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中的负氧离子是如何产生的?

如题所述

空气经电离产生的自由电子,被空气中占多数的氧分子捕获,形成负氧离子,即空气负离子。

具体来说:空气是由氧、氮、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气体。在正常情况下,气体分子及原子内的正负电荷相等,呈中性状态。但在自然环境中被宇宙射线、紫外线、打雷、瀑布、风暴、喷泉以及森林中的树梢摆动、海浪冲击岩石、雨水冲刷等能量作用下,气体分子中某些原子的外层电子会离开轨道,成为自由电子,呈负电极性;而失去电子的原子呈正电极性,这一现象就是上面所说的“空气的电离”。游离的自由电子又会与其它中性的分子结合,使得到多余电子的气体分子呈负电极性。        
       组成空气的各种气体分子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子“捕获”自由电子的能力较强,而氧气在空气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空气电离产生的自由电子大部被氧分子“捕获”,形成负氧离子。这就是我们在森林、瀑布、大海等自然环境中感受到空气特别清新,就是因为空气中负离子增多的原因,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拓展资料】

负离子也可以用人工产生,国内外通常采用的负离子发生技术:(1)紫外线照射法;(2)热离子发射法; (3)利用高压水的喷射法; (4)电荷分离法;(5)电子释放法;(6)放射性物质辐射法;(7)电晕放电法 。这些负离子发生器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负离子浓度,但同时都带来了很多副作用,例如电晕放电法,产生的是高浓度的负离子,同时伴随有许多的副效应,如产生大量的异味,提高了臭氧和氮氧化物的浓度,易诱发动脉硬化和癌症等;而且利用电能作动力,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费,仪器寿命短,不符合环保要求。        
       
       

1989年,日本学者Kubo发现并提出电气石(也叫做托玛琳,碧玺)具有永久性自发极化效应。电气石结晶体具有电位差,带有永久电荷,同时具有压电效应和热电效应的特性,无需任何能源,具有释放高浓度、小粒径负氧离子、发射远红外线、屏蔽电磁波辐射、治臭灭菌和水处理等优良的环境功能属性。不会产生臭氧,不含有放射性物质,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任何影响。其寿命与永磁材料相同,因此被科学家称为生态负离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07
“负氧离子是受大气紫外线、风暴、空气放射线等因素的影响产生的负离子,或者是使用人工负离子生成技术、空气电离、水分子裂解等过程中产生的负离子。”
第2个回答  2021-09-07
空气电离后与自由电子结合的形成负氧离子
1,宇宙射线,紫外线辐射,放射性元素
2,打雷
3,下雨,瀑布,海浪,湍急的河流
4,森林植被茂密的地方。
5,电气石(碧玺)为代表的天然极性材料。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6-18
负氧离子在自然界中产生的原理是大气受紫外线,宇宙射线,放射物质,雷雨,风暴,土壤和空气放射线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电离而被释放出的电子经过地球吸收后再释放出来很快又和空气中的中性分子结合,而成为负离子。

空气负(氧)离子(Negativeair(oxygen)ion,NAI)是带负电荷的单个气体分子和轻离子团的总称。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和湿地是产生空气负(氧)离子的重要场所。
第4个回答  2021-09-07
大自然中的负氧离子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大气因素。
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在短波紫外线辐射下,易发生光电效应,形成负氧离子,从而提升小区域空气负离子水平。绿色植被覆盖区域空气负离子浓度要远高于其他地区。
负氧离子浓度与气象因素也有一定相关性。研究普遍认为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湿度正相关。瀑布、喷泉、滨海附近地区及雷雨过后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都会有显著的提高。此外,空气中的悬浮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等,则会明显降低与空气中负离子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