保存完整直至1958年,由于修建密云水库,遂将太子陵全部拆除。地宫因从未被盗,挖开后殉葬品十分丰富,后移入首都博物馆收藏。
[编辑本段]《还珠格格》中的永琪
自小生在帝王家的五阿哥永琪,允文允武,性情谦和,深得皇上宠爱。几次出宫,定有永琪相随。皇上宠幸“是幸,亦是不幸!”年纪轻轻的永琪,自小在宫中,对宫闱倾轧,权力斗争,自有更深的体认。母亲愉妃的早逝,让永琪成熟懂理。因此,他温和无争,对视其为眼中钉的皇后,亦谦恭有礼,尽其所能不与皇后冲突,以求自保。
虽位居阿哥的高位,荣华富贵取之无尽,然而,永琪心里的空虚寂寞,实为外人所难解。直到遇着了被他一箭射中的小燕子,这个没章没谱,率直坦荡,不在格子里的格格,深深吸引了永琪,牵绊他的悲喜,也改变了他的一生。从此,人生平添几许瑰丽色彩,因为心里有了只自由的小燕子。一向规矩小心的永琪,只有为也小燕子,甘于冒险犯难,带小燕子出宫见紫薇,事迹败露,还抢着受罚,深恐伤痕累累的小燕子再挨打。往后,凡事替她设想,为她牵肠挂肚,打架卖命,舍命护花,皆义无反顾。只为博得佳人一粲,深情尽在无言中。
可惜,永琪遇上的是男儿气十足的小燕子,不解风情也罢,还会为他乱接绣球,心里呕得快疯了,这才逼出了积压已久的“真情告白”,霎时,松了口气。否则真得当心上人一辈子的“哥儿们”呀!这厢,大而化之的小燕子终于懂得了,而永琪的苦难才开始呢!出游途中,豪气十足的小燕子,凡看不顺眼皆要管,这还不打紧,一遇市进小民惨遭欺凌,见义勇为的小燕子一定挺身而出,偏偏又是三脚猫功夫,此时永琪自当奉陪到底了,为小燕解围,善后。原本是做好事,怎知咱们格格醋病发作,一发不可收拾,于是,有了惊天动地的“采莲事件”。赔小心、猛道歉,皆没用。还被石头砸,好脾气的永琪这下是气到了。最后,性子极烈的小燕子,竟不顾性命,拚了命的跃马狂奔,吓得永琪心惊胆颤,紧紧跟随,深怕一个不留神,小燕子就飞走了!此时,燕儿落马,浑身是伤,仍是倔强如昔。永琪心痛已极,俯身一吻,顷刻间,纷争止息!无声胜有声,俩人言归于好。从此永琪马背上,只有小燕子人位置,不会也不敢有别人了。好一对“欢喜冤家”!
在《还珠格格2》中,这对欢喜冤家更是多采多姿,小燕子的花招越来越多,意外更是层出不穷。永琪一会儿要帮她抓鹦鹉,一会儿要帮她撒谎蒙混太后……真是手忙脚乱,应接不暇。最后,还为她抛弃阿哥的身份,天涯海角去流浪。在亡命的生涯里,什么“不能做,不该做”的事,通通都做了。连街头卖艺、抛头露面的生活,也都过了。还要随时应付小燕子的坏脾气。永琪这个阿哥,虽然不像尔康那样,常常对紫薇“海誓山盟”。但是,他流露出来的爱,却是丝毫不输给尔康。
对皇阿玛尽忠至孝,对小燕子万般疼异对好兄弟有情有义的永琪,处事厚道得宜,待人谦和有礼,与世无争,全无阿哥架子。只愿与所爱相守,向往平凡的夫妻生活而已啊!颇能贴近人心,是个难得的好阿哥!
永琪这个角色,由小虎队出身的苏有朋饰演(第3部由古巨基饰演)。有朋一张娃娃脸,带着几分憨厚的气质,演出这个角色,自然生动,不带一点儿矫揉造作。眉间眼底,自有一股天真的神韵,也是这种天真,让他显出一种自然的“高贵”。好像,他天生就是一位“阿哥”!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9
五阿哥永琪生于 乾隆 六年,可惜只活到 26 岁就故去了。

乾隆皇帝 一生 共有 27 个子女,但 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都早故,在剩下的几个阿哥中, 乾隆 起初甚看重永琪 , 一度曾想传位于他。据史书所载,永琪从小 " 国语骑射娴习,为纯皇帝所钟爱,欲立储位 " 。永琪长到 25 岁时就被封为荣亲王,是继追赠永璜定安亲王后,第一次为皇子在世时封授的亲王爵。这时的永琪何其意气风发。可惜好景不常在,永琪封王四个月后就病逝了。这曾令 乾隆 很是伤心了一阵子。

永琪虽死,但永琪的儿子却是聪明绝顶。史书记载,在绵字辈的皇孙中,最具艺术天分的当推皇五子、荣亲王永琪之子绵亿。绵亿在父亲早逝后,降等袭封荣郡王,此人性聪敏,书法尤善,笔势逆入而平出,很受皇十一叔成亲王永瑆的推重。

此外绵亿还甚识大体 , 深受嘉庆所喜爱。史书记载,嘉庆十八年秋天理教林清之徒攻入皇宫时,消息传到正在塞外巡狩的嘉庆皇帝那里,绵亿其时正随扈行。他见到有的王公毫不在乎的样子,就正色道: " 皇上是吾辈何人?即便以亲谊论,也应当代上分懮,况万乘之尊乎? " 随即进谏嘉庆,请速回京,以安定人心。嘉庆接纳了他的建议 , 即日回銮。嘉庆后来对绵亿刮目相看,常说: " 朕侄辈惟绵亿有骨肉情也。 "

永琪有这样的好儿子,也死有所值了。

在 《环珠格格》剧中 , 永琪爱上了民女小燕子 , 为了她屡受委屈不算,还一同出走 “回忆城”,最终连爱新觉罗的皇姓也给改了 。但历史上的永琪可没有这么的潇洒 , 他娶得是贵戚世家的格格 , 活得是相当的谨小慎微。这都是因为他母亲愉贵妃不是 乾隆皇帝 的宠妃,而他也不是太子哥,所以永琪断断不敢在皇阿玛面前有丝毫的放肆。

永琪英年早逝,没有袭承大统,这已是他的人生悲哀。不想死后 200 多年又被拿来杜撰言情戏剧,几至离经叛道,屡屡惹怒天庭。

这,益增加了永琪的悲剧色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1-23
永琪的妈一直活到嘉庆时代
而且大清后宫里YY的西林春也嫁给了永琪的后代
另外永琪没有娶海宁陈氏的女儿,
像知画,小燕子一类的全是汉女,连进入后宫的资格都没有,特别是小燕子,能当个侍妾是非常不错了,更别说嫡福晋了
第4个回答  2009-01-23
有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