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近代哲学中经验论与唯理论关于认识论的问题

快考试了 在网上没查到
请懂哲学的朋友们帮帮忙 谢谢
阐述西方近代哲学中经验论与唯理论关于认识论的问题

唯理论承认理性认识的可靠性,否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经验。分为唯物主义的唯理论和唯心主义的唯理论。唯物主义的唯理论以斯宾诺莎为代表。他承认规律是客观的,主张只有理性才能把握规律,认识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唯物主义的唯理论在承认认识对象即自然界的客观性这一点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反对信仰高于知识的宗教观念的斗争中起过进步作用,但它片面夸大理性的作用,所以是形而上学的,在认识论的全体上是错误的,并且实际上会导致把理性看作是主观自生的东西,对唯心主义让步。
经验论又译“经验主义”。它是“唯理论”的对称。认识论的一种学说。认为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主张一切知识都通过经验而获得,并在经验中得到证明。有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和唯心主义的经验论。英国哲学家洛克(1632—1704)是唯物主义经验论体系的代表。他批判天赋观念说,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而且归根结底是来源于经验”的。主张经验按照其来源可分为外部经验和内部经验两类,前者即感觉,后者指反省。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在其对感性经验作唯物主义的说明这一点上是正确的,在反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斗争中也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它片面夸大感性经验的作用,不懂得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的飞跃,所以是形而上学的,在认识论的全体上是错误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1-06
经验论(empiricism) V.S. 唯理论(rationalism)

经验论(empiricism):最早溯源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这与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所提倡的“理念论”(知识来源于理性)相违背,因此有了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更爱真理”的名言。经验论在近代英国得到强化,特别是在哲学家们要为近代自然科学知识的普遍性进行论证的时候。但是由于人不可能超越时空的局限性,用有限的感觉经验去体验和归纳绝对的知识,因此就有了休谟(David Hume)对经验论的批判——归纳问题。经验论的核心思想如楼上所说,约翰·洛克(John Locke)、贝克莱(George Berkeley)、休谟等人均是代表。
名言:心灵中没有什么东西不是首先在感官中出现过的
方法上的启示即归纳法(Induction):前提支持结论但不保证结论

唯理论(rationalism):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他认为感觉可能欺骗人们。只有理性才是真知的唯一来源,这在近代欧洲大陆得到发扬。代表人物如笛卡尔Rene Descartes、斯宾诺莎Benedictus Spinoza、莱布尼茨G.W.Leibniz,核心思想如楼上所述。
名言:人心灵中有一种天赋观念;依靠理性方能认识事物和辨别真伪。
方法上的即(Deduction):结论由前提演绎地推导出来。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争论,在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Kant那里得以交汇,康德试图统一两种追求知识的途径,主张科学知识 = 后天的感觉经验 + 先天的认识形式。在其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我们能知道什么?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我们应该怎样做?判断力批判(1790年):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对这一问题做了详尽阐述。当然,康德的解决也受到其“物自体”概念的限制。所以说,经验论和唯理论仍然没有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