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为什么对峙?

如题所述

中印因为洞朗问题对峙。

长达两个月的中印对峙,以印度撤军宣告结束。

在对峙过程中,双方民众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方面,印度民众掀起了一场又一场抵制中国的活动,如临大敌;一方面,中国民众对这场对峙淡然处之,心态平和轻松,甚至一些主战言论在叙述上也显得轻描淡写。

这是因为双方对于威胁的感知程度不同。

1、从历史上来讲,1962年战争的惨败,给印度留下了极为难堪的历史回忆,并无意识地形成了某种对中国的恐惧。

虽然上世纪80年代英迪拉·甘地想借蓄谋的对华战争重新建立某种民族自信,但1987年3月一次小型冲突中的再次惨败(解放军以2个排的兵力击溃印军1个连),让英迪拉放弃了她的冒险计划。

据英国学者内维尔·马克斯韦尔的说法,当时印军打算使用一个师的兵力来“清除”桑多洛河谷地带的中国军队,但有两次均在最后一分钟撤消了攻击令。

虽然此后印度依然在边境地带和中国龃龉不断,但心理上对中国的恐惧记忆并没有消失。

反观中国,由于历史上缺少双边关系中的失败经验,社会大众顺理成章地代入了某种胜利者的姿态,对中国顺利解决争端抱有信心。

2、从地缘上讲,洞朗地区距西里古里走廊仅90公里,而西里古里走廊是连接东印度七邦的重要通道。一旦这个宽度只有20公里的狭长地段被掐断,那么东印度将会成为印度的飞地。

考虑到印度糟糕的社会整合程度,这无疑意味着印度的分裂。

当年印度策动东巴基斯坦(孟加拉)独立,印度断然不希望这样的场景反身到自己身上,因此对于洞朗地区也格外的上心。

但对中国大多数民众而言,洞朗只是遥远边境的一块蛮荒之地,纵然爱国主义驱动着寸土必争的情感,但洞朗并不是足够影响生活的深刻存在。

3、是“中国因素”对印度造成压力的现实考量。中国因素泛指中国崛起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影响。

在印度的想象中,强大的中国会压缩印度的战略空间,随着两国国力的拉大,印度应对中国的战略选择将会越来越少。

基于这样的认知,印度有必要在完全处于下风之前,进行一些必要的冒险活动,以积累自己的战略利益。

而对中国民众而言,纵使印度是南亚次大陆一个体量庞大的邻居,但悬殊的国力差距,让国人更多以一种俯瞰的角度来审视印度。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和平解决洞朗问题,于中国而言本身就是一场外交胜利。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国民的平和心态是大国崛起中值得称赞的一个积极现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