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记叙文)

不用详细只要大概的事情
越多越好
我按数量内容选择
也不用列出题目.

忽略年龄
有人说“有志不在年高”,也有人说“少年木匠老郎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事实上,一个人只要专注于—件事,年龄对他来说,往往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要求:请以“忽略年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应战点拔:
“年龄”一词从生理角度看,通常是指人的生存年数,可以笼统地分为年青的、年老的。“忽略”即不在乎,没有注意到。根据话题范围,“忽略年龄”就是只要立志,不在乎年轻的还是年老的。年轻,并非人生旅程中一段时光,也并非粉颊红唇和矫健体魄,它是心灵的状态,是情感活动中的一股勃勃朝气,它是雕琢人生璞玉的岁月。年老的,“不在年高”,因为“志在千里”“专注一事”,会有更多的收获。话题要求从理性角度揭示“忽略年龄”的真谛:“有志不在年高,”只要“专注”于干好有意义的事,从无穷的时空中接受美好、希望、欢欣、勇气和力量的无线电信息,捕捉乐观向上的电波,年龄是不在乎的。
针对这样的话题,我们可以写自己的所见所闻,也可以编写对话式记叙文,还可以编撰寓言故事和小剧,这类文章要通过心理、神态、语气、行动等细节描写,使之详细曲折,生动形象。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针对特定的社会现象展开议论,发表见解,尽量做到不空谈,力求论据充足,辩证说理。
例文
立志与年龄
一天天地看着大阳升起又落下,我在无聊中打发时光。于是我学会了等待。因为我还年轻。
——时间、机会。
我拥有那么多,我还怕什么呢?
喜欢看日出,因为它是新的开始,就像我一样,是年轻的。年轻便是希望啊!而当晚霞布满天空时,我便会躲得远远的。落日,多么颓废的字眼,凄凉难奈,它不就是终结与死亡吗?
有时候不免担心最后也是这样的结局,我逃不掉的。可是.对于日出的解释就是如此简短吗?会不会太敷衍。
自古以来,事物总是相对的,旭日是新生,落日便是死亡,落日是如此悲凉,而旭日呢?我无从回答。
蹁步于大街小巷,我听到小孩叫我姐姐。昔日母亲替我购买衣服,如今,选择权已归我自己。站在镜子前一照,才发觉自己不再稚气,我已不是孩童。
我辗转反侧,无法入睡。是啊,旭日还代表着什么?
我决定去看日出。当看到震撼人心的威力和光芒时,我才感到了由衷的敬畏。
旭日居然能爆发出如此不凡的力量。
我不禁感到脸红,甚至没有勇气再去看。
我终日在想,我到底做了点什么?我一直把自己比为初生的太阳。可是,我有它那样的力量吗?我尽力了吗?我支吾着答不出来。
翻开小学课本时,看到了那篇《刘胡兰》的课文,曾经是多么心血澎湃要向她学习呀,年纪轻轻就有如此的雄心壮志,面对敌人的铡刀凛然不惧,恐怕大人要做到也很困难。
我不禁怀疑,立志到底分不分年龄。一直就认为我年轻,有时间,有充足的时间,可是现在,我的想法不禁动摇了,是我错了吗?
我于是想起有许多科学家,年事已高却还不忘科学研究,一心扑在事业上,他们服老吗?立志永远不以年龄为界限。学习、工作也都是如此。
我虽然现在还年轻,但正是要在这时候立下雄心壮志,确立明确的目标,努力地拼搏,才不至于“后悔莫及”。
年龄早已淡化,为了共和国的明天,老少争朝夕,四化坦途行。
战后点评:
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心理活动,写出了对立志与年龄的认识,引发人们去思索“忽略年龄”的意义。文章从“无聊中打发时光”落笔,通过对“旭日”“落日”的观察和思考,开始拂去滞留在心灵的愧疚:“不禁感到脸红”“支吾着答不出来”。接着写到小学里语文课本上《刘胡兰》,“想法不禁动摇”,立志不分年龄;写到年事已高的科学家,他们不服老,认识到“立志永远不以年龄为界限”。这两层把年龄与立志交汇在一起,凸现文章主题。最后写到“趁年轻”“立下雄心壮志”,与开头呼应。
本文没有奇崛的句子,没有花哨的词藻,语言分行排列如舒缓的流水。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引人的场面,不铺陈不渲染,点到为止,看似漫不经心的随意和自然,实则显示作者一定的语言功底。
放弃
两个朋友一同去参观动物园。动物园非常大,他们的时间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动物都参观到。他们便约定:不走回头路,每到一处路口,选择其中一个方向前进。第一个路口出现时,路标上标明一侧通往狮子园,一侧通往老虎山。他们琢磨了一下,选择了狮子园,因为狮子是“草原之王”。又到一处路
口,分别通向熊猫馆和孔雀馆,他们选择了熊猫馆,熊猫是“国宝”嘛……他们一边走,一边选择。每选择一次,就放弃一次,遗憾一次。但他们必须当机立断,若犹豫不决,时间不等人,他们失去的将更多。只有迅速作出选择,才能减少遗憾,得到更多的收获。
要求:请以“放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应战点拔:
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道理:人生莫不如此。生活中左右为难的情形时常会出现:比如面对文理分科,高考填报自愿,两份同具诱惑力的工作,两个同具诱惑力的追求者……为了得到“一半”,你必须放弃另外“一半”。若过多地权衡,患得患失,到头来将两手空空,一无所有。所以我们不必为放弃的感到悲伤,因为能抓住人生的“一半”美好生活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写作这篇作文,可以记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面对选择必须放弃“一半”的事情,可以编撰类似情况的感人故事,可以抒发自己对放弃“一半”的感受,也可以发表感想。只要真正领会放弃的意义,就有话可写,只要熔铸自己的真情,就能写出精彩的文章。
例文1
放弃
我说:放弃意味着失败。
你说:放充了还可以从头再来。
他说:放弃——他很崇拜。
我们说:放弃意味着背叛。
你们说:放弃可以使人思绪紊乱。
他们说:放弃有时还可以让人得到永久的锻炼。
是的,放弃总会面对你,然而你未必敢正视。
也许放弃会让你逡巡不前,徘徊万般;也许放弃会使你忧柔寡断、无所适从;也许放弃更会指引你把是非来辩。
在放弃与把握的十字驿路上,诱惑的交响乐把你带向梦寐以求的角落。然而你放弃的未必没有选择过,选择了你却不知为什么?
有放弃才有选择:比如选择信仰马列,必须放弃宗教迷信;选择奋斗,就必须放弃享受;选择耕耘,就必须放弃安逸;选择某一专业,就必须放弃其他专业……
要获取必须先放弃;要装进一杯新泉,就得先掉到杯中的陈水;要获取一枝玫瑰,就必须放弃到手的蔷薇;要多一份独有的体验,就必须多一份心灵的创伤,生活的艺术就是平衡的艺术。
何况,放弃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这也是一种形式的选择。拒绝游戏机的诱惑是为了获得优秀的学业,放弃青春期的青涩的果子是为了获得成熟的情感……
善于放弃这是智者的游戏,它不等同于盲目的放弃,再说生活中有的东西是可以放弃的,如虚名、小利、不义之财。但有的东西却永远不能放弃比如尊严、责任。
放弃就意味着背叛,背叛自己;放弃就意味着办事的果敢,果敢的胆识;放弃还意味着获得的更多、更多的硕果;放弃更代表着成熟、成熟的青春。
尽管别人说放弃很难,但我希望学会放弃走向成熟,在成熟的荣耀里享受放弃的快乐。
战后点评:
这是一篇出色的抒情散文。它显示了作者流畅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文章不仅写出了在人生的道路上敢于放弃、善于放弃,才能走向成熟的道理,而且也可看出作者的思想有一定的深度,同时通过精练的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层层设比的方式体现了文章的又一特点。阅读这篇文章,可以使读者受到一定的教益。
例文2
选择放弃
早恋的世界,像泡了杯浓浓的咖啡,没有放糖,只加入了些梦的味道。坐在昔日的世界里,品着那杯浓浓的咖啡。天依旧那么蓝。.
震撼
前几天,我和学生一道看了《暖春》,主人公小花的身世、遭遇、经历,将同学们深深震撼了。从电影院出来,个个还都泪流满面呢?
美国轰炸伊拉克已有多日,伊拉克这个堪称神灵最宠爱的一方水土、最适合人类生存繁衍的地方,遭到了空前的破坏,人类的生命、健康、精神、财产和环境受到了巨大破坏。有良知的世人都会对此关注、对此遗憾,就此震惊。
甘肃省某县在西北地区历年来考上名牌大学人数最多,而该县又是我国最穷的扶贫县之一,素有“陇中苦瘠甲天下”之称。前年,该县两位囊括全省文理科第一名并分别考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学生,动情地谈起读书的艰辛,同学的不幸。一位同学的母亲为支持儿子上学,悄悄到远方去乞讨,做了几年乞丐;一位父亲步行几十公里来学校,背着几十斤粮食,带来孩子的母亲抓几个月发菜挣来的12.5元,而这位同学最后还是辍学回去种田,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了。说到这些,两位同学不禁潸然泪下。听者也无不受到巨大的震撼。
要求:请以“震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应战点拨:
同学们对这个话题兴致很高。觉得有话可说,在一节课内利用各种形式,来表露自己的心声:有的为“亲情”震撼,有的为“理”震服,有的替历史英雄抒心声,还有的从现实与未来的“反差”中找答案……
立意:
1.《新世纪的震撼》:采用新闻的格式,用蒙太奇组合,以特写镜头报道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晴况,并加注自己的见解。
镜头:巴格达遭空袭的市民、美国自发组织的反战队伍、非洲饥饿困扰的老人与孩子、台湾大地震后大陆的关切声。
同是《新世经的震撼》还可以从另一面立意:写当今社会流行语的蔓延:一是“大话”时代,一是“关系”时代,希望引起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人的震撼,让这些怪风逐渐消失。
2.《反差》通过外星人对地球两次截然不同的影响,使地球呈现出了空前的祸福,外星人也因此被深深震撼了。
3.《那双祈求的眼睛》,勾勒两个特写镜头:乡村一幕、温室一瞥,让不同环境中的人物各自展示其内心世界:乡村中小男孩多么想摸一摸书本呀?白胖的“小少爷”却要逃离如山的书堆。抓住两种环境中不同人物的眼睛,写出自己的评论,发泄自己的内心震撼。
另外,还可写残疾人的故事:《你能卖我一只手套吗?》;思索人性的《另一种美丽》。不过更多则是写“情”。
例文
震撼的魅力
没有震撼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一次深深的震撼可以洗涤你的心灵,使你的灵魂得到升华,使你的人生如一个个肥皂泡在阳光照耀下射出五颜六色的光芒。
唐山大地震后,抢救人员在搜救过程中惊见这样一幕:经历了七天的掩埋,一个婴儿正在母亲身体翼护下完好无损成为幸存者,而且他正吮吸着母亲的手指。当人们把那孩子抱出来时,才发现她母亲正是用她体内的血喂养这个孩子。毅然咬破自己的手指,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获救的一天……
多么伟大而真挚的母爱!
南方某地发生泥石流,抢救人员也经历了类似的一幕:他们听到孩子的哭声,兴奋地把孩子救了出来,而孩子却一个劲地对着泥坑里哭。人们感到很奇怪。于是继续往下挖,一会儿就挖出了一个女人,只见她两只胳膊高高举起,异常坚定地立在那儿。当人们把那女人拖出来时,那孩子依旧哭声不止。难道地下还有人?继续往下挖。不久又挖出了一个男人,那男人看来也一样意志坚定。人们被这一切深深的震撼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在泥石流充塞屋子的时候,是父母架成的人梯把孩子举到了最高处……
这一幕同样也惊心动魄!
1998年抗洪战场上,解放军战士用自己的身躯当船板,救活了被围困三日的七岁儿童。今年1月,内蒙古某公园,三名儿童滑落冰水中,无数过路的人们伸出了援助之手,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
这些崇高而伟大的爱能不引起你的震撼吗?
你能不被这些感人事迹所震撼?能不被故事中的人物所打动?
震撼是人性的感悟,是道德的映射,是净化心灵的催化剂。
在七彩的人生中,震撼是最美丽的一色;在人生的五味瓶里,震撼是最醉香的一味。品味震撼,就是品味人生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0239679.html?si=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1-02
<我的青春迟到了?? >
十四岁,彩虹般的年龄,花儿般的年龄。正因如此,青春的悸动往往由此开始……

最近,死党常常对我说:“长得像他(听说是一个暗恋我死党的家伙)那样的人,白送给我十个,我都不要!”于是,我便常常问自己:喜欢一个人长相很重要吗?我不解,我糊涂,我迷茫……我从来不喜欢参与这些是是非非,我知道这会给自己造成许多麻烦。但是我不解,为什么年级里那么多的少男少女却十分向往与憧憬着,甚至想方设法的要挤进去?为什么他(她)们每天的话题都离不开这些?他(她)们似乎把这当成一种荣耀,而我却始终无法理解。

对于死党的那句话,我仍旧满头雾水;对于那些是非的话题,我仍旧无动于衷。一天,我和死党走在校园的操场上,我正沉浸在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而死党却一直喋喋不休。不知什么时候,我轻轻一抬头,看见了小学三年级时从班级转走的一个男同学,如今却又在同一所中学,但不是一个班。他对我微笑了一下,算是打个招呼,出于礼貌我也微笑了一下。可是死党却说:“你们的关系非同一般哦!快从实招来!”我满眼疑惑的望着她,我根本不明白,明明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微笑,怎么就关系不一般了呢?死党见我这样望着她,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说:“我差点忘了,你的青春迟了到,跟你说你也不懂。”于是拉着我就走了。

我的青春真的迟了到吗?