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蒙古人怎么过冬天,他们住在哪里?怎么防寒?

如题所述

古代蒙古人都是长年住在蒙古包里,蒙古包主要是防雨防风和防雪用的,吹不倒,压不垮就OK了,取暖主要还是靠在屋里烧牛羊粪和动物皮毛保温。

蒙古人是游牧部落,终年赶年他们的山羊、绵羊、牦牛、马和骆驼寻找新的牧场。最早蒙古人是属于游牧民族.蒙古包在拆装和运输.保暖等等方面的作用都是很好的.蒙古包也是蒙古民族文化的一大代表.
蒙古包,蒙舌语称“蒙古勒格日”,意为蒙古房子。在辽阔的三北边陲,从西部阿尔泰的雪峰,到东部兴安岭的绿林。从北部的贝加尔湖到南部的万里长城。都曾经是北方游牧民族纵马征战和自由放牧的大舞台,最适合这种生活方式的居室就是蒙古包。所以有时也把蒙古民族称为“毡帐之民”,蒙古包或称穹庐、毡帐。《史记·匈奴列传》中有“匈奴父子乃同穹庐而卧”的记载。隋·唐道衡在咏王昭君的乐府诗中,亦有“皮裘毡帐亦开颜”的句子。清《黑龙江外记》:“‘穹庐’国语(即满语)曰‘蒙古博’,俗读‘博’为‘包”’。汉语即是音译,又是意译。

1、早期的蒙古包有两种。一种是载于车上可以移动的蒙古包。另一种是能够拆卸、直接搭在草地上的蒙古包。载于车上的蒙古包大小不一,小的载在车上,一头牛或一匹马就能拉走,而大的则需多头牲畜拉载。

蒙古人在寻找适合自己生活居室的时候,经过千百年来的摸索,终于在窝棚的基础上形成了适用于四季游牧搬迁和抵御北方高原寒冷气候的住宅,找到了蒙古包这种能够经受大自然考验的居住形式。

2、蒙古包的特点

(1)适合自然环境
蒙古包以圆形为总风格,无棱无角,呈流线形。包顶为拱形,其承受力最强,包身近似圆柱形,上下形成一个强固的整体。因此,草原上的沙暴和风雪,不会使蒙古包陷于灭顶之灾。搭盖坚固的蒙古包,可以经受冬春的十级大风,由于包顶是圆的存不住水,下雨落雪的时候,把蒙古包的顶毡盖上,它就形成了一个球状封闭体。因此它还能经得住草原上的大雨。连续几天几夜的大雨,下得房倒屋塌,它却安然无恙,再大的雨也不会漏进包里。

蒙古包冬暖夏凉。蒙古地方自古奇寒,“三九的严寒,会冻裂三岁牛的犄角”。然而蒙古人世世代代居住的蒙古包,没听说冻坏一个人的,因为其一,包里有火,牧区有的是牛羊粪,只要火一生起来,立刻热浪扑面。其二,冬天毡包外面加厚,里面又绑一层毡子,隔风性能较好。其三,睡觉的时候,把家里烧暖,把套瑙盖上,门堵严,盖上羊皮被、皮袍,怎么会冷呢?其四,还可以在包里盘座暖炕,从外面烧火。如果包内热的厉害,还可以通过顶毡调解;在骄阳似火的夏天,在视野辽阔的高地搭上毡包,人坐其中饮酒唱歌,真是花香袭人,凉风扑面,奶油飘香,不啻仙宫帝阙。因为蒙古包形似球体,以白色为主色调,有较好的反光作用。其背面可以开天窗,还可以把围毡边撩起来,使其八面来风,如坐凉亭。尤其适合制做奶食品,因为不会酸得过劲。现在有的蒙古包已不住人,夏天专门用来做奶食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16
古代蒙古人主要居住在蒙古包中,这是他们的传统居所。蒙古包以木头制成框架,然后用毛毡覆盖。这种结构可以防风、防雨、防雪,而且在寒冷的天气中也能保持室内温暖。
蒙古人在冬季主要的取暖方式是在室内烧牛羊粪和动物皮毛来保温。同时,他们还会使用驯鹿、马、骆驼等动物来运输物品和人员,以应对极端天气条件。
此外,古代蒙古人也有一些特殊的防寒装备,例如厚重的毛皮大衣、毛毡帽子和毛皮靴子等。这些装备能够帮助他们在极端寒冷的天气中生存。
总之,蒙古人在冬季面临着极端的天气条件,但他们采取了各种措施来保护自己和家庭,包括选择合适的居所、使用取暖设备和穿戴防寒装备等。
第2个回答  2016-12-05
你问的是古代的蒙古人吗他们住在蒙古包里至于防寒他们可以一起在蒙古包里面烤火也可以用自己的羊的毛皮做衣服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