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应具备的素质

如题所述

01


精神素养

“ 沉稳、敬业、吃苦耐劳、聪慧、耐得住寂寞、有钻研精神,有求知的热情、细致不放过任何细节。”

1、批判式思维
开头所提到的鲁迅先生的名言,便揭示批判式思维,也就是常说的学贵质疑。后辈学子要敢于挑战权威,如果一味跟着书上所写的东西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分辨和批判接受的能力。在掌握大量基础下敢于发问,敢于质疑。

2、深刻的洞察力
就是要求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但遗憾的是,现在大多数人还是没有做到这一步。无论是在科研方面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这种能力,思考问题永远都不能只浮于表面。如果仅仅了解但不理解的现象越多,就越反映出一种浅层次上的博学,更显出了深层次上的无知。

3、踏实的科研态度
其中包括严谨、认真、仔细、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这大概是在做任何工作前最先需要确定的事情。假如一开始觉得是一个无所谓的问题,但时间越长就越觉得其实这个问题挺严重的。

4、社会责任心
这属于科研道德范畴内的概念,指所做的科研要有益于社会和大众。另外还有一些学术道德比如反对剽窃等。

5、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理论高度
科研人员不但要具有自己所学的学科的丰富知识,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也要建立,这样才能在做研究的时候游刃有余。同时,研究,特别是高层次的研究总是需要理论支撑的,因此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积累。总体来说,一个优秀的科研人员的知识储备应该是全面而有高度的。当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自己最好的程度就可以了。

从更深层次来说,通往科研这个职业的道路,往往就是把善于交际的性格的人逐渐排除了。好的科研人员不大可能会交际。如果科研工作者需要天天交际,长袖善舞,喝酒唱歌样样麻利,那一定是这个科研系统出毛病了。

02


具备的能力

1.信息搜索能力

信息搜索能力是进行科学研究首先要具备的能力,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各种信息资料中快速、准确、有效地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料,本身就是对大家的重要考验。对大学生来说,信息搜索能力主要表现在查阅检索各种文献资料之中,包括查阅专业书籍、期刊论文、数据资料等等。

2.快速阅读能力

尽管在信息搜索阶段,已经过滤掉一些不必要的文献,可是手头的文献资料数量还是很大的。拿到长长的一篇论文往往令人头大。实际上,一篇文献当中真正能被引用、借鉴和学习的观点并不是很多。拿到一篇论文,先读文题和摘要,通过摘要可以了解论文的核心观点,判断该论文有无继续或者完整阅读的必要。

3.把握问题能力

当我们在阅读书籍或者论文时,往往会被作者的观点所吸引和左右,无法跳出文本发现作者的观点或者表述中的问题,这是因为我们还比较缺乏问题意识。很多理论创新实际上就是在回顾前人所著文献和研究的不足的过程中逐步建构完善起来的。

4.写作能力

当脑海中有较为清晰的想法和观点之后,就需要用比较规范化、学术化的文字表达出来,让别人能够看得懂,而这就是最后写论文的过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23
科研人员应该具备的品位与素质

科学可以分,研究可以是调查研究或实验,也可以是现象分析,从事工程技术开发、生命科学研究、社会调查研究等等的人员都可以是科研人员。作为一个把生命献给科研工作的科研人员可以有不同的品位,科研人员是具备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并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一类人。但大体上应具备的基本品位是有共同之处的。
我认为科研人员主要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的品位和素质。
1. 文化底蕴:
主要指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文学、艺术和音乐的修养等方面影响。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底蕴的科学家的品位是不一样的。这也将导致他们最终的成就大小。
2. 思想意志品质修养:
强烈的求知欲望。
坚强的毅志品质。
不懈的执著精神,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要有一种“迷”“痴”劲。
吃苦耐劳的勤奋精神。周培源讲他的科研秘诀是四个字:“以勤补拙”。
3. 思想方法的修养:
有怀疑找不足挑毛病的风格。一项科研工作不可能十全十美,看一篇文献,不但要看作者解决了些什么,创新之处在哪里,还要找出他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还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后者比前者更重要。周培源跟我讲过,科学家有两类:一类是吸取掌握传播是教书匠,另一类是不断解决问题发展学科,后一类才是真正的科学家。还有另一种两类科学家,一类是从事科研发展站在高处具有战略眼光,这是一种帅才;另一类是在自己的狭隘领域钻研得很深很透并缺乏整体意识目光比较短浅,只能做将才。
选准方向重点突破。不能打一枪换个地方,也不能遇到困难就绕道走,最后是在原地打圈圈。周培源讲“钉子理论”。
随时抓住科研中的闪光点,好多试验偶尔成功了但不能重复。找到成功的条件和规律就可以重复成功了,抓住闪光点不放始终保持乐观精神十分重要。千万要克服任何畏难情绪。
4. 思想作风的修养:
严谨的科学作风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要在一切方面都做有心人、细心人,马马虎虎、粗枝大叶是非常有害的。有一句老话“世上无难事,只怕心不钻”,也还有另一个说法:“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团队精神。现代科学研究不是个体的而是团队的,没有团队是不行的。但是个人要始终摆正自己在团队的位置,这点十分重要。
责任心。科研工作是要有责任心,要敢于负责任,敢于承担责任。
科研工作要有胆量,要敢于碰硬。
谦逊。科学家不是万能的。要虚心向老师和周围的人学习。
5. 思想道德的修养:
一个人的品位从作为一个科学家,作为一个学科带头人,作为一个帅才而不是将才的要求而言,我认为从个人修养上讲就应具备六大:做人要大气,做事要大度,科研工作要大胆,处理各种关系要坦诚大义,利益分配要大方,个人利害问题上要大咧。一句话,要做大人大家,而不是做小人小家。
以上这些,我认为是一个正大步迈向科研帝方向科研人员应具备的基本品位和个人修养。一个人的素质除包括知识构成和水平、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之外,还应包括他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综合总结分析能力、决策能力等思维方法,以及勤奋、朴实、诚信、自信、自我修养等诸多方面。科学家是一个自出难题、自找困难、自寻烦恼、自讨苦吃,却又乐在其中的特殊群体。做科学首先是做人,在自我修养中提升科学研究的品位,在有品位的科研中提高自我的修养水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7-05
搞科研应该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和操守,尊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严谨,求实,认真,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