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特产有哪些好吃

如题所述

老北京小吃十三绝包括豆面糕、艾窝窝、糖卷果、姜丝排叉、糖耳朵、面茶、馓子麻花、蛤蟆吐蜜、焦圈、糖火烧、豌豆黄、炒肝、奶油炸糕。秉承几百年北京宫廷和民间小吃的精华,蕴涵老北京特有的文化底蕴,被京城名人雅士和市民百姓所眷爱,是北京特有食文化的象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文化的冲击,以及产品在保质、外形、包装等方面特有的缺陷,使这一特有的北京文化已悄悄淡出人们的生活。

驴打滚又称豆面糕,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制作时将蒸熟发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块,撒上白糖就成了。制作时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黄色,特点是香、甜、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

艾窝窝,北京传统风味小吃,每年农历春节前后,北京的小吃店要上这个品种,一直卖到夏末秋初,所以艾窝窝也属春秋品种,一年四季都有供应。

糖卷果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品,深受中外食者青睐,尤得女性食客的喜爱。糖卷果主料用山药和大枣,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辅料。山药鲜品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精纤维及维生素等成分,是中医传统的用药。中医认为山药性温味甘,无毒,入脾肺、肾经,有补中益气、补脾胃、长肌肉、止泻和健脾。固精、益肺的功用。

北京春夏季节一种应时佳品。原为民间小吃,后传入宫廷。清宫的豌豆黄,用上等白豌豆为原料,做出成品色泽浅黄、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凉爽口。因慈禧喜食而出名。 其制法是,将豌豆磨碎、去皮、洗净、煮烂、糖炒、凝结、切块而成。传统做法还要嵌以红枣肉。以仿膳饭庄所制最有名。

又称蜜麻花。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见名品,又称糖耳朵,因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得名。前人有诗说:"耳朵竟堪作食耶?常偕伴侣蜜麻花,劳声借问谁家好,遥指前边某二巴。

糖火烧是北京人常吃的早点小吃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以大顺斋的糖火烧最出名。糖火烧香甜味厚,绵软不粘,适合老年人食用。缸炉烧饼原为河北省小吃,后传入北京,成为北京小吃。其特点是用缸作成炉子,将烧饼生坯直接贴在缸壁上烤熟而得名。

面茶在北京小吃中,一般在下午售卖。有诗说:“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须加”。 喝面茶很讲究吃法,吃时不用筷、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着碗边转圈喝,非老北京人恐怕无此吃法的。

北京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传统小吃也是多种多样,以下几款京味十足的美食,来北京一定要记得品尝哦!

老北京炸酱面

老北京炸酱面,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中式面食。先将面条煮熟,再放上炸酱和菜码,是一道既健康又美味,而且老少皆宜的老北京传统美食。

北京烤鸭

老北京烤鸭早已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北京著名美食,因为用料讲究,选用优质北京鸭和果木炭烤制,所以色泽诱人,肉质肥美,外酥里嫩,所以闻名世界,成为了来北京的小伙伴必吃的美食。不愧是曾经的宫廷食品。

爆肚

爆肚是著名北京风味传统美食,有牛爆肚和羊爆肚之分,牛爆肚分为两种,而羊爆肚分为九种。吃法简单,将清理干净的牛肚或羊肚切成条,用沸水爆熟后,蘸上调制好的小料吃,鲜嫩多汁,唇齿留香。在北京又有“要吃秋,有爆肚”的说法。

驴打滚

驴打滚的制作原料种类相对复杂,制作又分为三道工序,成品由黄、白、红三种颜色构成,色彩分明,做成的糕点入口软糯,风味十足,是老少皆宜的传统京味儿美食。

卤煮火烧

卤煮火烧起源于北京城南的南横街,是将火烧和炖熟的猪肠、猪肺一起煮,再放上炸豆腐、秘制卤汁和各种辅料。最开始的用料相对昂贵,普通家庭的人吃不起,经过改良和民间烹饪高手的传播,造就了流传至今的老北京特色传统美食卤煮火烧。

北京炒肝

炒肝是老北京著名传统美食,它是在“白汤杂碎”的基础上改变而来,成为了老北京人早晨餐桌上必点的美味。

炸灌肠

炸灌肠是老北京特有的京味儿美食,最开始的灌肠是把淀粉和肉灌进猪大肠,后来为了健康考虑,制作工艺发生变化,改成直接用淀粉做成淀粉肠。炸的时候先将灌肠切成片,再炸至两面酥脆,取出后淋上盐水蒜汁,趁热吃上一口满满幸福感。

北京小吃中的焦圈,男女老少都爱吃,酥脆油香的味儿,真叫人吃不够。北京人吃烧饼,常爱夹焦圈,喝豆汁也必吃焦圈。焦圈是一种古老食品,制作比较麻烦,由于劳效太低,一般吃食店不愿制作,故有一段时间常断档。


馓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很受百姓欢迎,它的制作比较麻烦。


北京小吃中奶油炸糕是富有营养的小吃品种。它用上好面粉为原料,先烧适量开水,水开后,改用小火,将面粉倒人锅内,迅速搅拌直到面团由白变成灰白色,不粘手时,取出稍晾成烫面。白糖用水化开,香草粉用水化开,适量鸡蛋液在碗内搅匀,分几次加入烫面中,最后一次加入奶油、糖水、香草粉水,揉搓均匀。


蛤蟆吐密又称豆馅烧饼是北京小吃中的常见品种,因其以豆沙为馅而得名,在烤制过程中,因烧饼边上有自然开口,吐出豆馅,挂着烧饼边上,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烧饼为蛤蟆吐蜜。


姜丝排叉,从其名就可知道,它原料中有鲜姜,因而食用时有明显的鲜姜味而得名。


炒肝作为北京传统早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问世百余年了。炒肝是由开业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的"会仙居"发明的,是在原来售卖的"白汤杂碎"基础上,去掉心和肺并且勾了芡,从而形成流传至今的炒肝。1930年,另外一家炒肝老店天兴居在会仙居对面开业,因为选料更精、采用味精、酱油等当时的新式调料代替原来的口蘑汤等,生意逐渐盖过了会仙居,1956年两店合并,就只剩下天兴居的招牌了。引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15
京式特产零食有,传统点心一般最常见的是“八大件”和“八小件”。
八种不同糕点的名目
大八件为:一、翻毛饼,二、大卷酥,三、大油糕,四、蝴蝶卷子,五、幅儿酥,六、鸡油饼,七、状元饼,八、七星典子。
小八件比大八件小一号:一、果馅饼,二、小卷酥,三、小桃酥,四、小鸡油饼,五、小螺丝酥,六、咸典子,七、枣花,八、坑面子。后四种最受小孩子欢迎。特别是枣花,用枣泥扭成花瓣,非常美观。

补充
旧时,北京人探亲访友要携带礼物,讲究送“京八件”,即“大八件”、“小八件”。这原是清胡皇室王族婚丧典礼及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礼品和摆设,后来配方由御膳房传到民间。其主要成分是精白面、白糖、猪油、蜂蜜及各种果料籽仁。所谓“八件”,即八样点心,一般有麻饼、枣花、卷酥,有的刻上福、禄、寿、喜等不同字样。有圆形、桃形、正方形等,装在一个长方形纸板盒内。“小八件”是双份,十六件装在一个纸盒子里。过去,遇到女儿回娘家,给长辈拜年等,都要去糕点铺买一盒大八件提在手中,大方而漂亮。
第2个回答  2021-02-15
有很多好吃的,比如涮羊肉,京酱肉丝,卤煮火烧,炸酱面,豌豆黄,驴打滚,艾窝窝,山楂糕,灌肠等。
第3个回答  2021-02-15
全聚德的烤鸭
第4个回答  2022-04-30
北京特产不少,但是方便携带的不多,整理了一些分享给大家

1.北京稻香村糕点

北京稻香村糕点,自公元1895年金陵人郭玉生落户前门观音寺,到1983年老掌柜刘振英勇担重任、小胡同里艰难复业,再到现任掌门人毕国才继往开来、开辟发展新篇章,“北京稻香村”已在京城薪火相传悠悠百年。

北京城里有许多“稻香村”,北京稻香村,苏州稻香村,河北稻香村等等是在太多了,不一一列举了,但是如果要买北京正宗当地的特产,请认准“三禾”标志

稻香村的点心很有名,很多人都知道,买京八件最划算,从酥皮儿的牛舌饼到糖火烧,到饼干蛋糕,不同类型的老北京糕点都有,好保存,好携带,带回家给家人分享吃很适合。

2.六必居酱菜

六必居酱园始于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至2014年已有484年的历史,是京城历史最悠久最负盛名的老字号之一

没吃过老北京酱菜就没去过北京,酱菜以六必居最有名,这里有甜酱黄瓜,八宝菜,麻仁金丝,甜面酱等,做京酱肉丝,酱爆鸡丁都用这个甜面酱,而且酱菜是按斤直接称,很实在。

3.天福号酱肘子

天福号始创于清乾隆三年(即公元1738年)的,创始人是清乾隆年间的山东掖县人刘凤翔。2008年天福号酱肘子制作技艺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天福号酱肘子也有真空礼盒包装,天福号的肘子很受好评,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乾隆三年就有这家店了,年头比稻香村还长,带回家很体面。

4.月盛斋酱牛肉

说起北京的清真吃食,不得不提一下月盛斋,月盛斋是一家专门经营清真酱牛羊肉的老字号,位于前门大街路西。月盛斋开业于清乾隆年间,也就是1775年,到今天已经有230多年的的历史。

月盛斋的酱牛肉在北京十分有名,也有真空包装,即使包装后牛肉的味道也很好,过年当零食吃不错。

5.宫廷奶酪魏

奶酪魏的创始人是魏鸿臣先生,别号魏龙,清光绪初年就在前门外大栅栏附近的几个戏院门口摆摊卖奶酪。

奶酪魏家的绝活就是制作合碗酪,做出来的奶酪把容器倒过来都不洒

奶酪是满洲人常吃的一种日常小吃,小甜食。现今是以奶酪魏最为出门,如果想买就要早点排队哦,因为会有很多人慕名而来购买,现在冬天也容易保存,很适合带回家。

总结

北京的特产不少,但是好携带还不变味的不多,就比如烤鸭,现场吃跟真空包装的感觉味道完全不一样,不能说真空的不好吃,但是总感觉怪怪的。推荐还是到馆子直接吃,不管适合不适合您的口味,好歹能吃个正宗不是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