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砌体结构

如题所述

砌体结构定义:

砌体(砖混结构)是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或柱,包括砖砌体、砌块砌体、石砌体和墙板砌体,在一般的工程建筑中,砌体占整个建筑物自重的约1/2,用工量和造价约各占1/3。是建筑工程的重要材料。长期以来,我国占主导地位的砌体材料烧结黏土砖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与黏土瓦并称为“秦砖汉瓦”。但是,这种砌体材料需要大量黏土作原材料,为有效地保护耕地,国家要求尽量不用黏土砖。砌体材料正朝着充分利用各种工业废料,轻质、高强、空心、大块、多功能的方向发展。

砖混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采用砖或者砌块砌筑,构造柱以及横向承重的梁、楼板、屋面板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就是说砖混结构是以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

砖混结构是混合结构的一种,是采用砖墙来承重,钢筋混凝土梁柱板等构件构成的混合结构体系。适合开间进深较小,房间面积小,多层或低层的建筑,对于砖混结构承重墙体不能改动,而框架结构则对墙体大部可以改动。总体来说砖混结构使用寿命和抗震等级要低些。如今砖混结构建筑已经改为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

砌体结构特点:

1、容易就地取材,比使用水泥、钢筋和木材造价低。

2、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良好的耐火性。

3、保温隔热性能好,节能效果好。

4、施工方便,工艺简单。

5、具有承重与围护双重功能。

6、自重大,抗拉、抗剪、抗弯能力低。

7、抗震性能差。

8、砌筑工程量繁重,生产效率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4-25
砌体结构(masonry structure) 是由块材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
它包括砖结构、石结构和其它材料的砌块结构。
砌体结构
分为无筋砌体结构和配筋砌体结构。砌体结构在我国应用很广泛,这是因为它可以就地取材,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及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大气稳定性,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较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约水泥和钢材,砌筑时不需模板及特殊的技术设备,可节约木材。砌体结构的缺点是自重大、体积大,砌筑工作繁重。由于砖、石、砌块和砂浆间粘结力较弱,因此无筋砌体的抗拉、抗弯及抗剪强度都很低。由于其组成的基本材料和连接方式,决定了它的脆性性质,从而使其遭受地震时破坏较重,抗震性能很差,因此对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需要采用构造柱、圈梁及其它拉结等构造措施以提高其延性和抗倒塌能力。此外,砖砌体所用粘土砖用量很大,占用农田土地过多,因此把实心砖改成空心砖,特别发展高孔洞率、高强度、大块的空心砖以节约材料,以及利用工业废料,如粉煤灰、煤渣或者混凝土制成空心砖块代替红砖等都是今后砌体结构的方向。
第2个回答  2022-07-29
主要承重构件由砌体组成的结构就称之为砌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