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江西人迁移贵州是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江西人迁徙贵州始于明朝洪武年间,当时整个明朝江山未定,贵州之地缺少开发和军队驻守,于是大批的江西人迁徙到贵州,一来可以在此地开掘经济,二来可以守卫贵州的安全。
第二次大迁徙发生在清代初期,当时受到战乱和瘟疫的影响,云贵之地的人口流失非常严重。于是江西人再次进行迁徙,前往贵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8

历史上的每一次人口大迁移大多是伴随着战争或是饥荒,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耻这三次乱世都伴随着人口大迁移,明初洪洞大槐树移民,山西南部地区朝着中国中部安徽、江苏等地迁移、明末清军入关民不聊生的三十年战乱时间也发生过大移民。后来粤、闽等地人民出现过下海南洋的热潮。

贵州和江西的渊源很深,不仅我身边好多贵州人,都说祖籍是在江西迁过来的,而且一些古籍也有记载。历史上,江西的人口有很多次大迁徙,一些是由于国家下令迁移的,比如明代的“调北填南”、明中期的“流民进云贵”等,现在黔中地区的安顺、贵阳,都还看得到“屯堡文化”,也就类似于屯兵的军户。历史上,还有“江西填湖广”的说法。

在汉朝时期,江西尚且还是块不毛之地,少有人烟,但是随着后来的中原战乱很多人为了躲避战火都纷纷迁移到了江西地区,以至于到了元朝初年江西已经有了超过一千六百万的人口,这在古代来说人口密度是极为恐怖了,几乎是四川、湖南、湖北、贵州、云南五个省人口之和。所有从那时开始,人口迁移就已经慢慢开始。

明朝朱元璋称帝初期,国家尚未平静许多地方还零星的存在抵抗实力,其中以东北和云南两地的抵抗势力最为强盛,于是朱元璋就以江西为根据地不断派兵进驻云贵地区,后来留下来的军队也依旧驻扎在原地,并且开始了屯田养兵的生活。古代是冷兵器时代,当时的战争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钱和人,接连不断的徭役赋税使得江西人民苦不堪言,但是建国初期安抚民心是为首要,于是朱元璋就放宽了两湖的政策,这也就造成大量江西人流入两湖地区。

到了明朝中期,国家依然是最强盛的时期,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地主阶级和富豪,古代所谓的盛世都是以压迫农民为基础的,同时地主阶级和官府相勾结,更加明目张胆的剥削当地百姓,当地人许多胆子小又实在没有生计的人不得不考虑出逃,两湖地区早就在明朝初年达到了人口饱和,所能迁移的地方就只剩下了云贵地区,据史料知,当初从江西迁移到贵州等地的人超过七十万,在古代这是个很恐怖的数字了。再加上云贵地区实属国家边远地区,古代的追捕手段尚不能和现在相比,于是很多人犯罪之后选择朝着云贵地区出逃,这也算是一个微小的原因。

在没有调北征南这项巨大的工程之前,贵州的人口结构主要以少数民族为主,比如苗族、彝族、侗族、土家族等等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的祖先是蚩尤,是由九黎族分化出来的,也是华夏部落的一部分。蚩尤战败后,他所带领的人被黄帝和炎帝赶到了长江以南的贵州、湖南、广西一带,与中原地区的华夏部落脱了节,失去了联系,文化上产生了不同方向上的发展,形成了多个少数民族,但不管怎么样都是从华夏部落分化出来的。朱元璋实行的调北征南使得大量的汉族人口进入贵州,与贵州的少数民族进行了文化上的融合,产生了别具一番风味的屯堡文化,这是从黄帝蚩尤时代以来,华夏部落的一次团聚,在诸葛亮征蛮的时候虽然也算是一次华夏部落分家的两兄弟团聚,但是那时候没有进行文化上的融合,只是说把失散在外多年的华夏部落的兄弟找回家而已。

各种大大小小的原因,都不可否认贵州地区确实迁移过大批江西人,也出现过无数人的人才,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都是流淌着炎黄血脉的中国人。




第2个回答  2021-01-30

贵州人的祖先来自哪里?要回答这个问题,恐怕得从贵州的民族和迁移情况说起,本文对贵州的民族及元明清时期贵州人口迁移情况作大致梳理,并回答了汉族人是怎么进入"西南夷"的。

背景

贵州古称"苗疆",一般认为,最早的土著居民是苗族、布依族、侗族、瑶族、仡佬族等民族。汉族被称为"客家",即外迁来的人口。

明代以前,贵州主要是各少数民族相互交错,总的特点是"夷多汉少",汉移民多被夷化,13世纪以后,特别是自明清以来,汉族人口大规模迁入贵州,逐渐形成"汉多夷少"的状况,少数民族逐渐被汉化。至清代中期贵州几乎所有地方都有汉民。

现在贵州全省共有民族成分56个,被认定的世居民族有18个,分别是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满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

元代

贵州尚未单独设省,属于为云南、四川、湖广三省管辖,当时历史背景是: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执掌地方各级政权的官员、镇守将领及军土主要是蒙古、色目和归附汉人。贵州也基本如此,仅在某些地区参用了部分土官,另外屯军中还杂有一些组成爨僰军的云南彝族、白族人等。外地进入者多带有幕僚、随从、家属,往往定居当地,子孙繁衍。

同时随着西南地区与内地交流的频繁,还有一些汉人、色目人商贾和平民从外地进入,数量多寡不一。如果你是蒙古族、回族、彝族与白族,可能就是元代迁来的蒙古族、回族、彝族与白族人口的后裔。

明代

你的足迹也可追溯到明代。明代向贵州的移民,在规模和数量上都超过了元代,主要有以下几类:

1、明代洪武年间,实行异地任官,使得贵州各地流官府衙机构主要职位非外省人莫属。这些省外籍官员居某一官位虽不会太久,往往在数年间一次、几次的考绩中或升黜,或调离,但官位常设,你去他来,流动周转,居于这些岗位的官员,自然也成为当时入籍本地的一批特殊移民。

2、军士留戍。明兵在平定各地后,留下相应军士安定驻守,实行军籍制,就是丈夫当兵,妻儿随军,丈夫死后,又选一个儿子当兵,总之世代卫兵,不得更动;当时的军户家庭人口一般在4人左右。

3、仕官流放。流放又称充军,被流放的人包括了所有不同阶层。明代的贵州被称"瘴疠蛮荒"之地,中原人视为畏途,成为官府安置贬谪官吏和充军罪犯的地区之一。明代的充军分"终身"、"永远"两种。"终身"就是一个人到戍所充军直到自己死亡;"永远"则是"罚及子孙",要举家迁徙,世代不得返回故里。

4、自发流移。民间百姓因各种原因而产生的自发流移,也是贵州外来人口的重要来源。民间迁入者多系自发行为逃荒、流亡、经商之类。这些人中又以四川、陕西、江西人比较多。

总结明代:进入贵州的移民以汉族为主,并有部分来自中原、江淮一带的回族将士;各地区中以四川、湖广、江西人居多,移民中还有部分工匠,多系随军而来,也有部分自发流入者,为谋生而各地奔走,一些外来移民在当地民族的影响下,形成了既保持着原本家乡习俗而又具有某些地方特点的群体。

如安顺府有明初来自安徽凤阳"征苗"入黔的"凤头苗","女子挽髻于顶,与各苗迥殊俗,以凤头苗目之,其习俗多与汉人同";贵阳、黔西、大定、清镇等地有来自于外省而流寓本末无考的"里民子",另外还有永宁州的"土人",安顺府的"屯田子"、"经家",黔西北威宁、大方一带的"农家子"等。

随着移民不断增多,外来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不少贵州人的祖籍往往追溯到省外。

清代

明末清初,贵州经多次战乱,贵州人口一度减少,后来通过各级机构的设置、安屯设卫、募民垦荒、谪迁流放及经济发展促成的经商流寓、矿业开采等,外地移民又大批进入。

清代职官制度,同明代一样,连同各地府、厅、州、县衙门,常年保持着大批外省籍流官亦即性质特殊的外来移民队伍。

军事性质的移民,在进入贵州的外地人口中仍占有相当比例。清代实行绿营兵制,设镇、协、营于各处驻防;清前中期统治者对湘黔少数民族地区不断用兵,贵州境内即设有不少军事据点,驻有大批屯军。

募民垦荒,为清代在西南地区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一重要政策。康熙二十年(1681年),政策缘故吸引内地移民纷至沓来,大量抛荒的原屯田及无主荒地在短时期内被垦种。除官府外,一些地方土司也在募民垦田,土旷人稀的普安一带,即有土目大姓招佃耕种,通过应募垦荒渠道进入的移民,在外来者中数量不少。

商业兴盛及矿业的开发,明代已居住有不少汉族的交通沿线城镇,此时更成为外来移民的定居之所。商业兴盛及矿业的开发,吸引着另外一些因谋生而进入的外地人口。

如省会贵阳,"五方杂处,江右、楚南之人为多";水陆便利的镇远府城,"居民皆江、楚流寓";普定县,"黔、滇、楚、蜀之货日接于道,故商贾多聚焉"。不少偏远地区也多有外地移民,如铜仁府,多有来自江西的汉民,"抱布贸丝,游历苗寨";松桃厅,"城市乡场,蜀、楚、江西商民居多,年久便为土著";

威宁州,其地盛产铅、铜,外地客民汇集,"汉人多江南、湖广、江西、福建、陕西、云南、四川等处流寓";开州产朱砂、水银,"江右之民麇聚而收其利";与粤、楚交界的苗疆重地黎平府,"楚、粤奸民往往混迹于工匠之内,恣为抢窃",距府治200里左右的茅坪、王寨、卦治三地,可通舟楫,"商旅几数十万";黔西北大定府,"关厢内外,多豫章、荆楚客民"。相邻省区遇有天灾人祸,也往往导致流民入黔。

清代的罪人放逐,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及北方三个区域,而西南的贵州作为传统的贬谪之所,仍在继续安置流犯。这些人中有的携家带口同来,即便遇赦也不愿回乡,这些充军人犯也成为了外地移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3个回答  2020-06-27

现在在贵州地区,查族谱就知道,很多人其实都是古代由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区迁移过来的。

从地理位置可以知道,江西和贵州中间隔了一个湖南省。在古代交通不便利的情况下,为什么有很多江西人来到贵州地区呢?古代江西人迁移贵州又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怎么回事吧。

古代江西人迁移贵州是怎么回事?

1、人口太多,农耕不够分。在历史上有两个迁移事件与江西人迁移贵州有关。第一个是明朝初年的江西填湖广事件,朱元璋为了当时的湖广地区的人口和耕地面积有所增加,放出了优惠的政策,吸引人口前来此进行开放。让当时许多江西人前来湖广地区进行迁移。因为当时的江西人口众多,但是耕地面积日渐饱和,所以很多人迫不得已离开家乡来到了湖广地区。于是在这时,很多人江西人就迁移到了湖广地区。

第二个迁移事件是发生在明朝中期,史称这次迁移为“流民进云贵”的事件。在明朝中期,资本主义的萌芽的发展,很多人利用资本进一步的扩张自己的田地,进行土地再生产。这个举措让当时许多江西农民都失去了土地,很多农民因此被剥削。同时当时的农民暴乱也时常发生。这时很多江西农民被迫成为沦为“流民”,一个没有土地没有职业的流浪者。

所以很多江西人想逃离江西,谋求更好的生活,但是由于湖广地区人口已经日渐饱和,所以很多“流民”就进入了云贵地区。

这两次的迁移事件导致如今在贵州生活的人,实际上是古代迁移过来的江西人。

2、从军。明初,朱元璋所统一的大明王朝基础并不稳定。在东北和云南地区还是有很多反抗的实力,比如云南的吴三桂势力就是例子。朱元璋担心云南地区的势力会威胁到当时的朝政统治,就以邻近又人口众多的江西来作为根据地,将江西的人不断派往云贵地区去,把军队驻扎到云贵地区。

很多江西人就因为这个政策,大量的前往了贵州地区,开始了屯田养兵的生活。这些从军的人口就在贵州地区生根发芽,如今在贵州很多人的家谱中还可以查到祖先是从江西随军队过来的。

再有的就是从商,作为当时我国最有影响力的三大商帮之一的江右商帮,全国各地的进行贸易,加上贵州离江西近,贵州成为了江右商帮的主要贸易点。很多江西从商者就来了贵州。

最后,总结,关于古代江西人迁移贵州的事实,主要根据的迁移事件有两个,一个是明初的“江西填湖广”事件,另一个是明中期的“流民进云贵”的事件。另外关于贵州地区为什么有那么多江西人,还有的是从军和从商的因素。贵州和江西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是关系不错,文化上也有交流。

你现在了解,古代江西人迁移贵州是怎么回事了吗?

第4个回答  2021-01-15

古代江西人迁移贵州是怎么回事?

历史上的每一次人口大迁移大多是伴随着战争或是饥荒,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耻这三次乱世都伴随着人口大迁移,明初洪洞大槐树移民,山西南部地区朝着中国中部安徽、江苏等地迁移、明末清军入关民不聊生的三十年战乱时间也发生过大移民。后来粤、闽等地人民出现过下海南洋的热潮。

曾经走南闯北的晋商和迁移而来的陕西居民,组成了现在蒙古地区的汉人部分。山东、河北、河南人曾有一段时间迫于生计,不得不进行的闯关东,往现在的东北地区输送了大量人口。抗战爆发后,大量河南人为了躲避战乱开始向西北迁移。最后则是新中国建立后,为了更快更合理地建设国家,所发起的移民运动。重新回来最初的题目,江西人向贵州迁移最早要追溯到汉朝,这属于官方移民,而大部分则是在明朝。

在汉朝时期,江西尚且还是块不毛之地,少有人烟,但是随着后来的中原战乱很多人为了躲避战火都纷纷迁移到了江西地区,以至于到了元朝初年江西已经有了超过一千六百万的人口,这在古代来说人口密度是极为恐怖了,几乎是四川、湖南、湖北、贵州、云南五个省人口之和。所有从那时开始,人口迁移就已经慢慢开始。

明朝朱元璋称帝初期,国家尚未平静许多地方还零星的存在抵抗实力,其中以东北和云南两地的抵抗势力最为强盛,于是朱元璋就以江西为根据地不断派兵进驻云贵地区,后来留下来的军队也依旧驻扎在原地,并且开始了屯田养兵的生活。古代是冷兵器时代,当时的战争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钱和人,接连不断的徭役赋税使得江西人民苦不堪言,但是建国初期安抚民心是为首要,于是朱元璋就放宽了两湖的政策,这也就造成大量江西人流入两湖地区。

到了明朝中期,国家依然是最强盛的时期,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地主阶级和富豪,古代所谓的盛世都是以压迫农民为基础的,同时地主阶级和官府相勾结,更加明目张胆的剥削当地百姓,当地人许多胆子小又实在没有生计的人不得不考虑出逃,两湖地区早就在明朝初年达到了人口饱和,所能迁移的地方就只剩下了云贵地区,据史料知,当初从江西迁移到贵州等地的人超过七十万,在古代这是个很恐怖的数字了。再加上云贵地区实属国家边远地区,古代的追捕手段尚不能和现在相比,于是很多人犯罪之后选择朝着云贵地区出逃,这也算是一个微小的原因。

各种大大小小的原因,都不可否认贵州地区确实迁移过大批江西人,也出现过无数人的人才,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都是流淌着炎黄血脉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