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掌管军政大权?不是太尉掌军权吗?

古代文化常识,谢谢!

别嫌啰嗦,先梳理一下,丞相和太尉,这两个官职的来龙去脉。

先说丞相:

丞相这个职务,先秦就有,是相国的副手,也就是副相。秦统一,保留左右丞相,汉承秦制,设置相国,丞相依然是相国的副手,哀帝时期,改丞相为大司徒,献帝时期,恢复丞相称谓,成为一号实权人物,但时间很短。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除蜀汉和东晋初年、北朝较短时间外,不设丞相。

隋朝不置丞相,唐宋也基本不置丞相,元朝于中书省置丞相。

换言之,丞相这一职务,大部分时间,都只是副相。

再说太尉:

太尉这一职务,始于秦代,为全国最高的军事长官。

西汉初,沿袭秦制,或置或不置,有事则置,事毕则省,地位犹如最高参谋长,且带有虚位性质。武帝时期,置大司马大将军,以代太尉。

东汉初,重新将大司马,改为太尉,主管军事。至东汉末年,曹操废太尉,其后时设时废,且很快,就演化为加官、赠官。

换言之,太尉这一职务,仅在秦代,以及东汉时期,实际掌握军权。

如果宽泛一些,相国,和最高军事长官。

相国,顾名思义,协助君主,掌管朝政的第一助手,管辖范围,从来就不仅限于行政,军事也在其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17
秦汉分别以丞相和太尉为最高行政长官及最高军事长官。封建社会普遍实行三公制,又简称“三公”、“三司”。 “三公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一种重要的中央行政体制。它是在君主之下设置若干高级官吏分别掌管行政、军事、监察之权,使其相互牵制,共同构成中央权力中枢,来为集权政治服务的一种中央行政体制。
第2个回答  2020-03-17
是这样的,你这么理解,丞相相当于国家zongli,太尉就相当于三军总司令(限我国),zong司令听着很niub,可其实就是虚职,因为军队和平年代有过fang部管,guofang部属于政府部门,归总li管,战时归军wei管,军wei是老大说了算,所以你想想是不是这样,荣誉之职,你想想zhu总si令,就明白了,啥时候军队都是dang中yang决定,啥时候是他能做主的了。

在古代,你这样想,兵部归丞相管,军队的中下级军官都归兵部管,兵部就对丞相或者内阁负责,而高级军官,这玩意的廷议,说白了,就那几个人,基本就是皇帝定。而且再给你说最重要的一点,打仗靠后勤,尤其古代这个玩意特别重要,而这个东西那就归户部与地方管,而这些部门都是丞相管(文官统领),太尉一职所以最后都是给高级武官的荣誉职称。
这里特别提下宋这个朝代,有宋一朝,设有枢密院,跟军委一样,战时军队主管,这是第一个专门设立战时统管部门,然中间成啥样子了,大家都看见了,顶个蛋用。而太尉这个基本就是禁军(此禁军只指真的护卫皇城的)的统领(参考高太尉逑),其他的军队听他招呼么,根部不可能。而且打仗先开响,他根本不可能给。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军队才是最大的武装力量,怎么可能操之于他人之手,专门设一个人替君主管着,怎么可能,谁能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