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难在哪里?高考题目很难吗?

我是09年广东高考生,文科生,高考要考文科综合,那地理是必
考的,超难的,不知道怎么学?

感觉要参加地理高考是个挑战,知识的难度要求有明显不同。自己的教学中应该有一个中心指导思想,同时也用来指导学生的学习,需要简明扼要,便于实际学习过程中反复提醒、自我监督、检查调整。

现归纳在此,明确要义,师生共勉,实践中要能认真体会去做,才会有成效。

咬文嚼字读一遍,

对照地图游一遍,

典型习题练一遍,

举一反十连成片。

可以简单地概括成12字要诀:读一遍,游一遍,练一遍,连成片。“一遍”只是约数,主要还是强调过程和实际效益。

读一遍:养成细读材料,钻研课本、理解知识的良好习惯;

游一遍:把涉及的相关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定位落实,能够区分重要的地图、图表和变式;

练一遍:不提倡题海训练,但做过的典型题目涉及的问题要能彻底掌握。

前面三个环节是基本,是前提条件,有了这些基础环节的操练才可以做到知识之间的贯穿联系。举一反一只是机械的模仿,举一反三可以应付一些变化,如何形成系统成片的知识体系,做到举一反十,能够胸有成竹来应对各种考核形式?

一是学会结构化地记录笔记、整理知识。

二是注意知识之间的各种联系:可以是前后联系;可以是因果联系;可以是区域比较的对比联系;可以是热点问题的联系。要能发挥联想,把基础知识在能力要求(读图、计算等)和知识延伸方面进一步拓展提升。

三是规范答题的习惯和技巧,识破题目表述中的语言陷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1-31
[思路分析]
学习地理要讲求方法。关于学习方法的问题,以前有很多同学问过我。我觉得主要还是弄清楚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学会读图。对于已混的地方可以进行仔细得比较加以区别。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议,你可以读一读,也许会对你有帮助。

一、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二、落实基础,突出主干,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
三、加强空间思维训练,形成科学的整体观念,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四、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地理是一门“讲理”的学科,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

1、要全面思考,综合分析解答问题。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环境的内涵�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 及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人口、资源、城市、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注意进行对比分析。可纵向对比分析,如按时间顺序比较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工业布局的影响,也可以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如比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气候特征、地区分布,比较几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主要特征等;可采取列表分析,也可以通过图像来通过设计题目进行对比分析。认清相似问题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掌握概念的实质内容,排除干扰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

2、循序渐进,加强逻辑推理,提高解题水平。近几年高考试题的一种新趋向是,条件隐蔽,层层设障,并且没有明显的正误倾向,只能依据条件去判断、推理,挖掘题目中包含的隐含条件,各个击破,求得正确答案。

3、要多角度训练,促进知识正迁移。地理学习中有很多图形、图文之间可以不断变化,如太阳高度角可以有旗杆影子、窗户光线、楼房间距、地球经纬网、太阳能热水器、变化曲线坐标图等多种题型;晨昏线问题更是变化多端,侧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局部图等。对于一些可从多角度思考的地理问题,要从整体上把握,注意发散思维的训练。解题中注重加强一因多果、一果多因问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解题思路,提高应变能力,研究各种可能造成知识负迁移的因素,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如给出一组等值线图,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变换条件,进行思维训练:①假定为等高线图,判断山脊、山谷;②假定为等压线图,判断高压脊、低压槽;③假定为等温线图,判断是何种洋流影响所致,或是何种地形影响所致;④假定为等降水量线图、等震线图等等。

4、要联系实际,运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高考试题的另一大特点是注重联系实际,把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巧妙地与当前热点、焦点问题或区域联系起来,以考核我们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感性材料(如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水土流失、沙尘暴、水旱灾害、火山地震等)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许多抽象的、难以耳闻目睹的地理知识和现象。这样不仅使地理学习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扩展,而且有助于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能力,提高了整体综合素质。
[解题过程]
一、数字符号记忆法
这种方法就是用一些简单的数字、符号巧妙地组合,这种组合可以表示地理教材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只要学生记住了这种简单的组合,就会掌握某些原理和某些规律。
例如,第二章第五节“天气与气候”中的“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判别方法(只限教材上的十种分配图)
首先看一年中的降水量最多的是几月份,以P代表降水,角标为降水最多的月份。
P0 :热带沙漠气候;o这里表示几乎全年无降水
P3 :热带雨林气候
P6 :亚热带季风气候
P7 :热带季风气候
余下的几种气候类型可按降水最多月份,气温高低两方面考虑。P代表降水,T代表最低气温,则:P8 ,T>15oC:热带草原气候;
P8,T<0o C:温带季风气候
P<100mm,T>0o :温带海洋性气候
P<100mm,T<0o :温带海洋性气候
T<-30O C:极地气候
P最低月份若T(气温)最高或P最高月份T最低则为地中海气候。
例如,第三章第二节“海洋水”中的“洋流模式图”,我们可以简单的记为8/0(八比零)模式。
所谓的八比零模式,是按照绝大多数人书写书写顺序标注运笔方向,即“8→0”,从而得出洋流的向。“8”的上半部分笔顺走向构成反时针方向,表示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成反时针方向流动。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方向则可用“8”的下半部分笔顺走向来显示,则成顺时针方向流动。用分数线表示赤道逆流方向,自西向东。“O”的笔顺走向则反映了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方向,呈反时针方向流动。

二、传说故事记忆法

就是向学生讲述与课本知识有某些联系的传说故事,使学生津津有味地听故事、记故事的同时,弄懂学会有关知识。
例如在讲述高中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第一节“天体与天体系统”中“星座”的有关知识时,可引如希腊神话故事。
万事万物之神宙斯统治着整个世界,他是一个公正严明的统治者。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妻子触犯天条。俗话说:“天子犯法与民同罪”。于是宙斯就惩罚自己的妻子变成一只大熊,流放到天空。宙斯的儿子为了寻找母亲,私自外出,寻找过程发现一只大熊向他靠近,由于害怕,他搭弓放箭,射伤了大熊。我们知道,他射伤了他的母亲。这样,宙斯的儿子又触犯了天条,宙斯就将自己的儿子变成了一只小熊来陪伴他母亲。毕竟大熊小熊是宙斯的妻子和儿子,为了突出两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地位,宙斯就把他们安排在北天极周围终年可见的位置。这就是北半球中高纬度中年可见的三个星座中的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

三、诗歌记忆法

基与学生对一些比较押韵的诗歌较感兴趣、记忆较快的特点,引用一些与某些地理知识有关的古诗或者是自己将某些知识编成诗歌形式来记忆地理知识的方法。
例如,可以用“织女择琴离凡间,牛郎驾鹰来相伴”来记忆织女星位于天琴座,牛郎星位于天鹰座。
例如,用“三北黄土沿太行,平原长江全国防”来记忆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中叶我国将先后完成的七大主要林业生态工程名称。

四、谐音记忆法

高中地理下册的人文地理知识学习起来比较枯燥,记忆比较困难。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一些地理知识用谐音的字词来代替,并编成具有一定涵义的,有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语句,帮助学生记忆,从而提高学生记忆效率。
例如,“水中鹅吧,美家拿”。可以记忆世界可开发的水能居前五位的国家;中国、巴西、美国、加拿大。
例如。“美家鹅要南飞”。可用来记忆世界铀矿资源主要分布国家: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南非。
例如,“西屋涕,心太烦。”可用来记忆我国矿产资源储量居世界前五位的:稀土、钨、锌、钛、钒。

五、趣味记忆法

有些教师将一些地理知识变成对联形式,这样学生记忆起来就会容易一些。
例如,太阳外部光球色球日冕由亮转热; 地球内层地核地幔地壳从重变轻。
例如,类地远日巨型星此为行星结构; 共面同向近圆性乃是运动特征。
第2个回答  2009-01-30
2010高考的才是文理选科,地理是必考的,你09年应该这个六月就考了吧?还是你弄错了孩子?
如果你现在高二,那么文科生考的是语数英,数学是文科数学,加政史地,物理化学生物要通过今年6月的学业水平测试。
地理不难,要用理科的思维来学地理。
第3个回答  2009-01-30
呵呵 不难 我读高2 难得我认为就是那自然地理 还好我学的认真 都会的~!
第4个回答  2009-01-30
最重要的是读图记图,还有兴趣,你就想现在把这地方学明白了,将来旅游省导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