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如题所述

源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三顾茅庐、望梅止渴、抛砖引玉、指鹿为马、闻鸡起舞。

1、三顾茅庐

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2、望梅止渴

解释: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释义:魏武帝旅行失去水源,军队都渴,于是命令说:前有大梅林,梅子,酸又甜,可以解渴。士兵听了,口水都流出来,乘此得以和前源。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3、抛砖引玉

解释: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

释义:想抛出砖去引回玉来,却得了个坠子。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用于谦词。

4、指鹿为马

解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自: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释义:赵高想作乱,怕群臣不听,于是先进行试验,拿只鹿献给秦二世,说:马啊。二世笑着说:你错了吧?对鹿为马。问身边的人,左右有人沉默,有人说马以迎合赵高。

语法:兼语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5、闻鸡起舞

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自:唐房玄龄《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释义: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