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是什么节日,那天干什么?有什么习俗?

如题所述

一、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

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七日”等。

人日,就是"人民安之日",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七就是汉族传统习俗中的"人日",是春节系列节日中重要的节日之一。来自专家著述称,人日在中国至少有二千年以上历史。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汉族民间传说女娲初创世,造世上生灵万物,第一日造鸡,二日狗,三日猪,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二、正月初七的习俗

1、戴人胜

女子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状,戴于头上。也贴于屏风等处。

2、赠花胜

人们制作各种花胜(类人胜,样式为花朵)相互馈赠。

3、吃面条

在这天还有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

4、送火神

在山东部分地区,有送火把的习俗,用作物秸秆绑扎的火把,在自家门前点燃,一直送到村外,意为驱除火灾,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平安无事,不着火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2-14
农历正月初七,作为春节这个大节日中套着的一个小节日,传说这天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汉族民间传说女娲初创世,造世上生灵万物,第一日造鸡,二日狗,三日猪,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俗称“人日子”。
第2个回答  2021-01-09

正月初七的民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